一只大熊猫幼崽趴在树干上休息。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饲养员郎舜筠有一份或许让不少人羡慕不已的工作:每天观察并记录不同年龄段的“国宝”大熊猫们的进食状态,观察它们饭后以及排便的情况,为大熊猫更换新鲜的竹子,还要把切好的胡萝卜、馒头等食物端到大熊猫的圈舍里,亲自喂食。郎舜筠是地地道道的香港姑娘,2018年她从香港海洋公园辞职后,来到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的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当大熊猫饲养员,已经快满六年了。
郎舜筠将切好的胡萝卜、馒头等端到大熊猫的圈舍,亲手为大熊猫“森森”喂食。
郎舜筠与同事为大熊猫幼崽喂食。
神树坪基地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内,四周被植被茂盛的原始森林环绕。在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映秀镇沿着清澈的耿达河逆流而上,到达海拔1700米的深山,这里的山体曾经因为地震而支离破碎,现在已长出茂密山林。201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的神树坪基地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的。这里是大熊猫的家,也是郎舜筠的家。
大熊猫幼崽握着新鲜的竹子在啃食。
大熊猫幼崽来到池塘边喝水。
来自中国香港的大熊猫饲养员郎舜筠正在圈舍里打扫卫生。
在香港海洋公园当一名大熊猫饲养员,是郎舜筠儿时的梦想。长大后,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在海洋公园里负责照料中央政府赠送给香港特区的大熊猫。2015年,郎舜筠在陪着大熊猫“盈盈”回四川卧龙老家“相亲”时,在神树坪基地遇到了现在的爱人,同样是身为大熊猫饲养员的董超。他们因为大熊猫而相识、相恋、相爱,大熊猫成了他们的“红娘”。2018年,郎舜筠从香港嫁到四川;2024年,他们的儿子已经五岁了,这个幸福的小家庭和大熊猫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2024年5月9日,航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神树坪基地在汶川大地震后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带来巨大损失,卧龙、耿达两个乡镇彻底沦为孤岛,基础设施被毁,保护区内大熊猫圈舍和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遭受严重损坏。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基地里到处是震后落下来的石块,大熊猫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周边的平武、北川等地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而卧龙本地长势良好的箭竹大多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地震后山体破碎无法采伐,大熊猫的食物陷入枯竭,工作人员只好把基地的观赏竹砍下来喂给大熊猫充饥。
大熊猫幼崽侧卧在架子上沐浴阳光。
一只大熊猫幼崽爬到树干上休息。
地震发生之后,考虑到人和大熊猫的安全,熊猫中心开启“大转移”,陆续将受灾的大熊猫分八批转移出了卧龙。其中,32只先后被转移到了各省市兄弟单位寄养,其余的安置在四川雅安基地。两个基地原本相距300公里、仅需三个小时的路程,由于震后道路损毁,转移团队不得不翻越巴朗山、夹金山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绕行500多公里、耗费十多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一只大熊猫幼崽躲在墙角休息。
牟仕杰从2000年开始在卧龙核桃坪基地工作,2008年地震后把所有熊猫送走,直到2010年7月20日第一批大熊猫回来,他才终于又见到熟悉的四只大熊猫。那一天,他早早地把圈舍打扫干净、放好竹子,在迎接第一批归来的大熊猫的时候,他哭了。地震中受灾严重的核桃坪基地逐渐恢复往日生机,成为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化放归培训基地,而耿达镇的神树坪至黄草坪一带,则建立起承担开展大熊猫繁育工作重要使命的神树坪基地。
穿着伪装服的牟仕杰与接受野化训练的大熊猫“辉辉”对望。
大熊猫“辉辉”抱着新鲜的竹子大口啃食起来。
穿着伪装服的牟仕杰为大熊猫扛来一把新鲜的竹子。
卧龙核桃坪基地的饲养员牟仕杰穿着伪装服,在大熊猫野化训练圈舍里打扫卫生。
2008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提出援建卧龙意向。当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重建合作协议,特区共援助资金14.22亿元,决定援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及相关设施,共计23个灾后重建项目。2016年5月11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中华大熊猫苑顺利开园,标志着香港援建卧龙的灾后重建工作全部完成。
为感谢香港特区政府的帮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以及都江堰基地向香港市民永久免费开放。2024年5月9日,郎舜筠在基地给大熊猫幼崽喂完奶后,碰见来自香港海洋公园的朋友们,用粤语叙旧良久后,她才依依不舍和他们合照告别。
卧龙神树坪基地的游客在拍摄大熊猫“雅星”。
文|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