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西、陕西,都公布了新的“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费定向招生计划,在考古学等相关专业下培养。
2024年,浙江、安徽、湖南先后发布文件,进行农技、林业、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
高校招生季,“文物全科”本科生“入学即就业”的消息引起考生关注。
山东、山西、陕西,都公布了新的“文物全科”本科生的公费定向招生计划,在考古学等相关专业下培养。
如山东省,根据其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今年首批计划招生60名,考生入学时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免学费、免住宿费,毕业后直接进入本省的市县区级事业单位工作不少于5年。
实际上,用人单位与高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的政策由来已久,多个省份为培养基层教师、全科医生、农业技术等行业人才,长期在高校进行定向招生。
文物全科人才走入公共视野
什么是文物全科人才?
根据2024年4月发布的《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实施办法》,文物全科人才是具备本科学历,熟练掌握历史、考古、文物保护、文物与博物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
山东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任务由山东大学承担,招生专业为考古学,确定2024年招生计划为60人。
南方周末记者以咨询为由联系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招生人数较多,报考这一专业的难度可能比其他专业更小。此外,纳入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养的学生在入学时就会统一签订就业协议,如果毁约,除了退还学费,毁约行为也会被记入诚信档案。
山西省2024年免费培养的文物全科人才由山西大学试行招生,招生计划106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学(文物全科),专业方向分为考古学和文物建筑两个方向,其中,考古学方向42人,文物建筑方向64人。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报考文物全科的学生在入学之后,原则上不允许转学转专业,如果确需转到其他非定向专业,将会取消学生的免费定向培养待遇,并要求退回免交的所有费用。
陕西省于2024年开始启动文物全科人才公费定向培养工作,计划实施五年,共计培养300人。2024年,陕西面向全省计划招生57人,招生专业为考古和博物馆学(文物全科),培养高校为西安文理学院。
需要说明的是,山西省于2022年就开始了文物全科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陕西、山东都是2024年才启动这项工作。
2022年5月,参照当地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政策,山西省文物局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委编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费定向培养实施办法》。山西省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实施,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山西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为全省基层文保单位免费培养600名文物全科人才,由省级财政承担学生在校期间学费、教材费、住宿费、实习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
在录取方式上,山西大学按照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单独编班,学制四年,2.5年用于理论学习,1.5年侧重于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上,既有专业基础课程、文史哲方向的通识课程,也有体现山西文物特色的课程。
“毕业带编”由来已久
山西、陕西、山东都是文物大省。三省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的原因,无外乎基层文物工作专业人才的紧缺。
《华商报》于2024年5月30日报道称,2023年陕西全省文物系统各类从业人员1575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343人。机构设置和实际人员编制数量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具有文物考古、历史和博物馆管理等相关专业背景的业务人员严重缺乏,“招不来人、留不住人的问题长期存在”。
这一现象早已引起关注。
新华社报道,2021年,一篇题为《关于当前我国考古工作面临的编制与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的学术文章引起了中央领导注意。此后,中央编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通知》(中编办发〔2021〕195号)。
根据这一通知,2022年5月,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计划。
山东、山西、陕西定向培养文物全科人才之所以引起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入学带编”“毕业带编”。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媒体报道中的文物全科“入学带编”“毕业带编”是指学生在拿到毕业证书之后,会被分配到定向报考所在地的文物保护单位或事业单位,入职时需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但五年合同期满后实施聘期考核,聘期考核合格才可再续签。
不只文物全科有“毕业带编”。
2024年,浙江、安徽、湖南先后发布文件,进行农技、林业、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
以安徽省为例,2024年6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信息,今年该省将定向培养基层农技推广人才210人,涉及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6所定向培养高校共13个专业,包括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等。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工作人员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学生入学后要与人社、农业农村以及其他就业相关部门签合同,毕业后通过考核直接入编,“一般来说,只要顺利毕业就可以通过考核”。
浙江省在农业相关专业的定向培养探索起步较早。2012年,浙江省就出台过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政策。
此后,山东、湖南、广西、吉林、福建等省份也发布过类似培养计划。
在福建西部某乡镇工作的刘小西是一名定向培养的基层农技人员,她于2019年毕业于福建一所高校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高考时,她从常年研究高校招生政策的姑父那里得知了定向培养政策,报考后成功被录取。开学前,她接到通知去当地的农业农村局签合同。
她报的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但签合同时,只规定了到乡镇街道服务不低于五年,并未对实际工作岗位作出规定。
这也意味着,基层农技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要看用人单位的需求。刘小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本科毕业五年来,她先后做过人事、出纳和会计三份工作。
刘小西介绍,在学校时,定向生的专业学习安排和其他非定向的同学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免考入编的好处”。
毕业后,他们和通过考试进来的事业编人员也没有任何区别,工资、基础绩效、奖金、晋升机会也完全相同,但政策规定定向生五年内不能考公务员,必须在本乡镇服务。
除了文物和农业,水利、师范、医学等方向也早已实施了定向培养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各地对这些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例如,2024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宣布,当年按照三年制专科(高职)方案委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定向培养123名基层水利人才,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智能管理,毕业后分配驻乡镇水利工程管理等单位工作,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
湖南省也宣布,2024年将拿出1200多个基层事业编制,专门用于农技、林业、水利特岗人员定向培养。
文|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刘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