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为什么刷完短视频反而感觉无聊?

2024-11-18 15:01 来源:南方周末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为人们日常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不少人因此养成了习惯,每当无聊就随时随地开始用手机刷视频,上滑下滑,随心所欲。不过刷完之后,大家的反应就很不一样了。如果你惊觉自己沉迷其中且倍感无聊,那你并不孤单,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介绍,他也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

  在电影电视等视频资源相对匮乏的年代,人们的选择很有限,基本上播什么看什么,还需要根据更新节奏循序观看。相比之下,刷短视频其实给了人们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不喜欢可以马上刷到下一个,只看自己喜欢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会有人感觉到无聊呢?

  这种反常的现象并非新近发现。早在2021年,荷兰的行为科学研究人员就通过监测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观察到使用手机之后,人们自我报告的无聊感反而增加了。无聊意味着对现状不满,但又对理想活动求而不得。人们因为无聊而更倾向于使用手机,但却在使用后感觉到更无聊。在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这类矛盾现象背后的个中缘由,的确耐人寻味。

  最近,一项心理学研究开展了系列实验,尝试通过人们使用数字媒体的常见行为,去探究无聊感背后的秘密。而他们的研究也证实,不论是在不同视频间滑来滑去,还是在看视频时快进快退,这些刷视频的经典动作可能是加剧人们无聊感的一个原因。

  比如,在滑动切换视频的实验中,参与者可以在10分钟内看七段单个时长5分钟的短视频,有的人因此在10分钟内滑动切换视频多达35次。但研究人员发现,相比那些不能随意切换视频,同等时间内只能看一个10分钟长视频的情境,这些频繁切换视频的动作也让人们感到更无聊。

  类似的是,当人们在同等时间内可以对一个长视频进行快进快退的操作时,研究人员也发现,相比那些不能进行这类操作的情境,人们同样获得了更多的无聊感,与此同时,在满意度、意义感等指标上也更差。这一研究2024年10月发表在《综合实验心理学杂志》(JEP: General),通过一步步地深入探索,研究人员可以说进一步地揭示了数字媒体时代围绕无聊而产生的这个悖论。

  一方面,当人们无聊的时候,他们会想去刷视频,并且相信刷视频会让他们远离无聊,但实际上,不论是在不同视频间滑来滑去,还是在看视频时快进快退,这些切换的动作反而让他们变得更无聊,与此同时,还减少了人们的满意度、注意力和意义感。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在人们自由使用视频网站时也得到了验证。

  “如果人们想在观看视频时获得更愉快的体验,那么他们可以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尽量减少切换。就像我们花钱在电影院获得更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样,乐趣来自于让自己沉浸在视频中,而不是在视频之间滑来滑去。”开展这项研究的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研究人员谭琬恩(Katy Y. Y. Tam)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观看视频时,人们可能会仔细考虑要避免看什么,或者主要搜索看什么,但不是每个东西能让人一直兴奋。而且,虽然一个视频可能无聊,也可能有趣,但我们看视频的方式同样会影响我们的感受。而这项最新研究表明,各类切换的行为都会加剧无聊。

  并且,从实际使用看,这类切换的操作只需手指轻轻地上滑下滑,除了个人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成本。对于无聊时迫切追求注意力满足感的人,为了逃离无聊,获得有趣的体验,可能会非常频繁地进行这类操作,但同时也会更频繁地发现一些内容很无聊。

  那么既然无聊无处不在,是什么驱使人们一直刷下去呢?为了弄清楚这背后的机制,研究又开展了两项对比实验,结果发现顺序很重要。如果人们先体验持续看视频这种传统模式,再经历可以切换的刷视频模式,那么在持续看视频时的无聊感就会少一些。但是,如果人们先体验了可以刷视频的模式,再经历不能刷的模式,那么当不能刷时,人们就会感觉到更无聊。研究人员分析,这种顺序差异背后,可能存在一个机会成本的因素,从而影响人们刷视频的行为和相关的无聊感。

  谭琬恩介绍,无聊的感觉与我们的注意力密切相关。当我们现在参与的活动与我们想参与的之间存在差距时,我们就会感到无聊。当人们不停地切换视频时,他们对视频的参与度就会降低,然后想去寻找更有趣的东西,而这会增加无聊的感觉。

  所谓看着现在的,想着更有趣的,这种切换行为的刹那间,人们可能本能地在大脑中进行了机会成本的考量。如果人们预判下一个视频或者快进之后更精彩,那么继续把心思和时间花在当前这个视频上,机会成本就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刷下去,一直刷,看起来才是成本更低的“明智”选择。相反,如果注意力只能限制在当前的视频,已经放大的欲望持续无法得到满足,这种求而不得的无聊感就会更强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基于机会成本的解释仍然是不太确定的。最新研究也主要是从注意力的视角来解释无聊与切换行为之间的关系,包括样本、适应场景等方面的局限性,都影响着相关发现的解释力。而事实上,作为数字媒体时代蓬勃发展的新事物,像刷视频这类现象背后所潜藏的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很复杂。

  比如各类不同类型、内容的视频是如何影响人们行为的,倍速观看是否也会产生切换和快进一样的效果,不同生活状态的人会有哪些使用差异,一边工作学习一边刷视频会怎样,如何刷视频才能真的更快乐,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待未来更多研究来探索。而最新研究可以说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帮助人们在当下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媒介使用行为。

  “看这个表示无聊的汉字‘闷’,它象征的就是一颗心被关起来了。在这个数字时代,有太多干扰因素会让我们分心,无聊的感觉其实可以提醒我们去寻找更具明确目标的活动。当一个活动没有意义或者不能令我们满足时,它就会告诉我们,并激励我们去采取一些行动。”长期研究无聊这一现象的谭琬恩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无聊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至于产生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它。相比盲目地在不同内容间滚动或者切换,无聊其实是要我们停下来,反思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去追求更有意义的活动。”

  文|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编辑:叶莉子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