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称“居民医保一年减少2500万人”,并设问为什么有人主动退保,其认为:“除了正常自然减少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居民主动退保。这主要是因为保费持续上涨。2003年-2023年,20年时间,个人保费增长了37倍。第二个原因是,不少未参保的居民身体健康。”
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国家医保局《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说得很明白:截至2022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4570万人。随着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上线,各省加大数据治理比对,参保人数主要由于清理重复参保同比减少172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6242万人,同比增加8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8328万人,同比减少2538万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是由以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合并而来的,以体现对城乡居民的一体平等医疗保障。其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的运作模式有显著差异,最大差异在于前者是自愿参保,后者是强制参保。
理论上,因为居民医保是自愿参保,当然可以主动退保或不参保,但这样做是不明智的。因为居民医保个人每年出几百元保费是小头,政府补贴才是大头,无论男女老少,个人的优势策略是年年买、不断保。
以上海为例,上海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相比其他省份是较高的。2022年,少儿学生个人缴费220元,财政补贴1660元,后者是前者的7.5倍;15-59周岁个人缴费860元,财政补贴2750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60-69周岁个人缴费690元,财政补贴5940元,后者是前者的8.6倍;70周岁以上个人缴费520元,财政补贴6110元,后者是前者的11.8倍。
作为个人,如果不需要强制参加职工医保,你会自愿参加居民医保吗?参加后会选择退保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说到底,居民医保是个人出小头+政府财政补贴出大头的筹款模式。当然,再往下推一步,政府财政收入或税收来自工作者与企业缴纳的税金。
比较而言,职工医保是强制参保,以个人税前工资为基数,费率一般是个人缴纳2%,企业缴纳8%,有些城市养老负担重的,企业费率还会高一些。当然,无论是以个人还是企业的名义缴费,本质上都是个人全部工资或企业全部用工成本的一部分。
职工医保个人最低与最高缴费基数是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与300%,也就是说,两个人,一个顶格缴最高保费,另一个顶格缴最低保费,前者的缴费是后者的5倍,但这两人除了个人账户余额不一样之外,门诊及住院享受的报销比例是一样的,与个人缴费多少完全无关。这反映了职工医保的代内转移支付属性: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的转移支付。
这就导致一些效应:某些处于自由竞争行业、成本敏感的“边际企业”,对于员工参加职工医保,策略是只让“正式员工”参加,或者做低员工税前工资,因为,在企业眼里,职工医保强制缴费有显著的税性,自然是能避就避了;某些人是灵活就业或自由职业,TA明智的做法是不参加职工医保,因为“太贵了”,而选择参加居民医保。
再对比一下居民医保与职工医保参保者享受的医疗待遇。囿于文章篇幅,这里略过门诊不谈,只比较住院报销比例。不难发现,在两者个人支付成本相差悬殊的前提下,居民医保参保者的住院报销比例比职工医保低得并不多。
同样以上海为例。目前居民医保住院或急诊观察室报销比例,在50-300元的费用自负段之上,婴幼儿与学生为80%(一级)-70%(二级)-60%(三级),19至59周岁为80%(一级)-75%(二级)-60%(三级),60至69周岁为90%(一级)-80%(二级)-70%(三级),70周岁以上为70%(一级)-60%(二级)-50%(三级),括号内为医院等级。医院等级越低,报销比例越高,这是鼓励参保者尽量去基层医院。
比较而言,目前职工医保住院或急诊观察室,在职职工报销比例,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为85%,最高限额以上为80%;退休职工报销比例,起付标准以上、最高限额以下为92%,最高支付限额以上为80%。比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是要高一些。
由此不难看出职工医保的代际转移支付属性:工作者、年轻人与下一代对退休者、老年人与上一代的转移支付,或者可以直观理解为“所有的子女养所有的父母”。
当然,无论居民医保还是职工医保,虽然名为保险,但和一般商业保险的运作逻辑是不一样的。商业保险,会根据参保人的年龄与健康状况,精算确定与收取保费,患有某些疾病会被拒保,个人参保前不能隐瞒某些疾病否则可能被拒赔。如果每年收取一个固定的保费,其实意味着会在年轻时多收一些,因为年轻时生病的概率低,收取的保费扣除当年的消费额就是所谓的“现金价值”。而政府医保,并不会因参保人的年龄太大或身体太差而拒保,也不会根据个人的年龄与健康状况精算保费。所以,这是一种保障(Security)。
总之,如果你父母在城里无业或在乡下,督促或替他们购买居民医保是明智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购买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