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麦贤得:用鲜血守护战舰的钢铁战士

2023-01-12 18:48 来源:南方网

  麦贤得简介

  麦贤得,男,汉族,194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饶平人。1964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上,成为一名机电兵。1965年8月6日,麦贤得参加“八六”海战,在头部中弹、脑浆外溢、神志半昏迷的情况下,坚持战斗长达3个多小时,直至战斗胜利。他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被誉为“钢铁战士”,成为全国学习的模范。获战斗英雄、模范共青团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八一勋章、人民英雄、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时光会在记忆中渐渐暗淡,但英雄永远不会褪色。2017年,虽然“八六”海战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当麦贤得从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里接过共和国军队最高荣誉“八一勋章”的时候,所有人都肃然起敬。东部战区某快艇大队营区里,那尊“海上英雄”的石刻依然巍然矗立,令人心潮澎湃。

  1965年8月6日,爆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场海战。战斗中,麦贤得在脑部中弹、脑组织外露的重伤之下,依靠钢铁般的意志坚守战斗岗位3个多小时,直至战斗胜利。战后,伤痛伴随了他一生,但他英雄无悔,靠着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坚持下来。同时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一名军人的职责,通过言传身教,将我党我军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一代代传承下去。“保卫祖国是我一生的职责!”从战乱时期到和平年代,麦贤得一直在践行着他“精忠报国的不变情怀、永远跟党走的忠诚信仰、感恩人民回报社会的人生追求”。

  战斗,无惧无畏

  1945年12月,麦贤得出生在广东饶平的一个船民家庭。他的父亲曾遭日本海军烧船、毒打,伯父被恶霸活埋。新中国成立后,一家人终于结束了衣食无着、朝不保夕的贫苦生活。

  1964年3月,麦贤得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入伍后,麦贤得到广东虎门沙角海军联合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上,成为一名机电兵。

  1965年,我国经济依然处于困顿期,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美国又入侵北越,中国派出部队援越抗美。在国家内忧外患之际,蒋介石又乘虚而入。8月5日,国民党海军派出两艘军舰进犯闽南沿海,挑起了“八六”海战。中国人民海军奉命坚决出击,派出四艘护卫艇和六艘鱼雷艇组成的艇群,“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敌军一条舰的吨位就相当于我军四条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海军依然猛打猛冲。

  作为海上第一梯队,20岁的机电兵麦贤得所在的611号护卫艇高速向敌舰方向开进。凌晨4点多,两艘敌舰逼近。

  在一片炮火声中,离敌舰最近的611号护卫艇被炮弹击中,三部主机受损,动力舱开始进水,舰艇不停摇晃。如果不尽快排水堵漏,发动机就会被海水浸泡而停止转动。而当时艇上机电兵均负伤,麦贤得被弹片击中前额,脑组织外露,失去了知觉。

  麦贤得苏醒后,替他包扎伤口的副指导员让他休息,他却以惊人的毅力站了起来。此时,弹片还在他头部没有取出,伤口流出的脑脊液和鲜血粘住了眼角,眼睛几乎处于失明状态。麦贤得通过声音判断前机舱的机器可能出现了故障。命悬一线之际,他忍着剧痛,靠平时的记忆摸索着来到前机舱,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仔细地检查管路、阀门。最后,他在几十条管路、数千颗螺丝里摸出一颗拇指大小、被震松的油阀螺丝,用扳手把它拧紧,又用身体顶住移位的波箱,使战斗中的舰艇恢复了动力,为扭转战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8月6日清晨,敌舰被全部击沉,被毛泽东主席称为“蚂蚁啃骨头”的“八六”海战取得了最终胜利。“八六”海战获胜的消息传出,举国上下欢腾,麦贤得的伤势也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毛泽东主席派贺龙、叶剑英元帅专程看望,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抢救工作。后来,麦贤得的英雄事迹还被写成《钢铁战士麦贤得》一文在报纸上刊发,编入小学课本,绘制成连环画广泛传颂。他钢铁英雄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披上军装,保家卫国。

  战后,麦贤得荣立一等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所在的611号护卫艇被海军授予“海上英雄艇”荣誉称号。1966年2月23日,国防部授予麦贤得“战斗英雄”称号。

  信念,永远无悔

  永远跟党走,是麦贤得作为一个老党员刻在骨子里的信念。也正是这个信念,支撑着他在那些困苦岁月一直走下来。

  头部的战伤给麦贤得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残缺的头盖骨被植入的两块有机玻璃替代,严重的后遗症始终伴随着他:外伤性癫痫、右手无力、偏瘫、行走受限、失忆、语言障碍……“天天服药,每天晚上都必须服食安眠药才能入睡,至今为止服食的药物至少要一个火车皮才能装得下!”但他把战胜伤痛、恢复健康当作一场特殊的战斗。

  为了使右手摆脱完全麻痹的状态,麦贤得艰难地顺着横杆一格一格地往上爬。右手不能写字,他坚持用左手写。他刚能下床走动,就坚持不让护士搀扶,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早晨一听到起床号,他就自己穿衣服、叠被子,自喊“一二一”口令,进行队列练习……

  出院后,麦贤得被安排在仓库当生产助理,他的任务就是康复。“尽管康复长路漫漫,我们仍然可以顽强地生活。但是,最难的是人们的不理解。”每每说起这段往事,麦贤得的妻子李玉枝总会喉咙哽咽。麦贤得所获的“战斗英雄”证书,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的林彪签署的。受“林彪风波”的影响,麦贤得遭受了不少误解。

  那时,麦贤得感到委屈,不肯吃饭也不愿吃药,铁骨铮铮的战士垂头丧气。每当走上街头,后面总有小孩跟着起哄,甚至捡起小石头砸他。英雄承受得了伤痛,却难以承受人们的误解。李玉枝只能像哄小孩一样劝他,跟他说吃了药身体才会好起来,身体好了才能上舰保卫祖国,“老麦听到自己能重返岗位、保卫祖国,才肯把药吃下去”。即便是这种时候,麦贤得心心念念的仍是重返岗位,保卫祖国,伟大的革命英雄气概、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怀令人动容。

  “保卫祖国的江山永不变”,这是麦贤得的口头禅,那一场战斗的硝烟至今仍在他的言谈中不时冒头。在“八六”海战中,麦贤得有四名战友牺牲。麦贤得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战友:“吴广维是艇长,还有陈映松。”在他们牺牲前,由于611号护卫艇上的人员新组建不到半年,麦贤得其实与这几位战友不怎么熟识,但他们却深深地刻在了麦贤得的记忆里。每年8月6日,和战友们办完纪念活动后,这位活下来的英雄都会到汕头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

  在“林彪风波”发生那段时间,麦贤得遇到了很多不顺心的事,有人说他是“假英雄”。李玉枝就安慰他:“老麦,你那一起打仗的四个战友,年纪轻轻就牺牲了。哪怕是天大的事情,想想这,你就应该放宽心呐。”李玉枝至今记得,听完那番话,麦贤得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海军第一仗的头等功臣,麦贤得曾有两次被安排转业,都被他和他的家人拒绝了。

  20世纪70年代,一只手就能数得完的工资让人捉襟见肘。李玉枝主动挑起了家庭重担,开荒种地、养鸡养兔。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蒸馒头,送孩子上学,还要赶着去上班,晚上归来,照顾麦贤得,辅导孩子做作业,还要抽空跟孩子谈心,就是担心不正常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孩子们健康成长。

  不管生活多艰难,李玉枝一直坚信:麦贤得是真英雄!“炮火中麦贤得差点丢了命,党和人民救了他,这哪里会假!”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撑起了这个家,成为麦贤得坚强的精神支柱。她说:“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相信党,相信伟大的、正确的、光荣的党!是党和人民给了你第二次生命,这永远不会假!”

  事实证明,捍卫共和国的战士不会被遗忘!1987年建军60周年的时候,麦贤得出席全军第二次英模代表大会,会后央视记者到汕头报道新老英模,麦贤得的故事得以重新被世人知道。全国各地的来信像雪片般飞来,有人在信里深情地说:“广东不能把他当成自己的英雄,他是全国人民的英雄!”

  在李玉枝的精心照料下,麦贤得的身体协调性、智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奇迹般的恢复。

  盛世,初心不改

  在战争年代,麦贤得用他的血性捍卫了祖国的安全;在和平年代,麦贤得又用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一代又一代人。

  麦贤得每年都到南海舰队的“娘家”,为海军讲述战斗历史,宣扬保家卫国情怀,激励军人斗志。他的那些故事,点燃了战士忠诚爱国的热情,让官兵深受鼓舞,坚定了跟党走、听党指挥的决心。

  麦贤得最关心的就是青少年教育。麦贤得有一个朴素而崇高的心愿:要让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爱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经常到汕头、潮州、广州的学校、企业、厂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战斗故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定要牢记肩负的使命。”这是麦贤得对青少年学生们的寄语。麦贤得还坚持每年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受邀担任过多所大、中、小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在送给孩子们的10多本记录着10位“八一勋章”获得者事迹的《英模风采录》一书中,麦贤得在每本书的扉页都端端正正地写着:“小朋友: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麦贤得”。这是麦贤得花了半天的时间不歇息写出来的,虽然动作不利索,但都是出自他自己的一笔一画。

  1991年,强台风在汕头登陆,狂风暴雨侵袭了整座城市。人们都躲在家里,此时麦贤得却不见踪影。“漫天的狂风暴雨,身体并不利索的老麦能到哪里去?”李玉枝焦急地带着儿子、女儿冒着风雨四处寻找。找了好久都找不到人,全家人只能回家等消息。忽然,儿子麦海彬从电视的直播画面中意外地看到了父亲——上身只穿着一件背心的麦贤得,满身泥水地在海滨长堤上参加抢险救灾……

  1995年,汕头市成立残疾人协会,麦贤得闻讯后马上捐出200元;1996年,看到家乡一家工厂发生爆炸、多名工人受伤的新闻后,生活俭朴的他却以“一名老兵”的名义匿名大方捐款;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麦贤得和李玉枝又用“一个老兵”的名义寄出捐款10万元,直到年底部队查询这一笔捐款的由来,才知道这熟悉的“一个老兵”正是麦贤得。

  2019年9月25日,麦贤得获评“最美奋斗者”。面对这一殊荣,麦贤得显得很谦虚:“我做得还不够。这个荣誉是党、国家和人民给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

  “老麦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李玉枝说,“退休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传承,薪火不息

  麦贤得曾经说过:“保卫祖国的江山、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要一代传一代,把祖国放在心中永不变,心中要有祖国。”麦贤得不仅为部队战士、学校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更让自己的家人身体力行,让子女“子承父业”。

  李玉枝经常和麦贤得一起参加公益活动。她说:“我和老麦的心是相通的,我们都希望通过教育,把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在和麦贤得商量后,李玉枝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书柜、课桌和书,帮助汫北小学建成了阅览室。她以麦贤得的名义在学校设立“英雄奖学金”,鼓励孩子们勤奋好学。她还提供了大量资料,建起“英雄事迹展馆”作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目前已经接待超2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此外,在李玉枝的倡议下,广州市海珠区某部队在营区内建成了一个供军嫂们交流活动的场所,内设的“玉枝咨询室”最受军嫂们的欢迎。在这里,李玉枝为很多面临困境的军嫂排忧解难,提供心理援助。一位军嫂说:“玉枝大姐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名军嫂,夫妻之间只要同心协力,就能为国为家作出更大贡献。”

  身为海军老兵,又住在滨海的海军大院内,麦贤得对大海抱有深情,他为两个孩子起的名字中都带着“海”字,儿子麦海彬,女儿麦海珊。对于孩子的未来,麦贤得和李玉枝一早就有共识,让两个孩子报考军校。“党和人民给我们的已经够多的了,我们有义务把孩子交给部队、献给国家。”这是夫妻俩的心里话。

  麦贤得的儿子麦海彬高中毕业后,报考海军后勤勤务学院被破格录取。女儿麦海珊则被送进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要听话,服从需要,不要稀稀拉拉的。”这是麦贤得对子女的要求。李玉枝也常常跟孩子们说:“路是自己的,党和人民给了你们父亲第二次生命,给了最大的荣誉,你们要懂得感恩,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听党的话,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经过麦贤得夫妇的言传身教,他的一对儿女继承了麦贤得保家卫国的事业和淡泊名利的品质。麦海彬夫妻俩都在海军服役。麦海彬从海军后勤勤务学院毕业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舰艇大队任职,直到2005年才转业。其间还在1996年湛江抗洪救灾时,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还有一次执行灭火任务时,明明是自己的三等功,麦海彬却让给了即将转业的战友。女儿麦海珊毕业后,在海军医院工作,在2010—2011年接连参加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的安保任务并荣获个人三等功。

  2014年,麦贤得一家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15年,李玉枝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英雄背后的英雄”。此外,她还多次被评为“军人模范妻子”“英雄妻子”。

  2017年7月28日,北京八一大楼,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10名英雄颁授首批“八一勋章”和证书。这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排在第一个的就是麦贤得。面对无上荣誉,年过七旬的麦贤得,仍是那句在胸膛里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肺腑之言:“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听祖国的话,做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如此赞誉麦贤得: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他是人民英雄。

编辑:黎洁婵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