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台上,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学生们面对台下的孩子们认真开展普法小讲堂;在公园里,学生们手持普法KT板和群众一起开展有奖竞猜;在社区,他们走街串巷,从居民的嘴里感受真正的“基层立法实践”。
在这个暑期,越秀区东山街道与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正式对接,越秀区人大常委会东山街道工委向法学院百千万突击队“越法明灯”普法突击队(下称“志愿服务队”)郑重授旗,一场“专业力量+基层实践”的法治共建志愿服务为学生带来生动的课堂,双方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州越秀基层立法联系点为纽带,聚焦基层立法征询意见等环节,让青年学子从“课堂听讲”走向“基层立法实践”。
小小的联系点为法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平台,而法学院和学生们也为基层带来立法普法的专业力量。
法治力量再升级
在东山街新河浦居民互助会的办公室里,副会长刘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2名来自志愿服务队的学生兴致勃勃地听他分享解决老社区停车难的曲折故事。
从办公室出来,学生们又跟着刘波在社区边看边走。“居民互助会通过停车牌的方式,规范停车,解决了居民乱停放的问题。我们走在社区的路上,直观看见社区停车位规划得整齐有序,更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社区治理的帮助。”学生代表李绣君说,“作为法学院的学生,能在基层实践中真真切切看到课本上的法律知识变成治理成效,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生动的讨论、直观的呈现,这样的实践离不开校地双方的平台搭建。
“建设好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关键在于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引入高校青年专业力量,可以提升立法联系工作质效。”东山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新宇强调。为此,东山街道主动与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联系,共同搭建校地联动立法普法合作平台。
据悉,此次合作只是开端。东山街道正计划与省内多所高校、辖内知名律所及律师协会陆续对接,构建“立法智囊团”矩阵。“要让每一条立法建议都带着烟火气和专业温度。”人大东山街道工委主任陈丽君说。
法治种子广播撒
“同学们知道吗?什么是校园霸凌?遇到校园欺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在东山街道,一堂有趣的普法课正在开展,这场由人大东山街道工委组织、广东金融学院学子担任主讲的课堂,没有枯燥的条文堆砌,而是用小朋友们听得懂、感兴趣的语言围绕校园霸凌防治、网络反诈知识、交通安全规范、禁毒知识等内容开展普法教育。
走出课堂,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学生还联合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街道司法所,在东山湖公园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将法律咨询、反诈宣传、法治绕口令、交通安全、应急宣传等内容搬到户外,吸引了200多名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参与。
法学院的学生开展的普法活动并不普通,在这里,下沉基层的普法现场既是“社区治理”的现场,也成了“人才培养”的课堂。社区收获的是“用得起、听得懂”的法律解决方案,而学生收获的则是“带得走、用得久”的职业实践资本。
正如广东金融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仝自力所说,“校地共建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推动‘民主+法治’融合,通过普法宣传、立法意见收集等,构建法治常态化服务机制,实现校地互利共赢。”
立法参与接地气
青春智慧献良策
在东山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志愿服务队参观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感知点,联络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站点的建设布局、代表履职机制、常态化联系群众等工作情况和“议家亲”“议家通”工作品牌,重点讲解了代表接待选民、收集民意、推动问题解决、为民办实事的基层民主实践的典型案例。
学生们认真聆听介绍,看着随处可见的二维码,他们对联络站搭建起代表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作用有了直观认识。“立法”从一个书面的词汇,变成他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的民意结果。在社会的实践田里,他们将法治宣传与民意征集融合,学用结合,丰富了法治实践。
在实践中,他们结合专业知识与社会观察,围绕《广州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意见稿)》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了5条意见建议,精准聚焦职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公平就业、特殊人群学生的保障机制等议题,既有法理支撑又贴近现实需求,得到了东山街基层立法联系点的高度认可。
“实习安全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方面,目前条例中未明确提及实习安全保障的具体内容。补充相关内容可以进一步强化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安全的责任,保障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谈及大家在实践中总结出的意见,李绣君感到“法律人”的角色也更实了。
法学院的学生们也不再是法律条例的“搬运工”,双方以推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广州越秀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契机,将专业力量带到基层,聚焦基层立法征询意见等环节,让青年学子从“课堂听讲”走向“基层立法实践”。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记者 | 马艺天
编辑 | 谢绿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