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南方网即日起推出“大湾区 大平台”系列报道,展现重大合作平台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突出成效。今天恰逢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专题新闻发布会,我们推出该系列报道第一篇《新使命新机遇 南沙从大湾区走向世界》。敬请关注。
南方网讯(记者/覃玲)珠水潮涌,伶仃澎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酣,粤港澳合作再迎重磅利好!
日前,国务院正式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南沙方案》提出,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勾勒新蓝图、赋予新使命、创造新机遇。
《南沙方案》从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和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等五个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这无论对于推动广州发展,还是大湾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奋楫新征程,南沙将积极作为,更好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南沙区景观图。图片来源:广州市大湾区办
科创产业合作“新高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是驱动发展的首要动力。
《南沙方案》把“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摆在突出位置,南沙一直以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突出与港澳人才融合及协同创新力度。目前,南沙正形成以南沙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研究院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种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南沙成功筹办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推动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也选择落户南沙;“天河二号”超算南沙分中心已累计为200余个港澳及海外科研团队提供超算服务;南沙还成功孵化出一批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粤港澳科创合作不断深化。
不论企业、机构还是科研院所,长期的合作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交流碰撞。《南沙方案》提出积极引进港澳专业人士、国际化人才参与南沙的建设和管理。实际上,自《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印发实施以来,多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如设立“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获批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2021年,南沙累计集聚高层次和骨干人才约1.5万人。
可以预见,在众多政策举措助力下,接下来将进一步夯实南沙乃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实力,加快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青年安居乐业“新家园”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尤其是港澳青年的积极参与,将会为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南沙方案》指出,要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
南沙创享湾。图片来源:广州市大湾区办
如今,南沙“创享湾”创新创业集聚区已汇集广东省粤港澳青少年交流促进会、Timetable青创基地、新华港澳国际青创中心等众多粤港澳优质资源。在南沙,高标准建设10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吸引近300个港澳青创团队入驻。
在积极吸引港澳青创团队入驻之外,南沙还针对港澳青年创造了丰富多样实习就业机会,包括常态化开展“百企千人”实习计划,已吸引近2000名港澳青年学生完成实习。此外,还专门出台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设立港澳青创政务服务中心和法律支援服务中心,港澳青年来南沙创业就业更加便捷。
南沙,正为一切有志于创新创造、成就梦想的港澳青年开辟广阔新天地。
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空间”
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南沙推进改革的方向。《南沙方案》提出,携手港澳不断深化对外经贸合作。
南沙作为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自古以来就是重要枢纽节点,随着对外开放的辐射力的持续提升,从连接珠三角到连接大湾区、通达世界,南沙正不断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通往世界的门户,国际航运枢纽正成为其重要标签。目前,南沙拥有135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据统计,2021年,南沙外贸进出口总值2600亿元,南沙港区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766万标箱。
南沙依托自身的航运资源,积极开展对内连接,服务贵州、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出口陶瓷、家具、家电等外贸产品。同时,启动运行“湾区一港通”,形成了以南沙港为枢纽港,佛山、中山等地多个珠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运行一年多以来,已完成超过2.7万标箱业务量。
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势必要求南沙以更大魄力、更高站位去践行对外开放。
三地规则衔接“新示范”
规则衔接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打破三地间规则堵点,才能变制度差异为改革红利。《南沙方案》指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南沙在国内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改革试点,搭建商事服务“跨境通”,探索建立“湾区通”企业登记互认机制,实现开办企业最快0.5天办结。2021年度,南沙更是实现了贸易便利化指数位居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第一。
良好的营商环境构筑强大“引力场”。南沙2021年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6个,累计223个;新设企业约8万家,累计登记企业约26.48万家。此外,南沙搭建了南沙惠港惠澳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集中发布港澳人士可享受的优惠政策40余项,港澳居民“指尖一点”即可轻松查找。
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南沙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投资者依法申请设立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
推动粤港澳三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南沙蓄势待发。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南沙,成为广州市首个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南沙融资租赁企业占全国1/5,是大湾区最大的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区;已有6家南沙企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15家银行机构获得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资格,“南向通”“北向通”产品合计已超1700种。
此外,在职业资格认可先行突破,畅通港澳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参与内地人才评价渠道,南沙国际仲裁中心率先实现当事人自主选择港澳和内地三种模式进行商事仲裁。
站在更高起点上,南沙将建设以规则衔接为核心的开放环境,不断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高质量城市发展“新标杆”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高质量的发展,带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高品质公共服务配套。
《南沙方案》提出,探索引入港澳规划、建筑、设计、测量、工程等顾问公司和工程承建商的准入标准。当前,南沙正加快建设的港式国际化社区,对标香港规划设计标准,将建设成为“校区-园区-社区”混合的无边界科创社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核心区鸟瞰图。图片来源:广州市大湾区办
在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方面,《南沙方案》指出,要在南沙划定专门区域,打造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完善在南沙设立的大学对港澳考生招生机制;规划建设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或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学校等内容。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实现所有学科与香港清水湾校园互补发展。另外,参考香港服务体系,引入全国首所非营利港人子弟学校、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设施。其中采用香港学制,与香港本地课程实现无缝对接。预计今年9月,港人子弟学校与港科大(广州)同步投入使用。
《南沙方案》明确,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积极增加优质资源供给,携手港澳共建国际健康产业。近几年,南沙投入超过120亿元,用于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三级医院项目建设,可新增优质床位5160张。这座未来之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提升。
随着南沙加强与港澳公共服务的互相衔接,这将进一步加速实现港澳居民在南沙安居乐业。
《南沙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要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南沙正以更大力度、更广范围、更实措施,更创新更精准地服务港澳乃至世界的发展需求,擘画城市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
统筹:门丽丽 李美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