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最新发声!广东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很大→

2024-03-29 12:12 来源:南方网

  3月29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东专场(直播回顾)。

  发布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陈文俊主持,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围绕“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介绍,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省发改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出席发布会作相关介绍。

  广东将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看这场发布会!

  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殷切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去年4月总书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亲临广东视察,要求广东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我们把这个概括为“一点两地”。

  广东省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出“1310”具体部署,也就是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着力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连续两年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把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努力“再造一个新广东”。

  一是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责任担当,筑牢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广东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外贸大省,去年我们的GDP是13.57万亿元,占全国的1/10,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我们“快、准、实”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措施,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努力完成2024年经济增长5%的目标任务。

  二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年来,中央赋予广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重大平台等重大机遇。我们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今年3月1日横琴合作区实现了分线管理、琴澳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今年将建成通车,大湾区主要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三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活力。广东规上工业企业7.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7.5万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产权地区发展指数、有效注册商标量、发明专利有效量等都居全国首位,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我们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巩固现有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汽车等8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把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打造成新的五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我们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四是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明确“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任务。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面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聚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向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加快把我们这个短板变成“潜力板”。

  五是扎实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去年广东空气质量的优良率94.8%,森林覆盖率53%,广东基本实现了“绿起来”,现在到了要“美起来”的时候。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主要从优化林分和林相这些方面着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让南粤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六是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省人民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深入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网,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共同富裕。广东就业总人口约7000万,占全国的1/10,其中农民工总量4365万、去年新增117万人,我们将全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努力多作贡献。

  各位媒体朋友,岭南处处是春天,广东时时无闲人。我们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欢迎各位媒体朋友多到广东走一走、看一看,报道宣介充满魅力、活力、动力、创新力的广东,山海连城、景色秀美、美食众多、健康宜居的广东。

  今年安排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

  问: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要再增长5%左右,刚才王省长也说了经济大省要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请问广东具体如何挑起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王伟中: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必须真正挑起大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今年广东的目标是5%,对于这个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信心来自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狠抓项目投资,去年全省工业投资增长22.2%,已经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技改投资增长22.4%、增速创6年来新高。今年安排1万亿元的省重点建设项目、超过3200亿的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55个50亿元以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同时还储备了一大批的优质项目。我们将在去年推动超9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5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今年再推动超1万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92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心来自于活跃的市场、畅旺的人气。去年广东省的经营主体净增172.8万户、达到180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净增111万户,总量突破10000万户,企业780万户,占全国1/7。也给各位媒体介绍一下,今年1-2月,新设的经营主体33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18.2万户、企业14.8万户。在粤实有人口超过1.5亿人,去年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9500亿元,均居全国首位,今年春节期间我们广东接待游客7607万人次,增长68%,实现旅游收入694亿元,增长160%,广东现在人气很旺。今年1-2月,广东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工业增长10.6%,消费增长6.1%,投资增长4.3%、进出口增长24.9%。

  我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在服务企业方面,去年广东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000亿元,今年还将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推出一批新的惠企政策,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中央部署了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非常符合广东的实际,我们广东既是制造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我们正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加大财税、金融、要素支持力度,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推进7大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开展汽车、家电产品、家装消费品等以旧换新,切实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我们将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干出“好成绩”,全年交出优异答卷。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问:五年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发布,请问五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还将有哪些举措推动大湾区建设?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五年来,广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纲”,携手港澳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再上台阶。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实体经济发展成色更足,广东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全面推进,鹏城、广州实验室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目前已经拥有7.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格力等一批科技领军企业。“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二。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排在全国第一。

  三是内联外通网络加速完善。广东高铁运营里程达2838公里、“轨道上的大湾区”更加完善,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大湾区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大湾区机场群旅客年吞吐能力超过2.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年通过能力超8500万标箱。航线网络覆盖了全球主要城市和世界主要贸易港口。

  四是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横琴分线管理运行平稳有序,今年3月1日正式运行。税收政策红利惠及粤澳两地;前海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与香港开展金融和法律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南沙已落地期货、航运、数据三大交易所,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运作;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起势良好。

  五是市场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港澳药械通”“湾区社保通”“跨境理财通”以及“政务服务”跨境通办等一批标志性事项落地实施。自“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实施以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港澳单牌车已突破200万辆次。三地共同公布涵盖食品、中医药、养老等领域的“湾区标准”已经达到183项。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携手港澳积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

  问: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在中国对外开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请问作为先行省份的广东将采取哪些措施继续深化与非洲在内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推动外贸发展?

  王伟中:大家都知道,广东是外贸大省,广东省的外贸依存度64%,东莞外贸依存度达到124%,深圳达到113%,外贸外资在广东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通过率先发展“三来一补”加工贸易,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融入国际分工体系,短短40多年来,就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省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去年达到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的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家在广东布局。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们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抓好外资外贸,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推动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所占的份额均保持稳定。特别是去年我们顶住各方面压力,完成了8.3万亿元,逆势增长0.3%,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去年达8433亿元,增长了25.2%,大概占全国4成。依托广东完善的产业配套、优越的营商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这几年我们吸引了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等企业的投资都超过一百亿美元以上,中海壳牌三期去年开工建设,埃克森美孚一期将于今年年底投产,巴斯夫一体化项目将于明年建成。不少的外资企业在广东纷纷设立研发中心。我们连续两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我们也赴海外招商,去年在德国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欧洲经贸合作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两年的招商大会我们累计签约1700个项目,总金额4.7万亿元。今年1-2月,广东新设立外资企业2982家、增长38.1%,这也充分表明广东是广大外资企业投资的首选地、优选地。

  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五外联动”组合拳,全力支持外贸外资的发展。

  一是推动外贸提质增效。出台稳外贸促增长、扩大中间品贸易等政策,培育更多“新三样”这样的新出口增长点,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促进外贸新业态发展,巩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非洲是广东重要的贸易伙伴,去年广东对非洲进出口总额超过2700亿元、增长3.9%,占中非贸易的13.7%。深圳的手机,佛山的家具、中山的灯具,都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特别是非洲朋友对传音手机可能知道的更多一些,传音手机专门设计为非洲朋友使用。我也去过这家公司,广受非洲朋友的喜欢。

  二是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让更多广东的创新技术、优质产品、品牌服务畅销全国、服务全国。

  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直通车”“一站式”等重大外资项目的服务机制,以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打造“投资广东”品牌。下个月我们将举办第135届广交会,这是“中国第一展”,我们诚挚欢迎海内外的客商朋友们到广州参展参会,实现合作共赢。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问:广东是一个制造及出口大省,请问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业以及相关出口情况如何?在全省发展占比有多大?下一步高端制造有哪些计划,尤其在防范低效投资方面?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制造业是我们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2023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达17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7%,加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超过6成。今年1-2月,广东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稳中向好的态势是明显的。

  广东是外资外贸大省,与全球市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一直以来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广东的货物进出口额中95%属于制造业产品;2023年制造业产品出口接近人民币5.4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占三分之二;今年1-2月,制造业产品出口8780亿元,同比增长27.2%。广东制造业通过与众多国外合作伙伴协同共赢,为全球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一直相信,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工厂。无论是衣食住行的传统产业、“上天入地”的新兴产业,还是想象无限的未来产业,都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都非常重要。近年来,广东制造业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广东拥有包括新型储能在内的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接下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坚持以产业集群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支持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未来产业全面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空、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我们坚持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制造业,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点”延伸成“链”、拓展到“面”,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形成绿色生产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高效益、高质量的制造业领域顺畅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同时,我们愿意继续与合作伙伴一道,为全球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机会和选择。

  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

  问:广东是国家创新高地,也是经营主体大省,请问广东如何引导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成果转化?

  广东省发改委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大湾区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五年以来,广东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发挥了主力军作用,鲜明地体现为“4个90%”,也就是约90%的科研机构、90%的科研人员、90%的研发投入、90%的发明专利申请来源于企业。新形势下,广东将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一流科技领军企业向生态主导型和平台引领型企业转变,培育一批创新链“链主”企业,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孵化一批“新物种”企业,形成上下游紧密合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良好格局。

  为此,要在政府创新决策中让企业多参与。健全需求导向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完善与科技企业常态化沟通机制,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有话语权。

  要使继续让企业在创新中唱主角。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更多地向企业开放共享,促进高水平科研人才更多地流向企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特别是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的融资体系。

  要在核心技术攻关中让企业挑大梁。将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中由企业主导的项目比例提高到80%以上,赋予企业技术路线制定权,支持企业作为“发包方”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上给企业多赋能。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需求,加快建设一批旨在推动前沿技术工程化、产业化的中试平台,便利更多科技成果在广东落地转化。

  要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使创新企业受激励。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一批企业科技成果的示范应用,加快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应用场景,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良好生态。

  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广东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张虎: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部署,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广东连续4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全国领先。目前为止,全省的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00万户,其中企业780万户,占全国的1/7。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企业和群众关切,着力优化“四个环境”,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

  第一,营造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将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落实“非禁即入”,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进一步落实落细深圳、横琴、南沙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在生物医药、教育文化、绿色低碳等领域和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率先有序放宽市场准入。

  第二,营造规范便捷、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推出“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已经达到94.07%,“零跑动”率92.63%。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推出更多便利政策,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第三,营造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快研究出台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对经营主体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第四,营造循环畅通、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落实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一大短板,对此广东去年实施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问实施一年来成效怎样?下一步如何发力?

  王伟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我们加强顶层设计、久久为功,把短板变成“潜力板”。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条件显著改善。

  党的二十大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在过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提出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我们把这一工程作为广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就是要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引导各方面资源力量强县促镇带村,“一年开局起步”的目标圆满实现。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去年增长5.2%,112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6:1。比如,茂名高州市以产业攻坚牵引县域振兴,去年新引进超千万元项目74个、总投资超8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43.5%,带动全县生产总值突破760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县是龙头,县域强则市域强。我们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强县富民产业,提升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大力提升县域的教育、文化等方面设施和条件。广东的县域各有特色,必须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比如沿海的县有丰富海洋资源,我们支持他们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海洋经济,向海图强。镇是节点,在联城带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加快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使乡镇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村是基础,必须突出抓好乡村产业和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我们要做好“土特产”的文章,打造更多叫得响的“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比如,茂名大力发展荔枝、龙眼、橘红等特色农业,农业总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元。我们持续实施农村补短板工程,下大力气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相信,只要我们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一定能够实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目标,让广东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共同富裕。

  广东已建成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科技基础设施

  生物制造被视为制造领域的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受到大家高度关注。请问广东在发展生物制造上有什么考虑?

  艾学峰:生物制造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生产产品,目前处于产业爆发前期,正向食品、医药、材料、能源等重要领域加速渗透,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的一个焦点。

  广东在推动科技和产业互促双强的过程中,前瞻布局了生物制造产业。我们建成了全球顶尖的合成生物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为合成生物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支撑,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开放共享,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我们打造了生物制造的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建设了合成生物创新创业综合体、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批开放式的创新载体。特别是去年,广东获批在深圳光明科学城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这是目前该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产业创新载体。我们培育了一批生物制造的“新物种”企业。近三年全国每两家合成生物公司中就有1家落户广东。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比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二氧化碳‘变’葡萄糖和脂肪酸”“全球首次构建最全面人类免疫细胞发育图谱”先后入选近两年国内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接下来,广东要紧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生物制造产业。一是优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布局。抓紧制定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技术和市场成熟度,结合广东的创新优势和产业需求,谋划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布局重点平台和重点项目。二是推动生物制造产业技术研发。统筹用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等专项资金,加大对生物制造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创新策源地。三是促进生物制造科研成果产业化。加快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进一步强化场景应用,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医药健康、工业和材料、农业与食品、新型能源、绿色环保等重点领域。

  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广东正在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请问接下来将重点采取哪些措施?

  张虎:广东四季皆绿,正如你提到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53%。近年来,广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省委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主要考虑就是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含金量”,努力把广东打造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和窗口。接下来,广东将持续推进“六大行动”。

  一是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深入开展林分优化、林相改善,今年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两个“200万亩”的任务,挖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经济效益,大力发展民宿旅游、森林康养等美丽经济。

  二是实施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目前,我省已经建设193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结合“百千万工程”,重点推进县镇村的绿化美化工作。

  三是实施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岭南国家公园、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建设104个示范保护地;高标准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水平建设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万亩级的红树林示范区。

  四是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抓好高速公路、国省道、铁路沿线的绿化品质提升,统筹推进森林步道、绿道、碧带、古驿道建设,推动邻近的古村落、历史遗迹、自然公园等串珠成链,加速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

  五是实施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升行动。加大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开展古树名木的资源监测调查,加强实时动态管理。实施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留住绿美广东的乡愁记忆。

  六是实施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围绕唱响“我为广东种棵树”的主旋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植绿护绿,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共同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时常绿、处处皆绿的美丽家园。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百年大计,我们将以此作为牵引,守护好南粤大地一草一木、万水千山,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今年1-2月,广东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8%

  日前,国务院部署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里面提到要推进重点行业技术改造。请问在促进企业改造方面,广东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还将有哪些具体举措?

  涂高坤:大家知道,当前,国务院正在部署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昨天国务院召开全国会议进行部署,这为我们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技术改造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广东长期致力于推动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在政策方面,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制造业当家22条”“技改十条”等法规政策,并通过“粤商通”平台向近700万家企业进行政策推送。在资源要素方面,引导金融资本投入,建立项目用地指标预支使用机制,开通节能审查“绿色通道”,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格力智能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加快建设。在示范引领方面,突出打造一批技改力度大、成效明显、行业带动性强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复制推广了一批典型案例。比如,佛山以家电为突破口,采取“链主企业出资+产业链企业配套”的模式,通过平台输出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超过一百家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上的工作举措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刚才王伟中省长讲到,去年我们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创2018年以来最快的速度,今年1-2月又增长22.8%。不少企业反映,实施技改以后,生产效率提升了1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

  接下来,广东将继续把技术改造作为保持制造业旺盛生命力的最关键密码,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关键工程之一,坚持“小技改不停步”。我们将持续落实技改政策,全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开展广东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质增效行动,实施技术改造赋能提升工程,确保政策“红利”充分惠及企业。我们将持续开拓企业技改路径,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和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绿色化水平。我们将持续培育技改主体和创新载体,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各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质量和效益,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低空经济”有望成广东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问:今年广东召开的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提出要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作为经济强省,接下来在这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布局?

  王伟中:这两年广东连续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也是科技创新大省,广东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8,广东去年研发经费投入4600亿元、占GDP比重是3.39%。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广东有条件、有能力也有信心,更责无旁贷。我们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

  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一靠创新、二靠产业。

  一是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年我们坚持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基础研究,先后布局10多批重点领域的研发计划,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研发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比如针对高端装备、医疗器械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攻克了ECMO、高端核磁共振设备、高端手术机器人等难关。针对“缺芯少核”的问题,我们深入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在模拟芯片、传感器、光掩模等方面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努力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针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最后一公里”难题,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主要是服务中小企业,推动更多新技术、新产品在广东应用推广,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新广东。

  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我们推动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让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电家居这些万亿级的传统产业发挥优势,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海上风电、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量子科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比如在低空经济方面,广东这方面研发创新起步比较早,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占到全国90%、占全球超过70%,有大家都熟知的大疆、亿航智能、小鹏等一批龙头企业。另外,深圳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立法。今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的电动“空中的士”在广东首飞,深圳到珠海从空中只需要20分钟左右,开车的话大概需要2小时45分左右,2026年有望正式开启载人飞行,这将为广东催生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完善的产业配套、强大的创新供给、丰富的应用场景,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当其时、前景可期。人才是第一资源,我们将筑巢引凤、以才引才、为才搭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热忱欢迎到广东来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以上内容整理自3月29日,国新办就“坚定不移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 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举行发布会)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许萌萌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赖玉清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