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守望山乡的客家嫂——广州花都梯面镇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样本观察

2023-09-04 11:11 来源:南方杂志 许俊仟

“梯面客家嫂”在红山村油菜花田留影。受访者供图

“梯面客家嫂”在红山村油菜花田留影。受访者供图

  作为广东独具特色的农村女性特色基层党建品牌,“梯面客家嫂”用客家女性的贴心细腻和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如何打通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将党的工作融入万家灯火,将党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需要一支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更需要一个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在客家文化传统中,男人往往外出谋生,妇女很大程度上承担着“家庭主政”的作用。她们具有崇尚礼仪、吃苦耐劳、善良聪颖等特点,和男人共同撑起一片天地。这种性格特点,已经内化成客家妇女的文化基因,使她们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

  在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92%以上居民都是客家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在这里,一支由173名女队员组成的“娘子军”远近闻名,人们亲切地称她们为“梯面客家嫂”—这正是梯面镇的农村女性特色基层党建品牌,由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客家嫂组成,其中68人为镇村干部,50人为党员。她们坚持党建引领,擦亮党建品牌,用客家女性的贴心细腻和对家乡的深沉热爱,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作用,推动梯面镇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路,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好阿嫂”“好阿娘”。

  有魄力,勇当产业发展“带头人”

  春天是金黄的油菜花海,夏日有亭亭的清水莲荷,秋季是无边的稻穗良田,冬时有浪漫的格桑花开……凭借“四季花田”的生态名片,盛夏8月的梯面镇红山村游人如织。

  在当地不少村民回忆中,20多年前这座小山村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模样:当年,因为长期无序的采泥、采石,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河床淤塞,村里的山成了“秃头光”,水成了“酱油汤”。1997年,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来袭,全村200多间泥土屋倒塌。 

  “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吴展红从小在梯面镇长大,她目睹了这场灾难,在驻梯面镇红山村工作10余年间,一直思考着如何改变家乡。

  据介绍,水灾之后,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到红山村四级领导班子痛定思痛,很快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重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走一条不破坏环境也能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梯面镇不仅关闭了泥石场,还引导村民复垦复绿、封山治水,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很快,昔日矿坑再次绿色葱茏。

  经过重建,村容村貌是改善了,但失去了采泥、采石的产业支撑,父老乡亲的钱袋子也瘪了下来。时任红山村党支部书记韩金庭说:“2007年,红山村全村人均收入4000元左右,这在广州算是较低水平,并且是需要扶贫的水平。”

  如何提高村民的收入?“我们结合考察学习,认为红山村最大特点就是环境好,好的环境可以卖钱。于是我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休闲旅游村建设。”“梯面客家嫂”党支部书记、时任红山村驻村组长吴展红表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山村开展九大工程项目,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提升。吴展红被任命为红山村第一书记,作为村里兴业富民的带头人,她通过化解九大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村民矛盾,解决迁坟、租用自留山、耕地等问题,使全部工程顺利完工。她还积极利用政策支持,借力休闲旅游发展和油菜花节、荷花节、乡村文化节、丰收节的举办,大力发展红山村乡村生态旅游。

  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与蓝天绿水青山交相辉映,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田园风光,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

  村民李绍瑞创办红山村第一间农家乐餐馆之后,生意异常火爆,高峰时期经常要排队等位。其他村民目睹了这一巨大成功,纷纷投身试水。吴展红经常鼓励李绍瑞组织有经营农家乐想法的村民到“粤菜师傅培训工作室”里交流学习,一起研究新菜式。现在红山村已有20多家农家乐,农家乐及旅游业成为红山村的一张发展名片。

  在梯面镇红山村“粤菜师傅培训工作室”,《南方》杂志记者见到了正在进行直播的吴展红。这个温文尔雅甚至看上去有点“面皮薄”的客家妹子,是个作风干练、行动果敢的党员干部。她告诉记者,在看到红山村的女人“能顶半边天”之后,整个梯面镇的妇女参加工作事务的热情也越发高涨。队伍不断扩大,事务越来越多,经过向上级申请,2021年9月10日,梯面客家嫂党支部正式成立。

  在“粤菜师傅培训工作室”,一支“客家嫂粤菜师傅队”正在手把手教游客制作客家艾糍。她们和“客家嫂红色宣讲队”“客家嫂文艺队”“客家嫂产业推广队”“客家嫂绿美生态践行队”“客家嫂志愿服务队”“客家嫂家风文明队”等其他6支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专业队伍一起,按照“1+3+N”的成长型运作模式,积极探索“党建+产业”发展路径。

  成立两年以来,她们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打造“四季花海”景区,通过举办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成为珠三角地区网红打卡地,建言献策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她们唱响山歌,保护传承客家茶文化、饮食文化;她们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青年人回家置业创业……据统计,近两年,红山村游客量突破100万人次。2022年,红山村村民人均收入3.1万元,村集体收入103.69万元,村民共同富裕迈上了新台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带领村民致富,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吴展红向记者表示。

  有情怀,乐当服务群众“贴心人”

  下午5点,不管多忙,各村居客家嫂先锋岗队员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随机入户来一场“乡约”。

  这是“梯面客家嫂”党支部针对镇内群众一般下午5点以后在家的生活习惯,联合镇纪检监察办公室创新开展的“乡约5点”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活动,每周不少于3次,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一次,我在入户走访中发现一宗家事纠纷,一对妯娌因为建房的事情产生隔阂,两家还大打出手。”客家嫂志愿服务队队长洪丽英对这次经历印象深刻。在她看来,基层工作就是要在一线解决问题,只有扑下身子到村入户,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听民声、知民意,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经过她几个星期的评事理、讲情理,双方达成调解,从“矛盾不可调和”转变为“握手言和”,一起农村建房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联民村第二经济社由于对征地补偿社保预存金分配存在较大争议,造成问题久拖多年不能解决,历届村“两委”班子都对此感到束手无策。在该村的一次村委会上,联民村客家嫂先锋岗队长欧阳少云主动承担下这一棘手问题,并立下“军令状”。她带领村党员干部和客家嫂先锋岗队员共同落实分片包户,频频到二社开展上门走访,耐心细致地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听取群众心声意见,帮助疏通堵点、化解矛盾、打开心结,最终使该社征地补偿社保预存金顺利完成分配。

  哪位老人得了病要吃什么药,哪户住房存在什么灾害风险,哪巷邻里有什么纠纷口角……如此种种,在“梯面客家嫂”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

  在近一年时间里,“乡约5点”通过常态化入户访民情活动,收集村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300件,目前已解决294件,办结率为98%,释放出了基层党员骨干联系服务群众的良好效能。

  平时,客家嫂们通过入户走访聊家常、解难题;急难险重任务来临之时,她们也能够挺身而出,化身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牢固屏障。

  在西坑村,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2020年“6·7”水灾前夕,西坑村接到命令要转移村民,村里的吴阿婆把瓶瓶罐罐当成宝,死活不愿走。该村的客家嫂先锋岗队长莫小芬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找上门去。她轻声细语地用客家话沟通,把自己的盒饭让给吴阿婆吃,自己去搬东西。“丫头呀,我没事。你工作这么忙,还为我操心,你比我亲闺女还亲。”吴阿婆最后被感动了,答应转移到安全庇护点。

  在隔壁的横坑村大王坝,“6·7”水灾汹涌无情,多处路段塌方、遭遇泥石流,路面都断了。该村的客家嫂先锋岗队长吴永东心急如焚,这条路不通,救援队伍就无法进入受灾最严重的西坑村。于是,她立即调集挖土机等重型设备进场,通宵达旦守在一线组织指挥,洪水退到哪里,淤泥就清到哪里。第二天,终于抢通了道路,她又紧锣密鼓地投入灾后重建工作中,从此落下了一个“东哥”的绰号。

  令“梯面客家嫂”尤为自豪的是,她们通过一次偶然的“乡约”,让沉寂了许久的梯面镇千亩古茶园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2021年8月,“梯面客家嫂”开展“乡约5点”访民情活动。他们来到茅輋自然村入户走访,与村民喝茶聊家常。

  “村民们热情地拿出自家茶叶请我们喝,我们立马发现了这个茶的不同,比寻常的茶叶更加甘醇一些。询问才得知,这个茶叶来自百年茶园。”回忆起古茶园发现的情景,吴展红还历历在目。

  原来,梯面早在清代中期就已经是花都乃至广州地区重要的产茶地。鼎盛时期,梯面有茶园万余亩,梯面茶销往国内外。后来,因茶价过低等各种原因,茶园被弃种弃管,终至荒废,并逐渐从大众眼中消失。

  能不能让古茶园恢复生机?“梯面客家嫂”敏锐地感觉到,这可能是一次机遇。说干就干,在梯面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们立马邀请专家团队实地调研,现场把脉。经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科贸学院等多个单位的专家团队考察、研究、讨论、论证,部分茶树达到了30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古茶园“活”了—在政府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梯面千亩古茶园得到了重新保护性开发,制作了5款高端茶叶,开发茶旅融合项目,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有办法,善当基层治理“解铃人”

  “客家嫂怎么这么能干?”

  梯面镇党委书记刘顺杰发现,不管是乡村振兴、抗击灾害、基层治理还是疫情防控等各条战线,都能见到客家嫂闻令而动、冲锋在前的美丽身影和感人事迹。“我们平时喊基层没人,但其实力量就在这边。搞好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这不正是应当依靠的重要力量吗?”

  梯面镇党委大胆萌生了创设党建品牌的想法。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该镇党委顺势而为,决定把党组织建立在这支队伍当中,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基层党建品牌。

  经过反复研究总结,“梯面客家嫂”探索出“1+3+N”的工作模式:建强一个战斗堡垒—简称“1”,发挥三大引领功能—简称“3”,拓展链状多元组合—简称“N”。

  通过党支部,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客家嫂”被组织了起来,汇聚成一道披着“红马甲”的风景线,迅速在村民群众当中激起了涟漪,得到了支持和拥护。

  梯面镇是广州花都区唯一一个山区镇,大多数原住居民都是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有传唱客家山歌的传统。“梯面客家嫂”党支部将党建宣传和文化传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以客家方言、客家山歌、客家传统等为载体的党建品牌,将印刻在每个村民心中的文化记忆与乡情符号勾勒出来。

  在红山村,为有效提高村民的整体文明素质,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设置了近100平方米的宣传橱窗,还发展出一套兼具党建文化与本地特色的多元文化活动,以红山村为蓝本创作的村歌《王子山之歌》和《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分别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十佳村歌和中国优秀村歌。

  梯面社区“客家嫂先锋岗”结合辖区特点,注重在社区建设中纳入客家文化内涵和元素,使社区成为弘扬客家文化和凝聚客家风情的重要窗口平台,让居民更有归属感。

  西坑村“客家嫂先锋岗”利用道德讲堂大力宣传新时代文明家风,并推动将禁毒等内容写入了村规民约,强化新时代家风对村民的约束引导。

  “反腐倡廉似春风,吹来廉洁齐奉公,吹来守法严律己,吹来拒腐好作风……”今年3月,首届“清风唱响新征程”好家风山歌比赛举行,梯面镇埔岭村内歌声飞扬。歌手们身穿盛装相聚山歌墟,用客家方言表演歌舞、快板,吸引了数百名村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细心的村民发现,“梯面客家嫂”最近走路脚下生风,做事干劲更足。不久前,梯面镇荣获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社会奖励——中华环境优秀奖(城镇环境类)。吴展红表示,“梯面客家嫂”将进一步融入镇中心工作,协助镇党委政府建设五环步道和百步梯遗迹、盘活开发王子山、推进古茶园开发等项目,打造休闲运动目的地、森林康旅重镇、“绿美广东”生态名片。

  “‘梯面客家嫂’是乡村振兴建设中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也是梯面镇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刘顺杰看来,“梯面客家嫂”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品牌,在作用发挥上不能局限于完成农村基层的日常工作。“它应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开创新时代农村工作新局面提供奋发有为的党建引领。”

  在党建引领下,在客家嫂勤快的脚步中,梯面镇一个个小山村的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从单一粗放走向了精细多元,美丽乡村建设逐步从蓝图变成了实景,成为广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用好妇女力量,将党建做到心坎上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就要善于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梯面客家嫂”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重视妇女群体的合理诉求,发挥好妇女干部的作用。这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妇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引导带动妇女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

  比如,妇女做基层工作更加细致。妇女在社会生活中有着独特作用,在做好基层工作上也有独特优势。行走在花都梯面镇的各个乡村,毫不夸张地说,处处都能见到客家嫂们嘘寒问暖、细心探访、周到服务的忙碌身影,她们热忱、仔细、有同理心,经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此同时,“梯面客家嫂”对省里市里区里的工作部署熟稔于心,并擅长用客家山歌、本地话语为当地老百姓阐释“国之大者”。她们带领村民活跃在高质量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的一线,在干事创业一线艰苦奋斗,彰显了自强不息、智慧豁达的新时代女性风采。

  基层党建工作做得好不好、实不实,老百姓有最直观的感受,有最大的发言权。在平台阵地上,“梯面客家嫂”坚持因需而建,以“乡约5点”为例,她们由关注家长里短向解决产业振兴的深层次矛盾延伸,由侧重日常服务向引领高质量发展拓展,做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在哪里,“梯面客家嫂”服务保障的重心就落在哪里,让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实现服务功能从单一性到多样性转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我们欣喜看到,“梯面客家嫂”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地方县区坚持敢闯敢试、独辟蹊径,不仅走出了一条带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探索出“1+3+N”模式,对接落实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各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同时还可以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需求,适时在镇内企业、社会团体建立先锋岗,从而拓展“梯面客家嫂”的履职服务空间,汇聚更多优质资源。

  在长年累月的立信践诺中,“梯面客家嫂”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由此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以“梯面客家嫂”为观察样本,广东广大县镇村要在强基固本中保障民生、促进民富、带好民风、赢得民心,把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一步步变成生动实景。

  ◎《南方》杂志记者/许俊仟 发自广州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