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农业科技下乡记

2022-04-15 13:08 来源:南方杂志 史成雷

  在华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的大田里,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郭涛正在收割嫦娥五号“太空稻”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2021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3%,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藏粮于技”让广袤南粤大地孕育出新丰收图景

  ◎《南方》杂志记者/史成雷 发自广州、江门、梅州

  ◎本文责编/郭芳

  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只需施一次的水稻专用控释肥、酸性土壤改良……连日来,广东各地春耕陆续展开,在看得见、看不见的各个角落,一幕幕“科技大片”正在上演。依靠科技的力量,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粮食种植“靠天吃饭”问题正在发生改变。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掷地有声。

  如今,“藏粮于技”正让广袤的南粤大地孕育出新的丰收图景。2021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1.3%,水稻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与之相对应的是,2021年广东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三增”。科技已成为广东粮食增产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

  破题“优质难高产,高产不优质”

  400多万斤大米,去年11月收割完,年底就全部卖光。最高卖到38元/斤,平均卖到12元/斤。

  这样的成绩,出自梅州市蕉岭县80后小伙温崇文。而今年,才是他种粮的第五个年头。

  2017年,温崇文创办梅州市建丰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丰粮业”),开始进入水稻种植行业。一开始,没有经验的他处处碰壁,收成惨不忍睹。

  “品种是优质稻米品牌的核心与灵魂!”温崇文注意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丰在全省多个场合宣扬倡导推广新品种。温崇文找到王丰,希望能寻求到适合在蕉岭推广的新品种。

  2019年,名为“客都寿乡1号”(原名“象竹香丝苗”)的丝苗米新品种开始在蕉岭试种。“这个新品种本身就具有蕉岭本地竹稻血缘,一经试种发现很适合蕉岭的土壤气候,而且抗倒性、产量、整精米率都优于广东丝苗米的核心品种之一‘象牙香占’,口感也更软。”温崇文说。

  “客都寿乡1号”在蕉岭扎下根来。温崇文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客都寿乡1号”大米如今就算卖到12元/斤,仍然供不应求。去年该品种的晚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多亩,今年早稻的种植面积将增加到15000亩左右,未来还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

  作为广东水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王丰对品种之于粮食增产的重要性深有感触。王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东就培育出矮秆优质稻品种,引领了第一次绿色革命,将整个南方籼稻亩产从100~250公斤迅速提高到350~400公斤。20世纪90年代,广东又在全国率先开始优质稻育种。近年来,广东水稻产量和品质的提升,离不开以“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黄华占”“粤晶丝苗2号”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优质稻品种的大规模推广。

  近年来,广东积极打造种业强省,推进种业振兴。2021年,广东实施粤强种芯工程,推进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和种质资源普查,组建广东省种业集团。同时,广东还组织制定《广东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等,收集保存各类粮食作物种质资源4.3万份,位居全国前列。仅2021年,广东新审定通过粮食作物品种91个,丝苗米品种青香优19香创优质稻双季亩产1360.7公斤的高产纪录,成功突破“优质难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瓶颈。

  水稻种植是个技术活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科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越农业”)创始人卢子策格外忙碌。今年春耕期间,科越农业将在江门恩平市种植1000亩左右水稻。

  在卢子策看来,种水稻一点都马虎不得,各个流程都是技术活。

  卢子策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两年前,他与朋友联合创办了科越农业。“之所以取这个名字,就代表了我们的发展理念。因为我们觉得科技对种植业非常重要,‘科’代表科技,‘越’意味着要超越传统的农业模式。”卢子策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在科越农业的水稻种植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体现得淋漓尽致。卢子策介绍,去年晚稻收割后,公司在田里种上紫云英,今年春耕时把紫云英变成了几百吨的有机肥,将化肥用量减少了15%左右。水稻生长过程中,科越农业会联合当地农科所对土壤进行精准测量,根据土壤成分使用水稻专用控释肥,整个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施一次肥。仅此两项,每年每亩可以节省化肥使用成本100元左右。

  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科越农业还会根据虫情以及稻田里的水量调节情况,精准选择最合适的施药时机和最合适的农药使用量,并使用绿色高效低残留农药。

  “通过科技手段,我们节省了成本,保障了大米品质,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卢子策透露,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

  王丰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有一个好的品种是第一步,如何种出好的大米,还需要方方面面的科学技术支撑与配合。”

  在蕉岭,“客都寿乡一号”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三控”(控肥、控苗、控病虫)施肥技术。“使用这些技术后,不仅水稻用肥量更少,而且能更抗倒伏、有效抑制草的生长和病虫害。”温崇文介绍。

  由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研制的这项水稻施肥新技术,不仅曾获得广东科技进步一等奖,而且还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在全国推广。

  2020年10月至2021年夏季,广东大范围遭遇历史罕见秋冬春连续干旱,东江、韩江流域旱情达到60年一遇。面对严重旱情,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联合发力,通过人工增雨、抽水到田、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定早稻面积,努力扩大旱粮面积和做好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抗旱保生产。

  省农业农村厅及时印发《2021年早稻抗旱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指导生产,同时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驻点指导,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强化田间管理促增产。

  以蕉岭县为例,当地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比如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能力,等等。温崇文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干旱期间,“客都寿乡1号”的产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3月9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式发布2022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发布主导品种114个、主推技术165项,其中水稻主导品种有25个、主推技术有23项,都是经生产实践检验、能增产增收、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高效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

  实际上,这是从2005年开始,广东连续18年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只有持续推出更好的品种,持续扩大推广节本增效技术,粮食基本盘才会更稳固更扎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黄斌民表示。

  “农技到田头,农民尝甜头”

  有了良种良技,如何让这些良种良技真正到达田间地头?这是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

  今年2月下旬,一场强劲的寒潮席卷广东大地,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在一两天之内骤降到10摄氏度以下,这给正在进行育秧的水稻种植带来严峻考验。

  科越农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但卢子策却并不慌张,他马上让公司技术人员请教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学习相关技术,及时做好防护,让公司的秧苗安稳地度过了这次寒潮。

  “在各级农业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我们与省里的各大科研院所以及地方农科所等,都保持着非常顺畅的沟通。他们也会经常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来指导我们。”卢子策告诉《南方》杂志记者。

  “农技到田头,农民尝甜头”。农民、企业“出题”,科研机构“答题”,全省各地,这样行之有效的农业科技应用方式正成为普遍现象。此外,广东还积极鼓励农业专家“主动出击”,走进田间地头。

  前一两年全省干旱期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业抗旱技术支持,派驻农业技术人员2.8万人次在田间地头驻点指导,推广节水栽培技术,强化田间管理。王丰作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同样带着技术人员,辗转全省各地进行指导。“在干旱的时候怎么防治病虫害,改种哪些更抗旱的品种,下雨后如何及时施肥等等,这些科技手段运用得好,可以有效减弱干旱的影响。”王丰说。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广东打造了“1+51+100+10000”农技推广服务新体系(1个省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100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10000名农村乡土专家),建立覆盖全省范围的广东农技服务乡村行“轻骑兵”队伍,开展线上线下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21年3月29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式揭牌成立。目前,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已成为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主力军。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东将紧紧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全省农技推广服务驿站作用,用好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农技服务“轻骑兵”、首席专家谈农技三个重要平台,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科技快速有效进村、入户、到田。


编辑:黄小殷   责任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