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从“三个更加注重”看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

2024-07-31 08:21 来源:南方杂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成就、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聚焦重点、具体任务,明确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路径和实践方略。

  《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三个更加注重”诠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则诠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中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改革、经济领域改革起步的。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往往从某一领域或方面开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的转变,改革的整体性、协调性增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同等重要的程度,表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改革开放史上的地位。

  全面深化改革、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坚持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布局,才能使改革走向深入。注重系统集成,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特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8年3月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成立,是改革走向系统集成的组织保障。新时代重大改革方针政策、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出台,均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讨论通过,如此有效避免了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改革的系统性、集成性显著增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系统集成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加强改革的前瞻性、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实现不同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套与有效衔接。

  《决定》在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要求“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决定》用“七个聚焦”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从14个方面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任务,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整体谋划和布局,彰显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的特点。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诸多领域,需要面对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强化改革的实际效果。

  不同时代的改革有不同背景,面临不同的改革任务,由此决定了改革的重点存在差异。《决定》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三个面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由此决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如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摆到了突出位置;为了应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把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确立为改革的具体任务。

  改革主题指引改革方向,是确立改革重点的重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中国最大的政治,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集聚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纲”,无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诠释了我国改革的历史逻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对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部署,充分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变革,但体制机制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是重点。《决定》聚焦体制机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谋划改革,提出一系列新的制度建设构想。如探索建立个人破产制度、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和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督察制度、生育补贴制度、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等。这些部署体现了制度创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地位。

  更加注重改革实效

  改革举措从制定到落实需要经过若干中间环节,具有明显的过程性,如果不及时跟进和落实,改革举措难以真正发挥作用,人民难以共享改革的成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顶层设计、制度建构,更需要落到实处,让制度运行起来,真正发挥制度的作用。《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为落实党中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并规定“把重大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内容”。如此,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才能落地生效。

  人民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成效评价的主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否成功,能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由人民来评价。人民的感受最真实、最直接,人民评价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成效的最终评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一标准是人民利益至上的体现,彰显了人民在改革成效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人民评价既是对改革成效的评价,又将进一步推动改革走向深入、走向全面,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适应人民的愿望、期待和诉求。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这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显著特点,而其关键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才能凸显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点,完成《决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编辑:吴潜之   责任编辑:林涛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