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一体化发展的发力点

2021-10-04 08:25 来源:南方杂志 潘丽珍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这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中央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也符合大湾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助于大湾区从传统制造业合作转化为联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功能布局,带动泛珠三角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战略性提升。

  通过现代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广东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的33573个法人单位中,就有8525家在广东,占全国总数25.39%,高技术制造业构筑起广东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和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广东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相对滞后。统计数据显示,全省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仅为17.2%。

  香港一头连着内地,一头连着国际。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与珠三角“前店后厂”模式,携手打造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经典范本。随着内地经济起飞,粤港经济融合加深,港资企业的角色定位已发生深刻变化。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大背景下,随着经营环境不断改变及政策推动,港资制造业企业经营方式已发生重大改变,研发、市场推广、物流、采购、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十分活跃。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调研结果显示,超过60%受访企业在内地生产的同时,兼顾原创设计、品牌生产,反映出港商销售策略逐渐向内外需兼顾的结构转型,企业主要业务的运营模式也愈趋多样化,生产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广东优势传统制造借助香港服务业的先天优势,既可以提高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金融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比重,也可以与香港金融、物流、设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密切合作,通过工业设计、品牌提升、产业链调整布局等路径,支持引导广东制造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构建“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模式,增强产品价值链控制能力,实现附加值提升。

  通过建设一体化产学研用链条,推动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香港多所大学跻身全球排名榜前100强,拥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深厚的科技人才资源禀赋。香港虽有前段产出科研成果实力,却缺乏中间技术研发转化平台,科研成果转化缺乏完整产业体系支撑,难以有向中游转移及下游拓展的机会,同时本地市场规模较小,不能形成规模优势。

  广东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坚实的工业产业基础,是世界制造业基地之一,产业链条完善,配套产业齐全。2020年全省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1.3%,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有40个,其中25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具有前沿科创技术最广阔的应用场景。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有助于打造创新链、产业链、需求链、服务链全覆盖的产学研用平台,有效破解产业和学研“两张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基础研究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进企业和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粤港澳合力推进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科技设施联通、科技要素畅通、创新链条融通的创新网络初步形成。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建成,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获批建设,东莞散裂中子源等高端平台加快集聚,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加快构建。广东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与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联合实验室,吸引近200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学家到广东工作。广州生物岛共聚集生物医药企业500多家,其中院士项目20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50多个。香港、广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链前端积累大量的技术和专利成果,深圳已成为国际科创成果的孵化基地。香港提供广阔投融资平台,珠三角有强大的制造业能力,这些都让大湾区拥有广阔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

  下一步,还应建立湾区产业发展路线图,组织重大专项联合攻关,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资介商”相结合、主导产业清晰、投资环境优良、富有创新激情、创新机制完善的创业环境。同时,建立湾区合作基金和大学合作联盟,面向未来、面向青年,培育新产业研发团队,推进创新合作平台“湾区驿站”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创新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大湾区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引擎,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结构,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工业化,加快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通过营商规则的协调与衔接,推动形成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广东持续发力“放管服”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无论是市场准入、政务服务,还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及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粤港澳三地面对不同制度规则体系、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各有侧重的政策制度,在大湾区推进建设过程中,要探索发掘“两制”优势、长处,寻求互补共赢机会,包容法律、制度、标准、习惯、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差异,逐步减少政府对开放市场的行政干预,不断优化市场审批制度、行业和政府管理体制以及政府运作流程。要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合作市场要素自由流动规则,以产定研、以研促产,最大限度开放人员、资本、实验室器材和信息资源的流通互动平台,统筹建设和发展一批重点工程和平台项目。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追求法治融合的公约数、开展多元化交流合作、创新法治的区际模式,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要加快建设一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分中心,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国际知识产权专家库,推动专家服务企业海外维权援助,完善海外知识产权信息和预警服务,强化境外重点展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每个政策衔接和规则互认的一小步,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融合发展的一大步。

  通过横琴、前海重大合作平台加快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挖掘并释放更大的优势潜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地处双循环的关键交汇处,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横琴、前海的改革发展,必将示范带动粤澳、深港更好更快发展,进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整体推进的动力源。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两点两廊”的核心点,横琴将成为澳门产业发展的腹地。习近平总书记4次视察横琴,就开发横琴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为做好粤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指明方向。

  澳门回归20多年的实践证明,加强区域合作能最大程度借助并利用周边地区资源,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因此,横琴的改革发展,是要突出大湾区优势叠加,强化借助优势资源,培育更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优势骨干企业、总部基地,不断壮大叠加粤澳优势产业。横琴将发展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发展急需的科技基础设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生物医药等产业。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深港合作”是前海的独特使命。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前海要在制度突破上有所作为。前海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出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前海全力加快港资企业的引进和落地,增强对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的吸引力,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下一步,前海要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物联网、能源新材料等港澳优势领域,大力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科技合作管理体制,促进港澳和内地创新链对接联通,推动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前海要继续发挥优势,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载体实现充分开放,实现跨区域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推动改革集中落地、率先突破、系统集成。

  ◎潘丽珍(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二级巡视员)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