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孵化改革者

2021-09-19 08:02 来源:南方杂志 杨洋 付强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付强 实习生/林思 发自深圳

  ◎本文责编/李焱鑫

  2021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41岁生日,线上线下都在热议着这里翻天覆地的发展与成就。

  这天,也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罗湖老街,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专班的干部,正与某栋物业的业主代表座谈,倾听业主诉求。他们耐心摆清讲明东门改造的利害关系,争取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光明区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指挥部,15个攻坚组本着“小事不过午,大事不过夜”的原则,讨论最新的疑难问题处理。

  深圳市工业展览馆的一个临时办公室,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团队,为小程序“深i企”做优化测试。

  他们是“百名干部破百题”参与者,也是接过深圳改革接力棒的新一代拓荒牛。这个专项行动鼓励全市干部主动揭榜,85名局级干部牵头参加难题攻坚,216名正处以上干部领衔、529名处科级干部协助,集中专业骨干力量向难题“城墙口”发动“猛攻”。

  向改革要红利,以改革论英雄。

  深圳这座因改革而兴的城市,正将国家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顶层设计,与鼓励干部攻坚克难的基层实践相结合,构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的科学机制,孵化一轮又一轮的改革者,为阔步新时代的深圳再开新天地。

  时代呼唤新改革者

  “和谐号”动车呼啸而过。背后,罗湖区解放路上一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画风的老楼映入眼帘。

  这座老楼曾空置10余年,被修旧如旧改造成了今天的深圳文和友。今年4月开业初期,创下单日5万人排队的纪录。几个月来已经创造了上亿元的营业收入,为周边商圈引流千万人次。

  罗湖老街的东门步行街是深圳最早的商圈,是特区40多年改革发源地之一。南来北往的人们在周边批发市场掘出人生第一桶金,早期创业者们通过合资建起新的物业大楼。

  而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区域的板块轮动,近年来罗湖老街旧有的商业形态,受到电商和商业综合体的巨大冲击,消费人流减少,转型升级压力紧迫,改造也面临多方问题—

  84万平方米的物业有1.8万名业主,当年集资扩张,造成业权分散的历史遗留,有的一栋房子就有409个业主,一条过道可能涉及几家业主争权,这工作怎么推?

  商圈低区一二层转型吃喝玩乐基本满租,改造意愿低;而高区空置率高改造意愿强烈,这矛盾怎么调?

  批发市场大多是层高2.5米的格子间,难以承载新型业态,不准大拆大建的情况下,这困局怎么破?

  时代出题,干部破题。东门步行街商圈的改造纳入了“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也被列为罗湖区11个党建引领重大攻坚项目“揭榜挂帅”的其中一项。

  向大事难事集结力量,在城市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第一线磨炼和培养干部,是近年来罗湖区培养干部的重要举措之一。这里建立区领导领办、牵头部门主办、工作专班承办、专项督办的“四办”工作机制,通过“揭榜挂帅”,集结了罗湖区工信局(商务局)、罗湖区城市更新局、东门街道等一批优秀年轻的精兵强将,组成多兵种作战的工作专班,决心啃下最硬的骨头。

  “红利”就是破题的关键。

  罗湖区工信局(商务局)局长周建军在跟业主们谈的时候,常常会拿文和友的例子做范本:“现在消费主力人群、消费趋势、消费业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光靠小门小店单打独斗,长远来看竞争力肯定不足。现在政府统筹牵头进行整体改造,商户、商圈形成规模效应、整合转型,才能享受新一轮改革开放和消费升级的红利。”

  为了消除业主的顾虑,专班经过大量的调研,为业主做好公正的产权界定,保障业主权益。动人家的奶酪需要魄力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办法。东门步行街改造提升专班团队查阅大量的资料,把二三十年没搞清楚的产权界限划明白了。

  “对一些非法占地经营的,我们要敢于动奶酪,依法依规重新确认;对于高、低层改造意愿不统一,我们建议一起做大蛋糕,把格子间打破,最后按照产权比例‘分蛋糕’。”罗湖区工信局副局长赵媛姝说。

  经过专班两三个月的猛攻,东门步行街一期改造工程获得实质性进展,首批示范项目的大部分业主,已经同意支持开展物业统筹和改造提升工作,项目已完成立项并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

  商圈的改造也是深圳改革的一个生动隐喻:最初的改革是一张白纸上描蓝图、万丈高楼平地起;现在改革面对的,就是一个形成既有利益格局的成熟街区,转型不能靠大拆大建,考验的是四两拨千斤的绣花功夫。不再靠粗放式的投入促进发展,而是通过改革思维对资源重新优化配置,既要敢于“动奶酪”,又要懂得“做大蛋糕”。

  “如果说,40年前改革的钥匙是‘干’,敢干能干就有了从0到1的突破;40年后的改革,我们必须要善于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特别是要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深圳市委改革办改革规划处处长王海金,参与了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相关文件的起草执笔,也是“百名干部破百题”的领衔攻坚责任人之一。他分析,新时代的改革者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将重点难题精准爆破,“‘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就是给了我们这些干部干事创业的舞台”。

  在“热锅淬炼”中强筋壮骨

  这舞台,也是个“锅台”。

  光明区轨道13号线车辆段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执行指挥长陈思凯常常忙得像个陀螺一样。

  “陈主任,这个疑难问题,您看要不要上会讨论?”

  现场指挥部中,陈思凯刚刚从第六攻坚小组的办公室出来,又被另一组的同事截住。他仔细看了看文件说:“要的,把背景资料准备好,召集涉及的单位和部门,我们充分研究确定,尽快安排上疑难个案处理小组会议。”

  在建的轨道13号线是连接光明和南山的市域快线,项目自去年底启动,必须在18个月内完成占地197万平方米,建成区内176万平方米建筑物的全面清拆和土地整备。片区内涉及928家企业,2000多户被搬迁人,直接受影响群众5.25万人,拆除范围之大、时间要求之紧、涉及利益之复杂,让这个项目几乎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创新的土整3.0模式,大片区统筹开发快速改造,如何真正实现国土空间的最优质增效?实现综合改革红利的最大化释放?光明区为此成立专项工作组,一批干部主动揭榜挂帅“百名干部破百题”,面对谈判、拆迁、安置、安全、环保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着“小事不过午,大事不过夜”的原则,烧脑烧心去破题,“感觉像每天原地爆炸50遍”。

  最棘手的一个案例是月亮路站建设需要先行启动,方便盾构机下地,然而按照图纸,地下施工范围距离某高新科技公司的地面厂房最近只有3.8米。这间厂房恰是公司按国际标准建造的研发实验室,易地搬迁的实验室还没那么快建起来。地下施工必定会影响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停工又会极大影响企业生产。

  “综合开发也必须保障对当地经济的冲击减到最小。”陈思凯召集团队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最后将厂房范围内的地铁作业程序进行最优化调整,地下地上施工方案精确到天,精准到米,为企业无缝对接赢得了时间。

  年轻干部对“热锅”的感受更深。

  第四谈判组负责的是集体经济最为集中的片区,面对拆迁问题,对方跟谈判组拍桌子、撂狠话,甚至夹带着人身攻击和威胁恐吓。

  青年干部陈礼福是从机关里出来的,第一次面对这样的炮轰,不愠不火,耐得下性子、沉得下身子,跟村民小组代表把城市更新的经济账、社会账加以分析研判:“我们‘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证一碗水端平’,大家都能享受到改革的红利,集体经济发展也能更上一层楼。”干部的真诚沟通争取了信任和理解。

  今年1月,经过15个谈判组日夜兼程、登门入户的前期工作,片区90%以上的业主为改造投下了赞成票,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落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思凯说:“我们这些干部从机关下沉一线,有没有能力瓶颈、本领恐慌?肯定有,但是面对人民群众,面对最直接的利益,唯有不断倒逼自己调动所有的能力和智慧,把好事做好,把难关攻克,以群众满意来检验改革成色,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这也是“百名干部破百题”目的所在。

  “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以鲜明的目标导向,在传统的科层制树状结构基础上延展出跨区域、跨部门的难题破解新平台,让年轻干部在这个新平台上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干部们得以经风雨、练本领、长才干。

  “破壳”的锐气

  改革者在“孵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强筋壮骨的过程。

  长成了改革者的肌体,还需要有敢于“破壳”的锐气。

  干部在破题过程中,除了要破除“本领恐慌”,还要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

  早期的改革杀出了一条血路,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方面的条条框框也会更多,从而带来一些新问题。如地方一个项目的落地,得从市到省再到国家层层申报,有一个部门一票否决,就进行不下去,一些框架外的先行先试就会破不了冰,等着顶层设计的破解;再如一些干部可能会迈不开步子,各职能部门只守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遇到新问题新挑战不敢越雷池一步,基层创新就不能被激发出来。

  “2020年10月,国家赋予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下放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就是把深圳改革提到国家层面,从上至下打通关节,为深圳闯路撑腰,为干部搭台赋能。”王海金分析,深圳依托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将改革的顶层设计与干部的基层创新相结合,以“百名干部破百题”为抓手,激发干部改革攻坚的锐气。

  深圳企业服务顶流小程序“深i企”,在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应运而生。联合专班经过六天六夜紧急开发建设,于去年3月3日上线,如及时雨般帮企业解决了复工复产中,防疫、融资、用工、社保、房租等许多问题,被列入“百名干部破百题”项目。

  疫情期间,不少破题靠的都是干部主动担当与作为。有一段时间,深圳口罩短缺,制造大厂都是5万、10万个起订,众多中小企业人数有限,拿不下这个大单,“深i企”担当起“拼多多”的角色,在小程序上发起团购,迅速帮企业解决口罩难题。

  疫后复工复产,针对平台诉求量第一的融资问题,中小企业服务局把问题归集起来,主动联合金融部门开展“银暖万企”行动,走进企业、园区,一对一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并协调市里产业资金约3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不同职能部门都有明确的‘三定方案’,什么能做、什么该做都有据可依。可遇到没写在上面的新问题,我们做还是不做?不做,也没有人说你不对;做了,用创新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改革者的担当敢为。”“深i企”建设专班领衔攻坚人、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副局长吕哲说。在他看来,“深i企”只是一个切口,背后连接着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全生态企业服务体系,有了改革的驱动,干部们能够以问题为导向,打破对手脚的束缚,打破部门间的藩篱,创新创造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知事识人,序事辨材

  根据《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健全改革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改革题中应有之义。

  改革帮助改革者“破壳”,改革者反过来推动改革“破冰”。

  70%、65%、81%……

  “百名干部破百题”的小程序里,记录着干部们破题“闯关”的实时进度。

  深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小程序以台账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方式,在移动端对各项任务落实推进情况实时跟进,做到成果的可视化。大家还可以互相点赞,实现了7×24小时的干事激励。随着参与破题干部随时上传任务进展,也为“知事识人、序事辨材”,共同监督干部的干事表现,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素材。

  “改革不是闲庭信步,更不是光说不练,唯一的途径就是跑步前进。我们看到全市各区都没有人在喝茶聊天,必须要以奋斗者的姿态赶超奔跑,否则你就会掉队。”陈思凯说,一种在攻坚克难中“比学赶超”的氛围悄然形成。

  改革也确实不是请客喝茶,甚至意味着必须触动既得利益,意味着要向既有的框架“叫板”,意味着会得罪人。

  “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实施过程中,强调依法容错纠错,允许在改革攻坚过程中大胆试错,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改革。这让一线攻坚的干部坚定了改革的信心:“我们只要守住底线,不图私利、不违反负面清单,就敢放开手脚去干。”《南方》杂志记者在走访“破百题”的干部时,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

  8月17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深圳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示范引领作用初步显现。深圳明确会设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每年遴选表彰一批在改革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表扬奖励和选用一批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干部。

  深圳强化运用“知事识人、序事辨材”的工作方法,着力构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用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化可评判的实际成果来检验干部、发现干部。

  以事择人,事业为上,有为者得其位,则群贤毕至。深圳在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的进程中,聚焦“知事、序事”,科学“识人、辨材”,为干部精准“画像”,通过序事辨材构建识人用人科学机制。

  “注重在改革攻坚中考察干部、发掘干部,激励干部冲锋在前,表扬奖励和选用一批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闯将干将,能够在全社会激发引领改革氛围,形成改革共识,那些啃不动的硬骨头,才能被啃下来。”王海金说。

  41岁的深圳不惑,风起云涌的改革不停。

  血脉里流淌着改革基因的创新之城,将孵化出更多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改革者。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