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2022-06-02 09:29 来源:南方杂志 叶石界

  广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 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户均拥有发明专利12件,是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广汽丰田车间里,机器人在飞速地舞动着机械臂,流水线上的汽车骨架和外壳,在闪烁的焊接中快速成型。这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州瑞松科技高柔性智能焊接生产线的应用实景。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这5年来,广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向“制造强省”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培育“专精特新”无疑是一个重要抓手。到目前为止,广东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04家;工信部已经公布的3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下简称“小巨人”企业)中,广东有429家。这是广东中小企业的“精锐部队”—在一些细分领域成为“单项冠军”,在产业集群的关键领域、环节中不可或缺。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巨人”企业,正成为支撑广东补链强链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广东从建立培育体系、加大财政支持、强化融资支持、提供人才支撑、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关键技术的“攻坚手”

  “我们的白车身柔性焊装线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瑞松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孙志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这打破了过去只能进口生产线的瓶颈。

  这家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小巨人”企业,成立于10年前,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研发和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自主研发出了17项核心技术成果,拥有258项知识产权。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则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优等生”。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

  涂高坤介绍,广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8%,户均拥有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32件、外观设计专利9件、软件著作权13件。广东“小巨人”企业,更是勇于创新的代表。截至2021年8月,广东“小巨人”企业有效发明专利达到7000多件,稳居全国第一。

  正因为专注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创新,不少“小巨人”企业在产业链迸发出“大能量”。

  孙志强介绍,近年来,瑞松科技持续专注于高端焊接、激光、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和行业工艺关键性问题,实现了持续的突破。比如应用于汽车装备生产的虚拟调试技术、无动力伺服技术等,弥补了国内行业短板。

  从深圳市华强北成长起来的深圳科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轨道交通领域的细分龙头—其研发的产品计轴系统,应用于全国40多个城市超过18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市场占有率超过一半,在深圳覆盖率则高达九成,成为行业里的“单项冠军”。

  科安达董秘郭泽珊告诉《南方》杂志记者,计轴系统是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科安达通过吸收国外技术再创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因为在细分领域的独特地位,该公司成为我国第一批“小巨人”企业。

  “小巨人”企业既是行业的骨干,又是关键技术的“攻坚手”。“体量未必大,却手握着核心技术,在产业的关键节点上发挥着‘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对《南方》杂志记者说。

  补链“专家”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南方》杂志记者梳理发现,广东的“小巨人”企业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比接近95%。特别是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先进制造业重镇,数量最密集。

  从行业分布来看,九成以上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布在制造业,涉及高端装备、医药生物、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众多领域,近五成属于工业“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领域。

  当前,广东正在大力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广东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产业集群。”万陆对记者分析,其中的显著特征是大量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形成紧密的分工,拥有较强的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也需要一批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支撑。

  不过,广东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一些关键环节还存在短板、脆弱点。

  广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它们专业化程度高,七成以上深耕细分领域10年以上,在关键环节持续攻坚核心技术,集行业“专家”、配套“专家”和创新“专家”于一身,在广东制造业升级、产业集群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万陆看来,这是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的目的所在。

  “从产业链的角度去审视产业发展,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更需要衡量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节点作用和国产能力。”孙志强对记者说,近年来,作为一家有着“链主”属性的企业,瑞松科技试图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等环节发力,整合全产业链。

  万陆认为,要形成高校科研院所、大企业、中小企业承担不同角色的分工体系,催生更多的“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增强广东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让产业集群迸发出更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梯度培育壮大“专精特新”规模

  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的广东,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摆在了重要位置上。

  2021年7月底印发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到,要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在产业链重点节点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具有独特专长的“隐形冠军”。

  广东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有270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有5.6万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为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建立了强大的后备军团。按照规划,广东力争今年培育“小巨人”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涂高坤介绍,广东将建立从“小升规”企业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大力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在“小升规”基础上开展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和“小巨人”企业培育,推动数量有较大突破。在融资支持方面,除了引导银行加大贷款力度外,还将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力争5年推动30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

  “要成为‘专精特新’,加大研发和转化效率是必经之路。”万陆认为,广东应该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体系,持续引进科研要素与广东制造业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制造强省”的建设。

  3月3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部分,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是一条重要措施。

  这份政策文件提出,省对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等专项资金中对国家和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倾斜支持;鼓励各市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在万陆看来,“专精特新”特别是“小巨人”企业的多少,取决于一座城市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而制造业发展基础、科技研发投入强度、金融服务能力等都是关键因素。因此除了政策支持,还需要通过营造更公平的市场环境、构建更开放的市场体系、打造更优越的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更肥沃的成长土壤。

  ◎《南方》杂志记者/叶石界 发自广州、深圳等地

编辑:林涛   责任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