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陆河县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精心谋划建设串联全县3个省定红色村的景观示范带、产业带,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打卡全省最长的彩虹滑梯、亲手制作擂茶、制作客家特色小食帕子粄……走进汕尾市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仿佛进入了一个热门景区,整齐停放在村口的旅游大巴车和村里各处熙熙攘攘的人群,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是一个农闲时的小村落。
“以前县里赶集都没这么热闹过”,村民们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意外又欣喜。在当地人看来,北中村这个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村,似乎是找到了隐藏已久的“藏宝图”,被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沉睡的资产变成活资本
今年3月,陆河县河口镇北中村宜笏自然村村民朱大伯拿到了自建房的不动产权证。令朱大伯欣喜的并不仅仅是拿到不动产权证,而是用这“一张纸”成功申请到了30万元贷款。
相比于以往,朱大伯用最少的手续申请到了最多的金额。在他的规划里,这笔钱不仅可以购买一批农具,还让他有了扩大沉香种植规模的底气。
得益于陆河县的“三块地”改革,已有不少村民都和朱大伯一样拿到了自建房的不动产权证。以不动产权证书的形式将宅基地使用权物化下来,这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给农村发展打了强心针。
土地流转难是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如何才能有效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
今年3月,《陆河县关于推进“三块地”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陆河率先在河口镇、水唇镇、螺溪镇、新田镇实施“三块地”改革,每个镇分别确定1~2个以上基础较好的村作为试点,探索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管理新机制。
此次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对权属明晰,符合当地城镇、村庄规划和“一户一宅”政策要求的现有住房,农户以自愿为原则,可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农村《房屋财产权证》。
陆河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办理了《房屋财产权证》后,村民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将产权证作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用于农业和其他生产经营,解决农户融资难、起步难的问题,让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活资本。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的背后,是近些年陆河县在农村综合性改革上的大胆尝试。陆河县委书记陈壮勇介绍,近年来,陆河县集成推进“三块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营体系改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等“5+2”改革措施,制定出台并实施共计19个改革文件,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烂木头变“摇钱树”
微风吹过,北中村宜笏自然村的沉香林散发出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在这淡淡的香气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沉香往事。
沉香非常珍贵,古时就有“一两沉香一两金”的说法,被誉为沉香极品的奇楠一克就高达上千元。而北中村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沉香生长结香,生长有大量的野生沉香树,且有优质奇楠沉香品种。1992年,宜笏自然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出产沉香而获得国家级沉香基地美称。
但是多年前,村民大多不了解沉香的价值,当作烂木头贱卖给了外地商人,村里也缺乏沉香产业的开发。
如今,为了重新让沉香事业“香”起来。北中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沉香产业定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进行重点扶持,免费为贫困户发放近2万株沉香苗,并派技术专家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和结香技术,大力推动沉香种植。
2018年,北中村党总支广泛发动村民种植沉香1100多亩,并成立沉香种养专业合作社,80多户农户参与进来。其中仅宜笏自然村就有40多户农户以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的形式当上股民,种植沉香共800多亩。
有了产业优势还不够,如何让产业链更加延伸?在北中村沉香展馆内,《南方》杂志记者找到了答案,馆内线香、佛珠、雕刻摆件、精油、面膜、沉香茶、沉香酒等各式沉香制品琳琅满目。
“我们成功引进圣旦集团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加工研发沉香保健茶、奇楠沉香酱酒、沉香奢颜美肌精华露、沉香精华蚕丝保湿面膜、沉香香烟、沉香线烟、沉香香皂等系列新产品。”北中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昔日的烂木头竟成了“摇钱树”。有数据显示,2018年宜笏沉香系列产品销售额达到200万元,比往年增加了近3倍。
探索“红色+”发展模式
北中村的宝藏还远远不止于此,作为海陆丰农民运动兴起较早且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北中村被省委组织部评定为红色村,也是汕尾市八个省定“红色村”之一。
据介绍,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要地下交通站点(白马站),也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参加地下党活动期间工作过的地方,全村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14名。
可就是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村子,却长期止步不前,守着贫困。直到“三变”改革,才为村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2018年5月,在河口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汕尾市宜笏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村民以土地、山林等资源入股,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
原本分散的土地资源被重新盘活,各自为营的68户村民联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旅游景区建设主人的身份,共同参与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开发决策、生产经营和利益分配。
目前,北中村已投建了高空索道、网红乐园、水上乐园、VR游戏体验馆、足球场、篮球场、彩虹滑梯、儿童游乐场、餐饮、古驿道等项目,并与红色村革命遗址修复建设项目相融合,全面完善景点设施,形成了“红色+”产业发展模式。2019年以来,景区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
陈壮勇介绍,近年来,陆河县将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索“红色+旅游”发展模式,精心谋划建设串联全县3个省定红色村的景观示范带、产业带,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发自汕尾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