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织密绿网,广东万里碧道如何炼成

2020-08-11 07:05 来源:南方杂志 温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水污染防治攻坚、“让广东河湖更美”行动的决胜之年,也是万里碧道从试点转入全面建设的关键之年。

  根据即将印发实施的《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到2022年广东将建成5200公里的万里碧道;到2030年,将建成16000公里碧道,全面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人水和谐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充分呈现。

  万里碧道如何炼成?《南方》杂志记者探访了广州、江门等地碧道建设,解码万里之征“第一步”。

  河湖治理3.0版本

  高质量建设广东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也是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两山”理论转化机制、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万里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通过系统思维共建共治共享,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形成碧水畅流、江河安澜的安全行洪通道,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廊道,留住乡愁、共享健康的文化休闲漫道,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

  据省河长办介绍,广东实施河湖治理分“三步走”,万里碧道建设是作为“五清”和“清四乱”专项行动、“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之后,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并要求结合中小河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清四乱”“五清”等专项工作,统筹考虑绿道网建设、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等工作,开展碧道试点建设。

  广东省碧道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型、乡野型、城镇型、都市型4种。根据“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建设不同类型碧道。比如,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建设都市型碧道,重在统筹治水、治城、治产,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一流水岸;粤北生态发展区主要建设自然生态型碧道,重在保护生态,通过修整土质人行通道等生态措施,适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游憩系统;等等。

  一年多来,广东坚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集中各方智慧,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万里碧道规划编制工作。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动衔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助力乡村振兴,做好与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民生工程的有机衔接,突出国际视野,水平全国领先,呈现广东特色。

  目前,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即将出台,省委、省政府即将向全省发出高质量建设广东万里碧道的总号令,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万里碧道总体格局。

  “万里碧道工程宏大,无先例可循,缺乏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规范的指引。这项工作目前才刚刚开了头,在顶层设计、资金筹措、试点建设、全面铺开、长效管护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政策研究和跟踪落实工作。”省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万里碧道规划建设还有大量开创性工作要做。

  高质量建设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是必经之路。

  2019年10月,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省委书记、省第一总河长李希强调,要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广东亮丽的水生态名片。

  在广州,这种高标准则体现在前期工作准备当中。

  广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广州碧道规划的“高标准高起点”,广州邀请全球最知名的规划设计咨询团队AECOM公司和精通本地规划设计的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参与碧道规划前期工作,既立足本地又放眼国际,同时积极参与示范点技术咨询,积极推进市、区碧道规划编制工作。

  与此同时,针对广府文化特点,提出“水清岸绿、广府生活、三道一带、缝合城市、新旧共生、赏粤四季、绣花功夫、永续利用、经济适用、共同缔造”的“广州碧道十条”行动准则,在对标一流设计的同时保留地域特色。

  高质量的碧道建设还体现在对模式的创新之上。今年6月,江门市碧道建设工程EPC+O项目全面动工建设,是全省首个以EPC+O模式全面推开碧道建设的地级市。

  “EPC+O模式是一种集设计、建设、运营、养护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碧道建设工程的中标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碧道工程从设计、采购、施工到后期运营进行总承包。”江门市河长办副主任、市水利局副局长区舵样介绍,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而且有利于确定工程质量责任承担人,设计施工进度快,可以在保障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的基础上,使碧道建设工程尽快落地实施。

  碧道如何炼成

  广州南沙区蕉门河,生机勃勃的美人蕉将堤岸与河道隔开。仔细观察蕉门河滨水两岸的硬底路面与绿化之间的衔接处,可以发现,带状略有凹槽的雨水植草沟取代了普通的排水渠。

  这是一种被称为“生态排水沟”的城市海绵景观,《南方》杂志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蕉门河滨水两岸完成了对碧道建设的提升,通过增加海绵技术的运用,形成了完整生态排水网络系统。

  作为典型的都市型碧道,广州蕉门河贯通了水岸空间,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实际上,在广州像这样高质量建设的碧道工程不在少数。

  今年3月,广州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温泉风景区环湖碧道、猎德涌碧道、阅江路碧道作为水利部官网推送的“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在全国广泛宣传。

  万里征程“第一步”,广东已迈出稳健的步伐。

  2019年4月,省河长办正式启动“1+10”共11个省级试点建设,总长约180公里,同时各市也积极开展市级试点建设工作。目前,各类试点已全面开工建设,基本建成碧道400多公里,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

  以广州为例,这是一座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共有河道1368条,总长约5500公里,水库368个,主要生态调蓄湖12个,全市水面率10.15%。截至今年4月底,广州已建成蕉门河、东山湖、生物岛、花都湖、增江、车陂涌、海珠湿地、流溪河等省市级试点碧道近120公里。

  “‘永续利用、经济适用’是广州碧道特色之一。”广州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已经建成的碧道不少是在原先绿道、游园径的基础上提升改造而来的。

  广州市河长办介绍,目前广州在已有735公里滨水绿道基础上,开展碧道建设,优先贯通水岸空间,优化水质环境,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古驿道、慢行道互联互通,成网成片,满足人们水岸游憩的基本需求,再根据各区实际和财力,逐步逐年提升碧道品质、完善碧道功能,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碧道建设“广州样板”。

  碧道炼成,并非一蹴而就。

  如今,江门市城央绿廊碧道已经晋升为市民心中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广州市增城区“圣皇洲”生态岛上白鹭成群;夜晚的珠江新城猎德村河段碧道,古朴而静谧……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广东并不遥远。

  ◎《南方》杂志记者/温柔 通讯员/粤河清 赵雪峰 发自广州、江门等地

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