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厕所革命的广东实践:如何让“方便”更方便

2021-09-17 08:06 来源:南方杂志 陈健鹏

广州从化南平村的旅游公厕

  1932年,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鲁迅、林语堂、胡适等各界人士征集了244个梦想。当时,历史学家周谷城说:“我梦想中的未来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到了晚年,周谷城又回忆道,自己从小在湖南农村长大,根本不知道何为厕所,所以才有抽水马桶梦。

  厕所映射着国人卫生习惯的改变,也成为新中国发展的注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粪便管理,到20世纪80年代的初级卫生保健,到90年代开始的卫生城市创建,再到如今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上厕所这件“天大的小事”,与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

  小厕所,大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近年来,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反对劳民伤财、搞形式摆样子,扎扎实实向前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一年接着一年干,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作为改革前沿阵地,广东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中,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引领作用。自2014年开始,广东便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明确要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内要建设一流的示范性标准化厕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农村现有卫生户厕1293.6万余户,普及率达95%以上,标准化公厕6.1万余座。

  日前,《南方》杂志记者走访调研发现,广东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随着厕所革命推向纵深,人们的“方便”之事已从“方便如厕”向着“舒适如厕”转变。

  探访:厕所革命反映的历史性变化

  走进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南平村,在南平村牌坊附近,一间岭南建筑风格的小屋引起了游人的注目,等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里不是景点,而是公共厕所。

  而这个公共厕所的配置也堪称“豪华”,公厕占地面积将近60平方米,如厕间按照1∶2的男女比例设置,为3男6女,再加1间无障碍第三卫生间。走进厕所,有智能如厕指示灯、自动感应冲厕器、植物液自动除臭器、感应干手机、置物架、扶手、洗手液……此外,公厕还配备了1个有空调的管理房间,为保洁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这是很多游客来南平村旅游的真实经历,也是广东许多乡村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

  比如,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2018年底起,该镇就按需改造或新建公厕达43座,基本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厕所全覆盖。其中,该镇莲江村的公共厕所建设走在全镇前列。

  莲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昔强介绍,莲江村内的原公厕建筑体尚保持完好,但卫生水平、整体美观度较为一般。在此基础上,莲江村结合整村岭南风貌对公厕内外进行改造,升级为旅游公厕,同时还结合公共休闲公园的建设,配套新建了一批公厕。

  小小的厕所,反映着广东农村人居环境的历史性转变。南平村凭借山、泉、林、溪、石五大生态要素,绘就了一幅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美丽乡村画卷,跃身成为从化的网红打卡点;莲江村内,花木婆娑,河网交错,鱼肥莲俏,生态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农村面貌实现了四个转变:村庄从“脏乱差”向“干净整洁”转变,积存几十年的垃圾、污泥、废弃房等得到了有效清理;农村污水“靠蒸发”向有效收集治理转变,农村厕所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277个省定贫困村实现了“后队变前队”;美丽乡村建设从示范试点向沿线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转变,89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成为休闲旅游热门之地。

  公厕改革:打造全链条质量管理意识

  建一座厕所,需要什么条件?在广州市从化区委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叶平看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别看一座小小的厕所,其中涉及用地、用水、用电、排污等问题,厕所建起来后,还涉及使用和管护的问题。”叶平说。

  在广东的厕所革命中,厕所被分为三类:户厕、普通公厕和旅游公厕,南平村和莲江村那种岭南建筑风格、经常被游客误认为是景点的公厕,便是旅游公厕,是更高标准的公厕。

  叶平认为,在公厕的改革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首先是选址问题。

  “公厕选址要综合考虑使用方便、水电接通较为便捷,要考虑到排污的问题,同时还要避免‘邻避效应’。”叶平说,“即使村民都认为建公厕是一件好事,但谁都不想公厕建在自己家门口。”

  据介绍,从化区以党建引领破解“邻避”问题,发动党员干部、乡贤、宗族长者等带头宣传引导,带动群众转变观念、消除顾虑。同时,在选址上优先考虑村民活动相对集中、对周边住户影响小的地方。

  其次,是新建公厕可能涉及的报规和用地审批等手续问题,“如果涉及用地审批,时间上就会拖得很长。”叶平说。

  装配式公厕,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叶平介绍,装配式公厕是由工厂模块化生产的定型预制部件,在现场装配而成,是固定式永久性公厕,具有建设速度快的优点。同时,装配式公厕作为临时建筑,减少了报规和用地审批等手续,既解决民生问题又合法合规利用土地。据介绍,目前,从化区已建成75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装配式公厕。

  《南方》杂志记者在南平村和从化区城郊街西和村现场看到,装配式公厕普遍“颜值”较高,配有照明、供水、通风、除臭等硬件设施以及洗手台、面镜、挂钩、厕纸、洗手液、干手器等人性化设施;同时还配备了负压强排系统和除臭设备,受到村民和游客的欢迎。

  建公厕仅仅是第一步,标准化的管护是乡村厕所建造投入使用后不可缺少的工作。

  叶平介绍,从化建立健全了乡村公厕巡回保洁、农村公厕管理等制度,制定《从化区乡村公共厕所管理制度》,把乡村公厕后续维护管理纳入村级环卫保洁事项。同时,还实施常态化巡检,以及引入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调查、信息采集、查找问题,督促属地镇村落实主体责任,加强保洁和管护。

  此外,从化还引入智能手段,依托广州公厕云平台、百度地图等,普及使用城市公厕巡检系统(APP)公厕云平台,实现农村一键找公厕、用公厕、评公厕,打造出了“乡村15分钟如厕圈”。

  在珠海市斗门区,公厕的新建和改造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斗门区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李延冰介绍,斗门区的公厕改革,是由村提出建设需求拟定建设地点后,派出专业工作队伍进行实地考察,按照选址的合理性、使用的方便性进行建设前期摸排,并对建设地点周边村民进行民意调查,避免村民产生“邻避效应”心态。

  在管护方面,李延冰介绍,斗门区各村均按照每200人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置了保洁队伍,经费由各村集体统筹解决,农村保洁覆盖率达100%;同时,开展厕所革命大巡查,对农村厕所各方面进行全面“体检”,针对发现的公厕保洁不到位、公厕环境差、设施损坏等情况,建立完整的农村厕所问题详细台账,逐项销号解决。斗门区还建立健全了考核、评比、督导、奖惩等机制制度,5个督导组每周实地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情况3次,督查结果全区通报并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超的局面。

  户厕改革:激发农民主体作用

  除了公厕,覆盖范围更广、跟群众关系更为密切相关的,是户厕的改革。

  从化西和村村民郑姨就对近年来的厕所革命赞不绝口:“最早我们用的旱厕,很不卫生。现在,厕所里有便槽、抽水马桶和抽风机,墙壁还贴上瓷片,污水也通过管道直接排入三格式化粪池,非常方便。”

  如何激发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户自发自愿地进行户厕改革?据了解,广东对有关市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予以奖补,同时鼓励各地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让农户不为改造厕所的资金发愁;此外,各地还出台了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对农户厕所改造进行技术指导。

  比如,斗门区针对农村户厕,发动村民自行改厕,改厕完成后经属地镇验收合格的村户,按照4000元/户(厕)进行奖励。目前已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57931户,全市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南方》杂志记者在斗门区出台的《农村改厕技术指导手册》中发现,手册中详细地说明了基本要求、选址要求、建设要求、卫生户厕类型选择等,并有着详细的技术指导。

  带动农户进行厕所改造,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办法。

  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夏村村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黄仲文说,由于村党组织在村里威信较高,夏村村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明确了村民户厕改造由村“两委”统一聘请专业人员按照标准进行改造。“村民觉得这样也比较省事,效率也高,对此很欢迎。”黄仲文说。

  在乾务镇狮群村,该村组织党员干部下村走访每户村民,通过向村民咨询了解和实地考察,掌握每户村民的户厕情况,通过党员的带头示范,完成了户厕的改造。“很多群众看到别人的户厕改造得这么好,都跑过来报名了。” 狮群村党支部书记李卓贤说。

  广州从化还通过建立户厕改造质量检查制度,每年定期进行效果评估专项调查和粪水粪便采样检测,确保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质量达标。

  污水治理:补齐厕所革命短板

  走进珠海斗门区莲洲镇东湾村北村的人工湿地内,水生竹芋亭亭玉立,石板小径旁粉红色的灌木茱萸,花开烂漫……如果不是旁边的立牌提醒,没有人知道,这处占地近4亩的人工湿地,竟是东湾村北村的厕所污水收集点。

  对于厕所污水,人们一般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在这里却空气清新,完全感受不到脏乱污秽的气息。东湾村党支部委员何伟健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到了晚上,这片湿地还成了全村人休闲散步的小广场。

  这片湿地内部大有乾坤。何伟健介绍,东湾村北村有37户人家,由于房屋间隔较密等原因,无法实现每家每户都建化粪池。所以,北村通过统一铺设雨水、污废水管道,将37户人家的污水、废水经汇集后,排至一个大的化粪池,化粪池再连通到地面的污水净化池,组成总占地三亩的巨大滤网。全村产生的厕所污水,以土壤自然过滤、水生植物净化和生物降解等方式,最终净化完成后,依地势汇入露天池塘。

  “这种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中小城镇和村落的污水处理。”何伟健说。

  斗门区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全区大多数村居属于水上村落。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污水排放量增大,河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水上人家卫生厕所的改造迫在眉睫。

  李延冰介绍,2018年,斗门区启动农村户厕改造,对住房条件允许的农户,进行加建三级化粪池,并接入污水管网;对条件不允许的农户,厕所粪污就近接入现有污水管网进行处理排放,或由村集体提供土地集中建设大型三级化粪池,将附近村民多户厕所粪污集中接管进行统一处理排放;在公厕方面,公厕污水统一接入村内污水管网排放,或新建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从化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全域覆盖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农村污水建设作战图和工作指引,选取一体化处理设备、“人工湿地+厌氧池”和厌氧池处理等多种工艺技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从“十三五”初期的38%提高到目前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

  污水处理是厕所革命的重要一环,也是厕所革命最容易被忽视的短板。厕所革命是否彻底,在于能否斩断污水处理这条尾巴。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坚持把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体规划,同步推进。

  2017年,广东建立了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的河长制,重拳出击,铁腕治理,整治销号“四乱”问题,清淤黑臭水体。

  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比如,城镇周边村庄,则直接纳入市政污水系统统一处理;人口规模较大、工业较发达的村庄,就建立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人口规模较小、边远山区村庄采取自然消纳处理。

  据统计,目前,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42.2%。

  深呼吸

  以绿色全域理念推进厕所革命

  厕所革命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涉及人居环境的改善,还涉及农村现代化治理的推进。从广州从化区、珠海斗门区的做法可以看出,在广东的厕所革命中,绿色发展、全域推进理念无处不在。

  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着广东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已经成为全省干部群众的共识。

  采访过程中,回忆起以前的旱厕,很多改造户厕的农户都表示对现在干净整洁无异味的户厕非常满意。莲江村的何姨说,以前,大部分村民都是直接将生活污水、粪便等排泄物直接排入河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现在告别了以前的“臭历史”,大家的卫生意识提高了,环境好了,村里还可以发展旅游业,大家的腰包也就鼓起来了。

  在广东的厕所革命中,广东始终坚持高位推动、系统治理,按照全域理念推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成立了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高位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厕所革命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工程。作为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重要一环,广东始终坚持按照全域理念推进。

  通过扎实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东以点串线,连线成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一体化整体推进。

  广东建立起了一套省级指导、地市统筹、县为主体、乡镇实施、村级创建的分级负责工作机制,让部门之间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

  具体到厕所革命这项工程,采访中,《南方》杂志记者注意到,各镇和各村通过党建引领,通盘考虑选址、水电、污水处理等问题,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等,激发出了农民主体作用和主人翁意识;各县(市、区)通过下发指引、出台制度、检查督导等,发挥出了统筹和引导作用。

  此外,广东还利用大数据平台等智能化手段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据介绍,目前,广东已建成省市县镇村五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2万多个行政村及所属15.3万多个自然村分别设立20余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子项目进行建档立卡,每季度更新并予以通报。

  ◎《南方》杂志记者/陈健鹏 发自广州、珠海等地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