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青山常在育新机——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自信

2021-03-16 06:45 来源:南方杂志 杨洋

  面向未来,回音铿锵;国是图谱,人民至上。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就能凝聚起人民的信心和伟力,应对挑战、砥砺奋进。这就是所有人对政府工作报告共同的读后感,更是中国自信的源泉所在。

  ◎《南方》杂志记者/杨洋

  ◎本文责编/李焱鑫

  2021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如期在北京开幕。数千名代表委员汇聚在人民大会堂,听取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经历过2020年“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才更加懂得“如期”的可贵,才更加理解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殊为不易,才更加笃信今年全国两会勾画的宏伟蓝图的壮阔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谋求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立足2021年,展望“十四五”,这份约1.6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为经济基本盘定下了“不急转弯”的政策导向,以硬核政策加速构建供需水平动态平衡的新发展格局,并直击“房住不炒”“教育均衡”等民生痛点、热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稳了中国这艘大船劈波斩浪的方向,向世界昭示了逆势发展的中国自信。

  宏观调控:“不急转弯”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家宏观调控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在不设经济目标的前提下,密集推出一大拨政策大礼包。

  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保就业民生,推进“放管服”改革……中央不搞“大水漫灌”,采取“精准施策”,经过一年实践检验,这一系列政策确实达到了如期效果,经济增速达到2.3%,中国以“合理代价”获得良好成绩,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上的金句“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成为现实。

  迈进2021年,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机遇和挑战都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21年GDP目标增速定在6%以上。单从数据上看,从去年实际增速2.3%,到今年预期增速6%以上,看似跳了一个台阶,实际上却是跟疫情发生之前6%的增速预期相接轨。

  在总体预期规划上“不急转弯”,意味着我们将蹄疾步稳朝着原定的目标前进。

  目标不变,形势已变,政策提振的力度自然不能减。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承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强调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

  在调控政策上的“不急转弯”,意味着2020年给出的政策大礼包,在2021年仍然有持续性,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而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广东也积极行动,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执行者。

  “广东将积极落实报告中提到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增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财政保障。”全国人大代表、省财政厅厅长戴运龙表示。据透露,目前广东正在研究设立省财政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十四五”期间投入500亿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叶牛平针对“政府要如何转变职能”的议题表示:“广东还将进一步拓展‘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功能,推出更多引领性的惠企便民措施。今年内,按照国务院部署,广东将基本实现教育、社保、医疗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等事项的‘跨省通办’。”

  从“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到“青山常在、生机盎然”,2021年与2020年的政策导向相互呼应,一脉顺承,正在为中国赢得了复苏与发展的空间。

  双循环格局:“供需平衡”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也在2021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发展格局元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具体就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紧紧围绕改善民生拓展需求,促进消费与投资有效结合,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提高内需中消费的占比;消费中,提高居民消费占比;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占比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占比下降;投资中,制造业投资比例提高,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占比下降,民间投资占比提高等。”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分析,国内大循环中有很多堵点,如创新、农民工、房地产、物流、杠杆率、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一些消费品供给短缺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国内大循环的畅通。

  扩大消费与扩大有效投资相辅相成,顺应需求,也就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多的发展良机。

  “广东作为一个制造业大省,未来要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聚拢。大力打造高端制造业的‘航母型企业’,带动大量上下游和配套企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及泛珠三角高科技产业集聚区。”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说,大湾区有非常好的区位优势,本身经济基础好,在新发展格局中,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民生痛点:“解民忧、纾民困”

  双循环格局给了中国面对世界风云变幻的信心和底气,14亿人的生产力和消费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就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奇迹。

  而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创造奇迹的力量来自人民,面向未来“青山常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力量也是来自人民。

  民生稳定是发展信心的根本来源,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议题,也有了更多新的聚焦点。

  “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首次被写进报告。在这个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议题上,中央的回应绝不含混:郑重强调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今年开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都陆续出台调控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毕马威中国前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龚永德分析,引入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可以从根本上稳定房产市场和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利于打造各地差异化的调控政策,利于有效优化市场结构、平衡供需关系、促进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而就“教育”这个经年老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开创性地提出,“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因为关注到小学生作业繁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常委、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马光瑜特别在提案中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进一步增强德育、体育、劳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呼吁破除就业中的“学历歧视”,她建议:“职业教育毕业生应该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一样,拥有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

  全国两会的每一份精准议案、建议或提案,每一声民生诉求,都以“热搜”的形式验证了全国两会这项制度设计与人民群众的本质联系。这些建议在网络上大火特火,获得社会的热切讨论和广泛支持,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真理:只要关注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小问题,解民之忧、纾民之困,就能点滴绘就民生福祉的大图景。

  民生无小事,民生也是最大的政治。小到住房、教育,大到长期保持稳定的宏观调控,以及新发展格局的建构,以及1.6万字政府工作报告的方方面面,最终的出发点都是人民,归集点也是人民。

  而这,也是今年全国两会如期召开,两会蓝图必将如期实现的底气所在。面向未来,回音铿锵;国是图谱,人民至上。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就能凝聚起人民的信心和伟力,应对挑战、砥砺奋进。这就是所有人对政府工作报告共同的读后感,更是中国自信的源泉所在。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