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是广东的突出优势和重要标识,在先行一步改革开放探索过程中,广东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在纵深改革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了改革与开放交织推进、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新征程上,广东要持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积极构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的新比较优势。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牵引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锚定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要持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牵引广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立足“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定位,围绕“双循环”战略深化改革。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大湾区功能,为全面提升“引进来”“走出去”、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提供更大动力。一方面,在实施“湾区通”工程、“湾区标准”等标志性改革基础上,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深化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化、投融资等重点领域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更优营商环境,提升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拓宽对内开放广度和深度,强化大湾区建设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区域重大战略的联动发展,拓展经济向内纵深,增强大湾区对广东全域乃至周边地区辐射引领作用。
对照“高质量发展示范地”要求,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带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尤其要立足大湾区创新主体活跃、创新要素集中、创新平台集聚、创新氛围浓郁优势,着力破解科研产业“两张皮”痼疾,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深化“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双强”,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力和优势。
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使命,全面纵深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深化多层次区域合作,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资本助力、社会参与的协同建设模式,进一步创新治理体系。要打造承载巨大人口规模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极点带动、轴带支撑、圈层外溢、辐射周边,促进区域内和区际间协同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要高水平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大湾区文明共建体制机制改革,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
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广东具有显著的历史基础、平台布局、环境文化等综合优势。依托集聚大湾区的国家级平台,广东尤其要在先行先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列。
高质量提升自贸区建设,更好发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平台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广东自贸区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更加积极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国际规制合作,实施更加高效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并推广国际通用高标准。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型开放,在知识产权等领域,加强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进一步扩大服务业、高技术行业和绿色经济等领域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将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高标准规则测试高地、高质量要素汇集高地。
依托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充分发挥重大平台“试验田”作用,开展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制度创新。加速推进科技人才、科研资金、技术信息、数据资源等创新要素跨境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持续放松市场准入限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不断优化市场环境,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秩序,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全方位发挥港澳联通世界的“窗口”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消除制度壁垒实现制度衔接,建立健全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着力营造趋同港澳、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牵引带动全省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挺进。
以“五外联动”组合拳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立足开放发展传统优势,针对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广东打出对外开放发展“组合拳”,通过深化“五外联动”全方位改革,扎实推进“五外”稳中提质和互联互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
“五外联动”稳中提质,持续提升开放经济发展优势。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贸易方式创新,扩大中间品、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及跨境电商出口,探索绿色贸易、定制化贸易等新兴模式,营造有利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制度环境。要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外资投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绿色低碳领域,同时提升外资在研发、设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参与度。要推动外包服务向高端化、专业化转型,拓展高端生产性服务外包模式,携手港澳建设离岸接包中心和在岸发包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外包枢纽区域。要强化外智引进,建立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吸引全球顶尖科学家、工程师及创新团队,促进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国际交流。
“五外联动”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协同型集成式改革。“五外联动”通过互动协作产生合力,高效支撑对外经贸体系。要注重“五外联动”发展的平衡性、互促效果和叠加效应,通过交叉联动、交织叠加合力,进一步激发整体复合联动活力,建立外资外贸深度融合机制,促进资本流动、人才流动与贸易增长良性互动。以打造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平台与枢纽区域,推动人才、技术、金融、数据等高端要素集聚,做强外贸龙头企业,扶持本土企业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以“五外联动”为核心,建立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竞争政策、人才政策、环保政策等政策协调联动机制,推出政策耦合度高的制度组合与制度体系。
以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广东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要进一步增强开放理念,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推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深度参与,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更加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参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格局,充分发挥大湾区联通“一带一路”和RCEP的重要纽带作用,建立更多贸易畅通、投资合作、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等国际合作机制,维护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不断开辟新的贸易和投资渠道,高质量建设境外合作园区,持续增强经贸竞争优势,加快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进一步拓宽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新空间。
防控风险,守好国家安全“南大门”。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探索创新高水平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增强应对风险能力。完善贸易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健全多主体协同应对机制。构建“因区因城施策”开放策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和粮食安全。通过增强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在开放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开放,推动实现开放和安全良性互动,进一步筑牢“南大门”安全屏障。
◎王廷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院长)
◎杨海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