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聚天下英才,凝聚奋进力量

2021-09-29 08:57 来源:南方杂志 游霭琼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坚持党管人才,以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凝聚起奋进力量,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重要密码。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一个团结关爱人才、培养集聚人才的历程,是把海内外优秀中华儿女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的历程。回望历史,坚持党管人才,以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最大限度凝聚起奋进力量,是我们党成就伟业的重要密码。

  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创造了人才繁荣发展传奇。抗日战争时期,党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明确指出:一切同情于反日反卖国贼的知识分子,不问他们过去是否是国民党员,或在国民党政府工作,都能享受苏维埃政府的优待……一切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国民党政府所驱逐,轻视,与虐待的知识分子……苏维埃给予以托庇的权利(一切这些人都可到苏区来)。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不问他们的出身是地主,富农,或资本家),苏维埃给与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39年,毛泽东代表党中央亲自起草的《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只要是愿意抗日的比较忠实的比较能吃苦耐劳的知识分子,都应该多方吸收,加以教育……使他们为军队、为政府、为群众服务,并按照具体情况将具备了入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吸收入党。对于不能入党或不愿入党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应该同他们建立良好的共同工作关系,带领他们一道工作。”“对于广大的同情我们的党外知识分子,则应该同他们建立适当的联系,把他们组织到抗日和民主的伟大斗争中去,组织到文化运动中去,组织到统一战线的工作中去。”对来到延安的知名人士,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自接见,边区政府拿出财政总额的三分之二用于保障知识分子生活,依照人才的能力学识给予相应物质优待,使人才及其家属无生活顾虑,专心工作。对于特殊的人才,不借重价延聘。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津贴每月仅10元,历史学家何干之的待遇是“每月20元津贴费,还派给他一名警卫员”,音乐家冼星海的津贴是每月15元。购置人才所需科学设备,在战时保证人才安全,制定了“来则欢迎,去则欢送,再来再欢迎”的“来去自由”政策,使物质条件极为贫瘠、发展基础薄弱的黄土地延安成为吸引优秀爱国知识分子蜂拥而至的灯塔。仅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介至延安的知识分子就约2万人,到1940年初,约有4万名知识分子聚集延安,创造了人才繁荣发展的传奇。

  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将“抗日”“爱国”“民主”作为最大公约数,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将各类爱国知识分子团结到全民抗日大潮中来。《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就部分干部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知识分子存在恐惧甚至排斥心理,不敢放手地大量地招收青年学生,反对知识分子参加工作和入党提出了批评。在知识分子使用方面,突出学识标准,因材施用。194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要求,“各种人材一律以他们的专门学识为标准,给以充分的负责工作,如工厂厂长、医院院长等等,而不是以他们的政治认识为标准。对他们应有充分的信任”。指出对人才的工作条件漠不关心与狭隘克扣的态度是不应当的。对非党人才参与政治学习和政治生活不作硬性规定,不干涉其生活习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应当尊重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可宝贵的。”党中央强调,对于“专门家”的工作,各级党政部门不要作过多干涉,以免“造成他们的不安”,并多次指出决不能让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有半点后顾之忧,要给知识分子以必要的工作条件和适当的待遇。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共计接收了200多万名旧政权知识分子,成为新中国科技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人才支撑。

  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形成海内外优秀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4.5亿,文盲率达80%,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只有约5万人,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只有600多名,新中国建设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在这一背景下,党中央向海外人才发出“祖国需要你们”的“召唤书”,作出了“来去自由”承诺,大力争取身居国外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当时在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及已就业的教授、学者共约7000人。自1949年8月至1957年底,历尽周折陆续回国的留学生和学者约有2500人。这些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中,在“两弹一星”、工业体系建设、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重大领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深化人才开放合作,下大力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和环境,中国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热土。据科技部统计数据,2018年,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教育部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19.49万人,313.20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成归国的达231.36万人,占改革开放以来回国总人数的73.8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艰苦奋战,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征途上,我们面临“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环境,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以民族复兴凝聚共识,以爱国奉献广聚天下英才,以改革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党管人才,引领方向。党管人才是我国人才制度的政治优势,是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讲话为“纲”和“本”,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级人才工作部门要把党管人才原则有效落实到人才发展和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法规健全、公共创新服务供给的具体行动中,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践行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初心使命提供广阔舞台。

  海纳百川,开放聚才。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更加开放自信的视野、广阔的胸襟、世界一流的环境,广纳八方英才,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人才工作要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紧扣党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来开展思想引领、人才引育、干部配置。根据时代和发展需要聚集、培养、使用、激励人才。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使命与创新业绩相结合的新时代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新路径。

  ◎游霭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本文责编/郭芳


编辑:李润芳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