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理解共同富裕的三重逻辑

2021-09-24 07:05 来源:南方杂志

  党中央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时推出的战略举措。对此,我们可以从历史、理论、实践三个角度来理解领悟。

  从历史逻辑看,共同富裕既是对古人千年夙愿的现代回应,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史的必然延伸

  共同富裕的理想作为人类的种族记忆和集体无意识,始终潜藏于人类文明的心灵深处。及至有史料记载的时代,古人便把这种设想和愿望以文字的形式镌刻在人们的心中。古代典籍《礼记》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宗旨,阐述了和谐大同的社会愿景。中华文明基因里蕴含的这种和谐大同和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值得中华儿女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

  从大历史观的角度看,为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自然也包含古人的求索和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更包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很显然,共同富裕命题的提出,既是对古人千年夙愿的现代回应,更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必然延伸。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足中国实际,投入火热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之中,历经百年拼搏,取得了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道:“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是民族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共同富裕是人民幸福的重要考量指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夺取政权“站起来”,固然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步,然而也是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逻辑前提。同理,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也是党带领人民群众谋求幸福进而谋求共同富裕的历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后继续获得成功、争取更大光荣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逻辑看,共同富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核心要义

  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之前,人们对共同富裕状态的向往和对共产主义的设想,还停留在空想和幻想的境地;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功绩,就是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达到共产主义境界的切实可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既是对前人朴素的共同富裕情结的合理继承,也是对前人思想的超越。简而言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使它占有相当的道德制高点。因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党的创建初期,与马克思主义同时传入中国的,还有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马克思主义以其无懈可击的逻辑魅力脱颖而出,很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先驱们拳拳服膺之义;再加之十月革命的现实案例,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个真理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其不懈奋斗的必然归宿,就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百年大党为什么“能”的文化密码——伟大建党精神的时候,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置于首要地位。

  “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政党有了彻底的、清醒的理论武装,就有了相当的政治定力。在奋斗的整个过程中,不管处于什么历史阶段,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境,都能仰望星空,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目标进发。比如,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党的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构建,它巧妙地解决了在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但又要避免资本主义前途这个两难问题,这个理论让我们立足于中国国情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资本主义(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但是又不能停留在资本主义阶段不走;否则,无异于旧民主主义。支撑这个伟大理论创造的逻辑力量,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革命前途的逻辑规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同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适时地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就为共同富裕创设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创造相当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党的历史使命和奋斗前途——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就不难理解,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时,一方面大声疾呼“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另一方面又瞄准我们的战略目标,确保中国这艘大船不偏航:“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总结,特别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重要论断,高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内核和本质要求,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的战略指针,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坚定地避免“左”的、右的干扰尤其是右的干扰,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上升到“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所谓“新道路”“新形态”,新就新在这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它有效避免了世界近代历史上一些国家一度出现的严重贫富分化、现代化成果不能为全体人民共享的弊端,走出了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

  从实践逻辑看,共同富裕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回答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呈现出连续性,也呈现出阶段性,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过程。不同的阶段有其需要解决的不同历史任务,完成了上一阶段的历史任务,就要解决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由于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有别于上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就应该随之变化。这样,事物发展就呈现出阶段性。循着这样的逻辑思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必然选择,是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回答,顺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以贯之的事业。从1963年首提“四个现代化”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大判断,再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路线图的绘制和精心施工,都呈现出连续性。但是,虽然社会主义天然蕴含共同富裕的逻辑,对共同富裕的社会政策的施行却也明显呈现出阶段性。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很显然,邓小平对于何时开始重点考虑实施共同富裕的社会政策的思考是讲究辩证法的:蛋糕还没做大,就急着想公平地分蛋糕,太早了,势必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蛋糕已经做得很大了,还不考虑公平分配的办法,那就太迟了,有悖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和本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共同富裕就应该提上日程了。改革开放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举措来纠正这些现象和偏差,就成为党回答历史性课题的现实选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适时地提出和推进它,充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大的政治判断力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超的领导艺术。

  百年大党,有其辉煌成就;但就其共同富裕和共产主义千秋大业战略目标而言,还在路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朝着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目标前行,彰显了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的精神追求。共同富裕的推进及其成功必将让人类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力量。

  ◎王玉云(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教授、博士,广东省委讲师团成员)

  ◎本文责编∕张蓓蕾

编辑:杨格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