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6月6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在广州召开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6月7日,南方网围绕广东各地基层志愿服务工作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推出“志愿广东 心手相牵”系列报道,展现广东志愿服务的一线实践探索。
它是广东省佛山市最先由民政局批准成立的一支民间公益救援队伍,也是广东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之一,荣获2021年“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佛山“民间救援铁军”称号,它就是佛山市菠萝救援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菠萝义工”)。12年来,菠萝义工足迹遍布14个省份,施救958场次,救助群众9125人,服务时长近80万小时,共收到锦旗682面、感谢信97封。
用大爱坚守在灾区一线
“菠萝救援不一定是最先到达的民间组织,但一定是坚持到最后的一支民间救援队伍。”王治勇说。2021年,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虽然距离较远,但菠萝义工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是民间公益救援最先到达的省外救援队。到达灾区后,王治勇带领菠萝义工开始错位发展,着力于为灾区提供一系列灾后重建服务,除了生命转移外,菠萝义工努力为灾区提供消毒、净水、排涝、心理援助等救援服务,就这样在河南奋战了83个日夜,并投入359万的救援装备,之后菠萝义工又去山西等地连续奋战了共计136个日夜,这也创下了中国民间公益救援在灾区坚守的最长时间纪录。
“随着国家应急力量的增强,加上这几年民间救援队伍力量越来越多,仅仅靠船只转移被困群众的时代会慢慢结束。除了第一时间进行生命营救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灾后重建工作,坚守在灾区一线,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心、放心的救援服务。”王治勇认为。
以不变初心践行救援救心使命
12年如一日,王治勇始终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善心。怎么让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以及更好地凝聚志愿者队伍?这是他一直思索的问题。“我们的服务宗旨有两个,一个是救援,另一个是救心,一个脚是走不远的,只有双腿才能行远。我们的志愿者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但是志愿者群体也需要被关心,这样才能形成可持续的生态公益链。”王治勇表示。
如今,菠萝义工的志愿者有3114人,专职志愿者9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企业老板、医生、检察官、公务员……在王治勇看来,一个人的爱心往往不可持续,唯一能够传承下来的就是文化。“菠萝义工一直是以文化铸魂,我们的团队不仅需要义工加入,还需要团队文化才能持续地吸引义工加入进来。我们致力于不断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只有这样,志愿者们才会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爱护这个团队,才能够在志愿服务岗位上用心付出,热情服务。”
王治勇的办公室,挂着“此生光明”四个字,他放弃了原来公司老板的身份,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当中。“我做公益私心了无,时间和行动可以去证明一切。10年、20年、30年之后,天气在变,时间在变,但我的初心永远是不会变的。”他笃定地说。
南方网、粤学习见习记者 刘单燕
设计 林若韫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