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直播凭借内容多元、互动及时、零门槛等特点快速发展,在各个平台掀起“全民皆可直播”的热潮。直播的新玩法、新方式层出不穷,一些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许多与网络直播相关的建议。全国政协委员孔令智就认为,近些年,经过有关部门的整顿和治理,直播和短视频的内容已经大为改观,但以“流量至上”和“利益为王”为目的的短视频和直播依然需要深入治理。
两会上的声音,代表着人民群众的关切。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说:“关闭平台打赏功能,能有效杜绝主播为获取灰色收益而进行的恶俗、低俗等博眼球和擦边球的行为。”全国人大代表肖胜方提出:“强制设置打赏冷静期,打赏者三天内可以无理由撤回打赏。”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建议:“应鼓励各领域专家、学者在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展科普。”对话与交流,建言和献策,无不在输出与当今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内容,而对直播的高频次提及,也表明这是老百姓的“身边事”和“心头事”。
图源:人民视觉
直播能够以“轻骑兵”的姿态,以小切口映照大时代,就在于它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诉求。但当监管还赶不上新媒介发展速度的时候,则可能会导致媒介生态的良莠不齐。不少主播因为诚信问题陆续“翻车”,雪梨、林珊珊、薇娅等所谓的网红因偷逃税而被处天价罚款,更是刷新了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认知。在“如何谋求长远”这一深刻课题面前,直播监管已到了“十字路口”前的关键节点。前段时间,国内某著名平台就对同质化博眼球文案、借热点事件恶意营销、“饭圈乱象”、违规吃播、各种“X 媛”高颜值虚假人设等五大行为进行重点处理。这种“刀口向内”的态势,凸显出对直播的治理已到了“等不起”“坐不住”的时候。
当新兴技术不断赋予直播以崭新内涵,我们也不断更新着“良性发展”的定义。网络直播应该是个风生水起的新兴平台,而不是泥沙俱下的灰色地带。当一个手机摄像头面对的可能是数以万计的用户之时,就应该对这种“屏对屏”赋予强有力的监管,避免其违背公序良俗和僭越法律底线,沦为“一地鸡毛”。
直播领域有一个热词,就是“流量”,这也是无数主播梦寐以求的追求。如今,大到飞向太空的火箭发射服务,小到田间地头的小麦大豆,都能通过网络直播来吸引注意力资源。在关注度就是生产力的维度之下,对直播监管就更要行之有效,使得直播有流量更有能量。(南方网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