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大机遇 大文章 | 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迎来最佳时机

2024-02-17 15:20 来源:南方网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的关键节点。五年回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色如何?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就相关情况接受了南方网采访。

  “2023年大湾区经济总量预计超13.6万亿元。”朱伟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湾区的后起之秀,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三个世界湾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2017年至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变化

2017年至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变化

  面对三个“前所未有” 关键一招要用好

  谈及大湾区建设这五年,朱伟表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天生比其他世界级湾区低,它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疫情之后,大湾区加快融合的步伐前所未有。当前,粤港澳携手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共识也前所未有。”

  面对三个“前所未有”,大湾区建设如何实现从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朱伟认为,靠的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始终做到把规划抓在手上、把项目落在地上、把未来融在路上、把百姓记在心上,尤其是做好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为例。据悉,以往,内地和港澳的车辆管理系统相互分隔。港澳车辆由于未在内地登记注册,无法驶入内地。要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粗暴地将两个系统合二为一,而是通过让港澳车辆拥有对应内地车牌的电子牌照,并用保证金的方式解决车辆关税问题,从而推动政策落地。

  “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便利港澳居民往来内地的政策,是大湾区开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点,目前这方面成效已基本覆盖医疗、教育、就业、政务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推动粤港澳三地往来不断密切。据悉,2023年,香港居民“北上”内地达5300万人次,超过8万名港澳学生在广东中小学就读,超20万名港澳居民在粤工作发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34.65万人次。

  “我们一定要把港澳老百姓的福祉记在心上,把大湾区建成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家园。”朱伟透露,未来大湾区将推动实现更多突破性改革。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港澳药械通专窗。 图/南方网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港澳药械通专窗。 图/南方网

  追赶世界一流湾区 科技创新迈步最大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三大湾区的比较,一直备受关注。相比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大湾区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产业门类最完备,但创新能力、人均GDP等方面和世界一流湾区相比仍有差距。

  五年过去了,大湾区一路追赶,朱伟表示,在科技创新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一流湾区的差距正加速缩小。

  尤其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接连落成,让朱伟尤为感慨。由于广东地处沿海边防区域,过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布局在内陆城市,随着大湾区建设加快,目前已有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大湾区布局,初步构建起支撑信息、生物、材料等领域科研需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此外,大湾区还建成了梯次衔接、主体多元、特色分明的实验室体系,目前已推动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先后落地并实现全面入轨运行,累计建设10家省实验室、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30家省重点实验室以及31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等实验室平台。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大湾区大科学装置之一,可为生物医药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图/南方网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大湾区大科学装置之一,可为生物医药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图/南方网

  差距缩小的同时,大湾区科技创新还形成了独特竞争力。放眼大湾区,以产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千军万马齐创新”的良好态势日渐突出。2023年,广东全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万家,比2018年增加3万家,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

  “大湾区最重要是做好了技术创新。”朱伟以大湾区的优势产业动力电池为例,他认为,正是因为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大湾区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在基础的电子化学反应上提升了应用的性价比,最终很好地推动了大湾区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

  “现在我们谈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也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去实现。传统产业如果能够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那它也是新的生产力。”朱伟说。

  建设重大合作平台 个性与特色尤为重要

  合作平台是以点带面、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大湾区建设中具有特殊意义。随着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个平台相继落子,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体系确立成型。

  “大湾区发展的关键一招是改革,但改革措施一下子推开是很难的,所以要选好点,先行先试,再推广,这是大湾区建设重大合作平台的初衷。”朱伟表示,目前四个重大合作平台通过在体制机制方面加快改革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探索,在产业上根据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形成合作基础,已为纵深推进粤港澳合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事实上,四个重大合作平台在战略意图、发展方向上各有侧重。横琴着眼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前海着眼支持香港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南沙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需要全面对接澳门和香港,并且面向世界。“至于河套合作区,它虽然空间较小,但孕育着大希望,主要是协同香港推进国际科技创新,配合香港构建‘北科创、南金融’格局。”

  朱伟透露,能否在建设中凸显个性与特色,是评估平台建设成效的关键指标。“例如考核横琴的重点是琴澳一体化发展水平。”

横琴口岸。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图

横琴口岸。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图

  据悉,为更好发挥重大合作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发、促进合作中的引擎作用,广东将推动重大合作平台进一步联合港澳,打造紧密协作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在开发建设上充分融入港澳元素,加快推动与港澳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合作取得新突破,为提升大湾区区域一体化水平作出更多有益示范。

  春天已来,远方不远,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把宏伟蓝图变成可知可感的现实,要把规划分解成重点任务,把重点任务变成项目清单,一步步来实现。过去五年大湾区建设是这样推进的,未来也会是这样。”朱伟说,目前粤港澳携手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共识空前一致,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迎来最佳时机。

  记者:刘思敏 黎妙娟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