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湛江拥有4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又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特别是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约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做强做优做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将有效拉动经济大幅增长。”近日,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红兵做客南方会客厅,深入解读湛江“产业发展和城市形象”主导战略。
做强做优做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南方+:湛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从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谋划推进湛江发展,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请问底气从何而来,接下来将如何推进?
刘红兵:进入新发展阶段,湛江的发展定位空前提升、发展潜力空前凸显、发展前景空前广阔,成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最大的优势和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湛江“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而行”的时代使命。省委、省政府明确支持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决定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定点联系湛江市及雷州市,专门出台《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量身定制一揽子精准扶持政策,把湛江送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湛江海湾大桥。郭龙碧 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关心厚爱及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我们扎扎实实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事业迈出坚实步伐。一是湛江不再“偏”。从“北部湾中心城市”到“省域副中心城市”,从“广东新的经济增长极”到“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从“与海南相向而行”到“国家战略联动与融合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支撑点”,湛江市已经成为“双区”、两个合作区、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交汇点,走到了国家发展大舞台的“聚光灯”下。二是湛江不再“远”。如今湛江迎来了交通发展的黄金时代,从“高铁圆梦”到“五龙入湛”加快形成,从徐闻港通航到40万吨级航道建成,从玉湛高速建成通车到湛江吴川机场即将投入使用,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或加快推进,极大地拉近了湛江市与全国各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有力地提升了区位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三是湛江不再“慢”。我们突出做好“四篇文章”,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在拥有4个投资分别超百亿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又吸引了美国陶氏化学公司、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和威立雅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陆续落户。特别是,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约620平方公里的广东湛江临港大型产业集聚区,做强做优做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将有效拉动经济大幅增长。
东海岛产业群。
当前,湛江市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正处于最容易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的发力点,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坚实基础。因此,在刚刚召开的湛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出力争各项主要工作指标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从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水平谋划推进湛江未来五年发展,从而赢得主动、制胜未来。
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践行“三新”要求,坚持工业化、生态化、数字化深度融合的理念,以加快大园区建设、推进大文旅开发、深化大数据应用为有力抓手,认真落实“四个定位”,扎实做好“四篇文章”,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力谱写湛江新篇章。
中科炼化项目厂区。 刘冀城 摄
充分挖掘湛江红树林的“四大优势”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南方+:湛江拥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如何充分发掘红树林的资源优势,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湛江范本,打响“红树林之城”特色品牌,让“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
刘红兵:珍稀宝贵的红树林生态资源,是大自然对我们湛江的馈赠。湛江市现有红树林9960公顷,占全国红树林面积33%,占广东省红树林面积78%,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种类较多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拉姆萨国际重要湿地、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可以说,我们建设“红树林之城”,基础条件扎实,规模优势明显,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高桥红树林景色迷人。 梁波 摄
自古以来,湛江人民对红树林情有独钟。在湛江市坡头区乾塘镇陈氏大宗祠里,立着一块“禁伐葭丁碑”,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葭丁树”就是红树,碑文内容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严禁各种违规砍伐红树的行为。这是湛江人民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动缩影。我们将传承延续这种理念与做法,统筹推进红树林系统保护和集中连片修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期,湛江市出台了《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组建了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建设“红树林之城”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全面加强红树林保护、修复和利用,凝心聚力建设“红树林之城”。接下来,我们将充分挖掘湛江红树林的“四大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一是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生态优势。加强红树林生态整体保护、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管理,研究制定湛江市红树林资源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湛江市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总体规划》,落实红树林巡护监管全覆盖,让“湛江红树林”成为广东生态建设的新名片。
二是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红树林生态旅游,加快建设国家3A级以上红树林生态旅游景区,打造独具湛江特色的红树林生态旅游新地标。大力发展红树林碳汇经济,探索红树林碳汇核算方法学“湛江标准”,让红树林真正成为造福湛江的“金树林”。
三是充分挖掘红树林的科研优势。加强红树林科学研究,组建“湛江市红树林之城高端智库”,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红树林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亲近红树林、热爱红树林、保护红树林。
四是充分挖掘红树林的人文优势。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提炼“红树林之城”精神内核,打响“红树林之城”文化品牌,把红树林顽强不屈的意志、激浊扬清的正气、团结奋进的力量,体现到推动湛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激励全市人民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湛江红树林。李天统 摄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难题
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南方+:民生问题是群众普遍关注的。湛江对推动医疗、就业、教育等民生领域工作,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绩?
刘红兵: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去年以来,湛江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征集民生实事项目927项,其中筛选100个群众“急难愁盼”项目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市四套班子领导和法检两长带头认领民生实事项目72项,目前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切实解决了一批“老大难”“硬骨头”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我们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过去的五年,是湛江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改善的五年。
一是坚持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紧紧围绕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年滚动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累计完成民生类支出2050.91亿元,比上个五年提升65.3%,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超过八成,争取了新增债券资金354.44亿元补齐民生短板,湛江市上榜“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二是圆满完成全省最重脱贫攻坚任务。全市81680户、23373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域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广大农村地区进入多年来最整洁干净的时期。
三是持续加大重点人群就业保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8.4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分别增长29.1%、58%和31%;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772元、532元。
四是大力提升教育医疗发展水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市新增学前、义务教育学位23.5万个,各县(市、区)全部完成教育“创现”。实施健康湛江行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获国家通报表扬,以优秀等次完成国家医保基金监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
五是科学有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决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线,持续抓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的管控,“双统筹”交出满意答卷。特别是去年6月,以“快、准、狠、稳”的硬措施,迅速夺取了吴川疫情防控攻坚战的胜利,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记者:叶彤 刘稳
摄影:肖雄 张冠军 万稳龙
统筹:尚黎阳
出品: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广东省两会全媒体报道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