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波。受访者供图
扎根清远28年,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海波推动并见证了许多改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高值药品和耗材降价,医保覆盖面扩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这些年,医疗卫生体系的提升是翻天覆地的。”周海波说,作为医生,最高兴是患者康复出院的时候;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最高兴是建议落实为政策,实实在在惠及民生的时候。
在临床一线发现和思考问题
1994年周海波刚到清远当医生时,不少基层患者“大病看不起,小病熬一熬”的无奈选择刺痛了他的心。他在努力提升专业技术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现实的困难也摆在眼前:一方面基层医疗人才少、技术有限、设备不足;另一方面基层患者健康意识不足,看病经济压力大,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才就医。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周海波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时常走访调研。出门诊时,诊室就是他倾听民意的“工作间”;下乡义诊时,他特别关注村民和村医的“痛点”,希望用务实管用的建议,为解决民生问题“开方”。
“建设紧密型医共体,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基层带来人才和技术。”在周海波看来,近年来,广东通过“强基层”等措施,让基层医院在环境和设施上都有了明显提升。但对于最基层的村卫生院,仍然面临着诊疗能力不足、健康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今年他将呼吁进一步提升村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议通过人工智能AI医生和“互联网+”,为村医提供触手可及的诊疗智能助手和先进适宜的医学知识,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及时获得市、县、镇医院远程会诊。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了基层医疗的另一个难点:基层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结合一线抗疫经验和实地走访,去年周海波提出了多个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议,例如加大高生物安全等级医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均得到了有关部委的回应和支持。
周海波说,自己心里一直有个健康梦,希望有一天,真正建立起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不出市、罕见疾病不出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健康意识,基层医生也能够把慢病患者真正管起来,让村民不生病、少生病。
持久跟进推动一条铁路从无到有
周海波不仅关心医疗卫生领域的问题,也关心许多民生热点。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但清远北部有不少山区县城,仍没有建设铁路。”前几年,周海波和来自清远、湖南等地的多名代表曾多次联名提交建议,推动广清永铁路线从民生期盼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规划。
这条铁路的广东段位于广东省北部,总体呈南北走向,起自广州市广州北站,向北途经清远市区、清远市阳山县、三连地区至粤湘省界,目前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铁路线的诞生并不容易。
在2016年3月代表们将规划建设这条高铁的建议带到全国人大会议后,周海波也参与到接力呼吁中。“虽然这条铁路线建设投资大,短期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但会经过不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县,对沿线县城发展会有长远的带动作用。”周海波说。
此后,因为该建议,从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集团等部门到省、市各级政府多次与周海波等代表沟通,在他们的持久推动下,终于推动铁路纳入建设规划。在去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广清永高铁被明确为“粤港澳—成渝”的主轴路径之一。在我省印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广清永高铁被列为全省11条对外高铁通道之一。
“汇民意追实效,这是我履职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周海波说,自己将继续关注广清永高铁建设进展,持续推动这条铁路线实现从无到有。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