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巡展到全国百村展,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时代精神,正是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这几年调研创作的写照。2018年以来,许鸿飞共提交个人提案6件、集体提案16件。作为文化艺术界委员,他一直在践行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理念,提交“送艺下乡贡献文化力量,产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多元化,全面增强国际影响力”等主题的提案。
今年,许鸿飞将携提案《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参加全国两会。他希望艺术创作能成为传递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健康中国、快乐中国、幸福中国、自信中国的形象。
疫情之下世界巡展邀请不断,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2月22日,“你好,虎年”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第43站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开幕,将持续到4月6日。尽管最近两年,全球疫情起伏反复,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的步伐却没有停顿。“快乐、幽默和爱都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我创作的‘肥女’系列雕塑传递了这些元素,能够驱散疫情带来的阴霾。”许鸿飞说。
2013年起,许鸿飞携“肥女”系列作品走过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古巴等20多个国家,在37个城市的标志性广场和重要美术馆举办了43场个人雕塑展览,融合东方神韵与当代生活趣味的“肥女”大受欢迎,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符号。随着全球巡展,许鸿飞不断积累沉淀,从最初的“走出去”,到“走进去”“请出去”“请回去”。譬如被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萨拉曼卡已经是连续四年邀请许鸿飞的雕塑作品春节期间在市中心展出。
“中国文化不仅要能‘走出去’,还要真正‘走进去’,要得到从民众到政府全方位认识和接受,主流媒体广泛报道;还要争取‘请出去’‘请回去’,这些年很多国家都在邀请我们‘出去';因为作品受欢迎,还会再次受到邀请,这就是‘请回去'。”许鸿飞说。
因为多年来的实践与感悟,许鸿飞认为我国当前海外文化交流活动存在以下问题:展览交流活动多在博物馆、展览馆、文化中心举行,为普通民众所知的偏少;展品的当代性偏弱,多侧重于展现文物非遗,很多是同质产品,较难引起海外观众的共鸣和互动。
许鸿飞建议,为了让我国的文化艺术作品广为大众所了解,可以多考虑在公共场地、户外地标举办展示活动,拉近与海外受众之间的距离,让更多受众接触和拥抱当代中国的艺术;同时,推出更多守正创新、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利用各种科技元素以及年轻人喜欢的形式,结合当地的文化和民情加以传播,真正讲好中国故事。
调研50多个乡村 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
从世界舞台到田间地头,许鸿飞实现无缝切换,不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艺术助力乡村振兴也是近年他履职的重点。最近几年,许鸿飞调研了全国50多个乡村,一边调研一边将雕塑艺术带进乡村。“我的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基层,来源于这片土地,和可爱的人民。”
在他的工作室“石磨坊”里,反映乡村题材,尤其是乡村振兴主题的作品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是表现东乡刺绣传承人传授技艺的日常生活场景《东乡绣娘》,我去甘肃调研,过去常说‘甘肃脱贫看东乡’,东乡的妇女很了不起,现在不仅脱贫了,她们的刺绣作品通过电商等渠道销售得很好,我就创作了这件作品。”还有妙趣横生的《鹅》等等,田间鸡鸭牛羊等自然生态激发了许鸿飞的创作愿望。而这些雕塑作品通过百村展去到乡村时,与村里的自然景观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展现出独特的感染力。
2021年11月,“艺术助推乡村振兴许鸿飞雕塑艺术百村展”走进了连南瑶寨。这是30多年前许鸿飞求学时到过的瑶寨,12年前他也曾到当地举办展览。带着对当地深厚的感情,再次来到这里举办展览,他惊叹于当地的变化十分大。“再次来到连南瑶寨,既是回归艺术初心,也是对过去的总结,积聚力量,重新出发。我们的乡村从脱贫致富走向更幸福的美丽乡村,自信与幸福在村民的脸上洋溢。”
在此基础上,许鸿飞还调研了周边的瑶寨,希望通过艺术赋能,能让几个村寨的环境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同时也提高乡村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未来可以加强乡村产业与艺术的融合,促进不同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鼓励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实习生:林潇雅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廖靖文 实习生:林潇雅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