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中高速土建完成95%!广州重点交通工程建设进度挨个数

2024-06-28 08:05 来源:南方日报

  6月27日,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召开媒体通气会,会上透露,深中通道预计在6月30日正式开通。与深中通道衔接的南中高速万顷沙互通及万顷沙支线也已陆续贯通,关键工程洪奇门、横门西特大桥已完成钢桥面铺装,全线计划下半年建成通车,初步形成广州、深圳和中山三市高速公路组网成片格局。

  今年上半年,广州一大批重点交通建设工程正加快推进,打通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内部组团之间的交通动脉。

  南中高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5%、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工程总体进度完成78%、会展西过江隧道第二批沉管加紧预制,地铁3号线东延段进入运营调试……在广州,交通基建稳步推进,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强化,为激活经济发展潜力打下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

  城市路网完善:南中高速土建进度95% 

  珠江入海口处,水面上的海上互通回转闭合成环,随着最后一跨预制梁顺利架成,南中高速衔接深中通道的万顷沙海上互通全面贯通,这是实现广州、中山和深圳三地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

  深中通道计划在本月底开通,南中高速也将在下半年建成通车。全长达32.4公里的南中高速由主线和万顷沙支线组成,主线横跨广州、中山两市,南通珠海、西进江门、东达东莞,支线与深中通道无缝对接,可通达深圳。

  截至目前,南中高速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5%,路面工程累计完成50%,交安、机电、房建、绿化等工程正全面建设。建成后,广州南沙至中山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15分钟以内,至深圳的行车时间将缩短到20分钟以内,推动形成以南沙为中心的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届时南中高速与深中通道形成的Y型路网,将进一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互联互通,增强广州核心引擎作用和中山节点连接作用,为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同样计划在年内建成的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工程也陆续迎来新进展。广州交投集团介绍,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78%,重要节点工程大石水道桥已实现全桥合龙,跨南大干线桥、跨东新高速桥主体结构施工顺利完成。项目全线上部结构架设施工基本完成,目前正全面推进桥面系及防撞护栏施工,预计年内具备通车条件。

  建成后,东晓南路—广州南站连接线南段将与海珠湾隧道共同构筑一条联通广州中心城区和广州南站的快速直达通道,使中心城区至广州南站车程缩短至15分钟,可有效提升广州南站枢纽出行效率,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城市内部交通路网正越织越密,一条条交通干线串联起功能组团,引导要素汇聚,激发片区活力。

  地处“珠江新城-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黄金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会展西路过江隧道是联系一江两岸三带的重要通道,将成为琶洲片区及金融城发展的支撑。目前,会展西路过江隧道的形象进度总体完成至30%,其中第一批管节已于2023年完成出坞寄放。海珠段已完成与广交会展馆四期共建1区、2区主体结构、非共建区主线两节段(约100米)和海珠对接端围堰回填、围堰桩基础施工。

  隧道在南、北侧设置阅江路节点和临江大道节点,隧道南侧采用多点进出,过江隧道可直接实现与新港东路、琶洲大道和阅江路的交通转换,尽可能降低对既有路网的冲击。隧道北侧近期实现与临江大道的交通转换,远期结合天河区员村“三旧”改造工程实施,预留过江隧道与金融城核心区的交通转换通道。

  广州市中心区交通项目管理中心征拆和管线迁改部副部长刘阳表示,“项目建成以后,能有效缓解广州大桥、猎德大桥、琶洲大桥以及华南大桥的过江交通压力,提高广州市中心城区的连接效率,促进一江两岸琶洲、金融城、珠江新城等重点区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地铁“进度条”刷新:3号线东延段进入运营调试 

  不久前,广州地铁集团刚刚公布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广州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860.52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比例达69%。地铁已成为广州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今年,广州地铁线网总里程预计将超过700公里。按计划,广州将在今年建成开通3号线东延段、11号线,今年上半年,这两条地铁线也陆续达成了建设的重要节点。

  其中,3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海傍)土建工程已累计完成99%。全线车站、轨行区已完全“三权”移交,进入运营调试阶段,广州新城停车场正在进行剩余土建和机电施工。这条西起番禺广场站,沿亚运大道向东延伸至海傍站与四号线换乘的地铁线,是贯穿番禺区东西向的重要交通骨干。线路全长9.6公里,为全地下敷设,共设傍江站、石碁南站、海涌路站、海傍站4座车站。

  “在设计这条线路之前,现有3号线与4号线最近的换乘要在4号线大学城南站通过地铁7号线坐到南村万博站换乘3号线,这条线路开通后就可实现两条线路的无缝换乘。”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建管部副总监严志权介绍,由于3号线东延段的线路走向与亚运大道基本重合,形成了一条在亚运大道主干线下的客运通道。“开通后,从现在的番禺广场到海傍站预估15分钟内可达,将给番禺中部、尤其是亚运大道周边市民的出行带来便利。”

  另一条地铁11号线则是广州首条地铁环线,全线的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8%,赤沙车辆段已经完成“三权”移交,区间已经实现长轨贯通。“地铁建设中的轨道,我们通常分为短轨通和长轨通。短轨通是指将每段25米标准长的轨道全部铺设完成,形成一条连续的轨道,前期我们已经完成了短轨的铺设。线路具备跑车的条件,还需要把每根轨道进行无缝焊接成长轨。”广州地铁负责建设管理11号线的负责人王利军解释,长轨贯通后,轨道工程将进入线路精调和附属设备安装阶段,后续轨行区也将进行机电、供电、弱电设备安装调试及冷热滑试验。

  在11号线全线的32座车站中设26座换乘站,16座与既有线路换乘,被称为广州地铁的“换乘之王”。线路开通后,能够更好地将广州地铁线网串联起来,对整个城市的交通链接以及提升市民交通体验具有重大的意义。

  轨道互联加速:南珠(中)城际广州段力争年内“洞通”

  轨道互联加速城市互通。近日,一份《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与广花、芳白、南珠(中)城际铁路互联互通实施方案研究项目招标公告》的发布,明确了广州将以广州地铁18、22号线与广花、芳白、南珠(中)城际铁路互联互通为试点,研究破解制约城市轨道交通与城际铁路互联互通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四网融合”具体解决方案,推动广东“四网融合”发展率先实现突破。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际与地铁的差异正在逐渐“消弭”。建设中的南珠(中)城际北端起点万顷沙站,与广州地铁18号线南端的万顷沙站衔接,建成后两条线路贯通运营。

  正在建设的地铁18号线后通段,将把线路延端点伸至广州东站,在广州东站,广州地铁18号线与在建的广花城际贯通,广花城际与芳白城际未来将跨线运营,芳白城际则向南衔接广州地铁22号线进入白鹅潭。

  由广州地铁18号线串联,南珠(中)城际、广花城际、芳白城际及广州地铁22号线将一起联通湾区西岸重要区域和交通枢纽,一条线串联起珠海、中山、广州南沙、番禺、白云、花都,将大幅缩短广州花都、白云、天河到南沙,以及跨市到珠海、中山的时空距离。

  城际线路建设进度的推进,正逐渐将这份蓝图落到实处。

  近日,在广州南沙区的南珠(中)城际十涌站施工现场,“铁兵南沙4号”盾构机刀盘开始转动,标志着十涌站至万顷沙站区间全面进入盾构施工掘进阶段。南珠(中)城际中山段随着“香山一号”盾构机从横门井施工现场顺利始发,也标志着该段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南珠(中)城际广州段土建工程也累计突破36%,中山段土建工程累计完成12%,计划年内实现“洞通”。

  广花城际的广州在建最深车站——京溪路站也于近日“封底”,“铁兵广花10号”土压、泥水双模盾构机在白云东平站至白云城市中心站区间盾构井正式始发,开启白白区间盾构井至白云东平站区间隧道左线盾构掘进作业,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近三成,空港车辆段进行土建施工。

  百业兴盛,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日渐完善的路网、不断延伸的轨道,正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速枢纽之城引领腾飞。

  【采写】南方+记者 郑慧梓

  【摄影】南方+记者 苏韵桦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卢绍聪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