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张承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疆实践奉献才干丨广东援疆教师风采录①

2024-06-26 21:10 来源:南方网

  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人,根本在教育。”新一轮广东援疆工作高度重视教育支援,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批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广东援疆教师扎根天山南北,谱写了教育援疆的崭新篇章。为展现广东援疆优秀教师风采,今起南方农村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联合推出“广东援疆教师风采录”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近期,在“粤喀红棉讲堂”上,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文教卫生社会保障处干部、广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张承良为援疆干部人才带来主旨演讲《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内涵及实践要义》。充实的内容,由表及里的讲解,让干部人才们获益良多。“把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精华提炼出来,让听课学员得到启发,感受思想的价值。”张承良如是说。

张承良为喀什地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开专题讲座。

张承良为喀什地区宣传文化系统的干部开专题讲座。

  张承良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多年。由于对广袤新疆大地和西域民族文化的憧憬向往,他踏上援疆之路,成为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人才的一员。一年多来,他全身心投入教育援疆工作,重点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南疆教育事业尽己所能。作为党校教师和学者,他从历史视野和比较分析中,阐释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助力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边疆教育事业探路奔走

  南疆大地,驼铃声声,蔚蓝天际映衬着皑皑雪山。研究中华文化多年的张承良好奇和向往喀什这片土地,得知省委党校有援疆名额时,他毅然报名并踏上西行之路。

  初到南疆,张承良在心中发问,“我能为这方神奇的土地做什么”。在学习《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白皮书等文献材料后,他对援疆工作的方向,以及潜在的挑战困难逐渐清晰。他在心得中写道:接力棒已紧握在手!你一定要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你一定能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

  带着满腔豪情,张承良一边适应援疆干部的新身份,一边投入教育援疆工作中。援疆前,他是教师和学者,日常工作是教学和科研。成为援疆干部后,他的工作不只在书桌和讲台,更需要下沉基层一线走访,摸清基层的情况后,参与制定教育援疆的工作思路,并推动落实。

  如何将规划文本的要求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起来,让教育援疆工作出新出彩,并且更具系统性、持续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论断,给了张承良启发。他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为重点,统筹推进示范学校建设、三支队伍建设、青少年“三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职业技术教育、粤喀社工站建设等工作,“这样才能让教育援疆工作找到抓手”。

张承良(前排左二)在喀什技师学院调研走访(受访者供图)。

  在张承良参与推动下,经过多次论证和商定,最终新一轮教育援疆工作确定了“三个三工程”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打造思政教育特色示范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特色示范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示范校等三类示范校,建强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三支队伍,以及打造一批中小学声像图书室、一批特色精品课程、一所高水平技师学院。

  锚定目标后,张承良与援疆教师共同投入到具体工作中。他多方奔走并链接后方资源,为广东对口支援的“两县一师”的教育事业提供助力。喀什技师学院建成全疆技工院校第一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疏附县第二中学、伽师县第二小学被评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3年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兵团三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第一中学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伽师县第二中学获评全国青少年足球校园特色示范学校、自治区美术教育特色校,舞龙舞狮、书法绘画、咏春拳等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一年多过去,广东教育援疆交出亮眼的答卷,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张承良欣慰且自豪。“成绩背后,是援疆干部、援疆教师的努力付出与并肩奋战。特别是援疆教师,他们都讲奉献、有情怀,日以继夜、辛勤付出,让教育援疆成果惠及边疆的孩子。”

  讲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

  在喀什,张承良还担任喀什地委党校教师一职。作为教师的他深耕讲台近30年,他说,选择以教育为职业,就应该把课讲好、讲透,时常更新课程内容,让学生喜欢听、有收获,“把讲台站稳,对得起这份工作”。

张承良为学生讲课(受访者供图)。

张承良为学生讲课(受访者供图)。

  去年10月,张承良为喀什地区文联文艺骨干培训班讲授专题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场观点方法》。课上,一名学生向他提出相反的意见。张承良并没有急于否定驳斥对方的观点,他以相关的社会背景和详实的案例循循善诱、加以说明,并和学员在求同存异中达成共识。

  “在讲课方式上,我用了‘欲擒故纵’的方式,设置悬念并引导学员思考,并在对话中激浊扬清,引导各族干部学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说。

  张承良主要从事文化发展战略、文化管理学、文化软实力与岭南文化研究,长期承担领导干部文化发展类课程,也摸索出了一套讲课心得。“文化领域的内容相对来说范围较大,如果课程内容面面俱到就很难聚焦主题。就以《习近平文化思想》这门课程来说,要让课程打动人,就应该把习近平文化思想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再引导学员从文明发展、历史视野和比较分析中思考,最终感受到思想的价值。”他补充。

  过去一年多,张承良为喀什当地领导干部、教师等关键群体授课十多次,涵盖习近平文化思想、思想政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助力党的创新理论在边疆地区深入人心,授课内容得到学员高度评价。

  让学术研究具有时代气息

  结束白天高强度的工作后,到了晚上,张承良伏案桌前,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或者通过线上平台,远程授课和指导在广州的研究生完成论文写作。

张承良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科研工作(受访者供图)。

张承良查阅文献资料,完成科研工作(受访者供图)。

  目前,张承良正主持香港特区政府项目《香港志》系列丛书之《港粤澳关系志》。他介绍,目前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梳理,从大量的史料中剖析并展现粤港澳三地同宗同根同源的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文化认同尽一份力量。他还主持了广东省文联的委托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发展指数报告》,作为中国文联牵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合作峰会”的一项发布内容。“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来对区域文艺发展进行定量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和评估,这是一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尝试。”他说。

  一路走来,张承良的研究越来越接地气。在博士阶段,他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随着研究的推进,他将学术视野转移到城市文化、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软实力研究和文化强省建设。近日,他还入选了广东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教科文卫咨询专家名单。“以前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的文本和叙事。现在研究的内容更具社会关切,回应时代之问,更具时代气息。”他补充。

  此前,张承良扎根东莞数年,通过对地方志的细致梳理和扎实的调研走访,策划和推动东莞寮步镇“古代香市·现代香都”莞香文化项目,并和团队完成城市文化读本书系之《东莞九章——现代化中的东莞现象与东莞想象》。这些成果,成为东莞对外打造的一张亮眼名片。

  通过这些研究经历,他探索出可复制经验——通过一本书,浓缩和展现一座城市的历史、当下和未来,打造这个城市对外宣介的“名片”。这套经验,张承良也将其应用到上海、广西等地区。

  喀什这片土地,触发了张承良研究上的“想象”。“南疆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带,也是一座文化的‘富矿’。”他说,喀什厚重的历史底蕴值得充分挖掘,可以通过文献的梳理,全方位勾勒出喀什的经济发展、文化风俗等,立体化地展现喀什的形象,有张力地呈现喀什民族团结、开放包容的一面。

  还有四个月,张承良将结束援疆工作。一年半的援疆经历,让他在奉献中磨练了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我遇到许多优秀的同行者,看到了广东援疆干部人才的担当和情怀,并在共同奋斗中锤炼了精神品质。于我而言,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说。

  【记者】袁瀚

  【通讯员】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网 粤学习客户端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陈雨昀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