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英德红茶别样“红”|粤“味”百千万

2024-06-07 19:20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其走深走实,南粤大地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的“协奏曲”。

  为全面呈现“百千万工程”进展成效,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即日起推出《粤“味”百千万》专栏,以“舌尖上的经济”为小切口,聚焦呈现广东大力发展荔枝、英德红茶、麻竹笋、增城丝苗米等特色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升值,以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宁可一日不吃饭,不可一日不饮茶”,这句话最能形容广东人对茶饮的喜爱。其中就包括英德红茶。近年来,广东英德着力打造英德红茶百亿产业,这里的茶园种植面积和干茶年产量大幅提升,综合产值高达75.26亿元。截至2023年,全市茶园面积17.7万亩。2024年,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7.73亿元。

  虽然拥有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名字,但是英德红茶是植根于粤北青山绿水间的沃土之中的“土特产”,且享誉海内外。2023年,英德被国际茶叶委员会认证、授予了“世界红茶之乡”的殊荣。

  六月初,细雨中的茶园空气格外清新,三三两两的茶农戴着草帽,穿梭于半人高的茶树之间,双手灵巧地将枝头嫩绿的叶芽摘下,放入竹篓中。英德的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降水量高,土壤肥力好,适宜茶树生长。茶农们从清明前开始忙碌,一片片茶树相继吐绿抽芽,采摘季可持续到11月份。

  “茶树长势好的时候,清明前后每人每天可以摘二十多斤的春茶;夏秋季每天可以摘五六十斤,手快的最多可以采下80斤的茶叶。”茶农钟天秋介绍,茶园是不少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采摘工作可以给他们每人每天带来一两百元的的收入,算下来每人每年有五六万元,“这是很多农业生产工作很难达到的收入。”钟天秋说。

  摘下来的嫩叶叫茶青,运输工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将茶青送入“聪明”的制茶厂。

  茶厂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只看到零星几个工人在车间里巡查机器的运作情况。这个智能茶厂是全国首条自动化、标准化、规模化英德红茶英红九号智能生产线。“原来是老师傅看茶做茶,完全凭个人经验,现在我们把老师傅最好的经验,转化为客观科学的工艺参数,做出来的茶更加稳定了。”英九庄园副总经理吴镜文向记者说道。

  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将近20小时的处理,新鲜的茶青就形成了香气浓郁滋味醇厚的高品质红茶。智能茶厂副厂长梁运鹏向记者介绍,生产线每天最高可处理1万斤的茶青,生产1吨干茶。

  小茶叶,大名片。作为珠三角的“后花园”、广清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德的茶园风光旖旎,是大湾区居民周末自驾游亲近自然、体验茶文化的理想选择。英德不少茶企积极开发茶文旅精品路线,吸引不少青少年、中老年人等群体来到茶园采茶、制茶、品茶。

  英德红茶品牌影响力在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底,英德全市茶园种植面积17.7万亩,干茶年产量1.6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5.26亿元。全市共有茶企758家,带动从业人员15万人。今年5月末发布的“2024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中,“英德红茶”品牌价值位居广东省第一,全国红茶类第二。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胡晓云解读:“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赢得高速成长,品牌感召力越来越强,品牌价值越来越高,为英德茶产业的品牌经济发展,品牌溢价提升,英德茶农、茶企增收,创造了新高度。”

  总策划:侯小军

  总统筹:金 强 张纯青

  统 筹:李 琳 

  监 制:申   晨

  策 划:许萌萌 黄小殷

  记   者:黄小殷 王子瑜

  设 计:陈伟红

  校 对:陈学德

编辑:倪仕轩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