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我们自己要加油,也给ICU内的患者加油,给武汉和全国的患者们加油!”2月16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重症监护室里,同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兄弟俩,在拔除气管插管之后第一次握起对方的手。
虽然讲话的声音还很弱,但兄弟俩还是反复地感谢医护人员。他们也想给全国的患者“打Call”,希望大家都能挺过难关,战胜疾病。
兄弟俩是先后从其他医院转到广医一院的。1月26日,哥哥杨凯安(化名)转入广医一院重症监护室。接诊他的医生陈思蓓说,杨凯安是该院接收的首例确诊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转来时已经做了气管插管,情况非常危急。
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带头人黎毅敏教授、主任刘晓青及陈思蓓、徐永昊、刘学松等骨干力量全部上阵,相对年轻的医生刘冬冬、林志敏等也都主动加入。医生精准施治,护理团队精心看护,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杨凯安的病情逐渐好转。
2月3日,杨凯安的弟弟杨凯全(化名)也转来了。据负责转运的余裕恒医生介绍,杨凯全转来时也已经做了气管插管,但仍旧严重呼吸衰竭,转运呼吸机需要纯氧支持,循环不稳定,多脏器功能损伤,病情相当危重。
“弟弟转入后病情一度继续加重,高烧、肺部渗出增加、脓毒性休克、急性肾损伤,体外膜肺(ECMO)和床旁肾替代(CRRT)也在病房内随时候命。”徐永昊说,医务人员时刻做好了给杨凯全上ECMO的准备。
然而,就在此时,陈思蓓查房时发现,神志已经逐渐恢复的杨凯安有点“不对劲”,眼睛总是直勾勾看着门缝。他在看什么?
原来,杨凯安得知隔壁房间转来的正是他的弟弟后,非常焦急与不安。他想透过细细的门缝,关注弟弟的情况。
于是,陈思蓓和其他医护人员当起了兄弟俩的信使。每天,这些白衣天使都把两个人的情况告诉给对方,鼓励他们一起加油。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兄弟两人的病情逐渐稳定。2月13日,哥哥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次日,弟弟也成功拔管脱离了呼吸机。经过两天的观察,两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级别从“危重型”降至为“重型”,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为了让兄弟俩相互鼓励,进一步稳定情绪,巩固后期治疗,医生们把拔管后的兄弟俩转到了相邻的两张床。虽然彼此身体还相对虚弱,无法进行更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足以让兄弟俩安心又充满信心。
经过呼吸康复锻炼,兄弟俩的精神越来越好。因为他们还不能大声讲话,2月16日,重症监护室的医务人员一起把杨凯安的床挪到弟弟旁边,让他们来一次短时间的近距离交流。
此时,杨凯安眼含泪花,握起了弟弟杨凯全的手。看着这一幕,在场的医务人员也湿了眼眶。“兄弟俩的好转,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去救治更多危重患者,我们必将为守护每一个生命继续全力以赴。”徐永昊说。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李秀婷 通讯员 韩文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