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中国(汕尾)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在汕尾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政府代表聚焦新能源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创新与市场趋势,围绕新能源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市场拓展、政策环境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后湖风电场中心场区的“伏羲1号”风渔融合网箱平台。 记者 陈茂辛 摄
就在中国(汕尾)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召开的前一天,第七届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在相同地点举办。此次大会作为第七届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汕尾在新能源领域扩大国际影响力、助推汕尾积极融入国际市场和开展跨境合作打开了新机遇大门。
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汕尾实践”成为可供借鉴的发展样板
大会会场设在金町湾畔,立冬前后的汕尾气候舒爽,会场外可见晴空下波光粼粼的蓝海,景色怡人。“蓝海”是汕尾向与会嘉宾亮出的“金名片”,汕尾作为滨海之城,近两年在新能源领域成绩亮眼——
2023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报道汕尾海洋工程基地内诞生的三项“全球第一”引人关注——全球最大的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球最大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全球最长128米叶片;
2024年9月,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运,作为集海洋养殖、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海洋牧场项目,其创下了“三首”成绩——全球首例风渔融合型深水网箱养殖与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项目、首创在南海开阔海域建设桩基式海洋牧场网箱设施、首创建设全部依靠绿色能源供能的风渔融合平台。
大会期间,与会人员通过专题报告、交流讨论以及实地调研汕尾海洋工程基地,充分了解汕尾在新能源“蓝海”领域的出色成绩以及背后付出。不少来自国外的与会代表表示,汕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践为他们在能源转型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汕尾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号召,以建设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自2017年首个海上风电项目落户汕尾以来,7年间构建起集“风光水火核储”一体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全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高达82%。当前,汕尾已经建成的风电、光伏发电、水电、清洁煤电等电力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917万千瓦。
汕尾作为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滨海城市,是广东东部沿海区域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海上风电建造运维基地正加快形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在广东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推进核电、海上风电、燃气发电、抽水蓄能、清洁煤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电力能源装机总容量将达到1800万千瓦。”汕尾市发改局副局长李海峰在接受采访时介绍。
“汕尾海上风电的资源优势显著,目前也布局了完善的海上风电产业链。本次大会,除了向东盟成员国展示我国在海上风电的发展布局以及产业链布置的先进经验和相关实践,同时在围绕未来如何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交流中,向东盟提供借鉴和参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国际业务部副主任张木梓表示,在第七届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期间,汕尾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值得向东盟成员国分享。
深化交流密切协作
新能源产业迎来创新融合发展新篇章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和绿电绿证市场的探索与实践》《区域跨境电力贸易最新研究和建议》《汕尾-明阳海上风能产业协同发展》……大会期间,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带来的多场交流内容丰富。大家相聚一堂,在交流、互鉴中共同探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交流,开放协作,是此次大会向外发出的鲜明信号;在共谋发展中实现共赢,是大会参会代表的共识。
“新能源业务是中广核集团的第二支柱产业,规模效益位居行业前列,覆盖全国30个省市区,目前已在广东累计投运了28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其中有140万千瓦就在汕尾。”中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计文博在汇报中表示,中广核集团在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央企责任,将继续支持汕尾打造千亿级海洋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助力建设汕尾(国际)绿电创新示范基地。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相关国际合作加快推进,汕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实际行动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这次东盟+3清洁能源圆桌对话在汕尾成功举办,体现出汕尾市委、市政府宽阔的国际视野,汕尾的发展布局紧跟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未来更好地发展。”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顾洪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从国家到广东省再到汕尾市都在同向发力推动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作为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的中方执行机构,将进一步加强与汕尾合作、相互支持,未来计划在汕尾打造能源合作基地,携手共建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建设事业。
乘着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东风,汕尾新能源产业如何“更上一层楼”、实现创新融合发展?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的参会代表廖毅在《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专题报告》中建议,立足实际,汕尾未来新能源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可以从加强科技投入、推动多种能源场景融合应用等方面着力,“通过科技驱动,加大海工装备的新技术投入,积极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通过智造驱动,以风能、储能和产业创新融合应用为基础,向深远海风电、海工装备、海洋牧场等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展望未来,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中,汕尾目标清晰。“按照广东省的部署,我们正在重点推进省管海域红海湾海上风电项目200万千瓦,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400万千瓦。”李海峰表示,下一步,汕尾将致力于“风光水火核储”一体化全业态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汕尾绿电创新实验区。“从长远看,汕尾仍有2255万千瓦深远海资源可供开发,总共可开发容量达3435万千瓦,汕尾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记者:杨镕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