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海龟也要洗澡?温度决定性别?到我国大陆海岸线上最后一张海龟“产床”大揭秘!

2024-03-03 15:09 来源:南方网

  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的海龟产卵繁殖地。每年6-10月的繁殖季节,都有绿海龟洄游前来交配、产卵,当地人称之为“海龟湾”(观看直播)。

  这里三面环山南面临海,沙滩坡度小,海水清澈透明、沙质松散均匀,环境优美而僻静,自古以来就是海龟产卵繁殖的理想之地。

  海龟具有洄游习性。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馆馆长周晓军介绍,每年5-9月,在保护区出生的成熟海龟会经过数千公里甚至上万公里的距离回到这里,上岸产卵。“一般而言,小海龟从出生到成熟至少需要25年左右的时间。”

  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海龟繁殖季的每天19时至次日凌晨4点轮班值守,并辅助使用监控设备,为海龟妈妈顺利登陆产卵保驾护航。“如果海龟选在容易被海水淹没的地方下蛋,我们会把蛋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大约60天后,小海龟就会从沙里浮出。”周晓军说。

  你知道吗?小海龟的性别并非由染色体决定,而是由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决定。当沙坑内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海龟卵就将会孵出雌性海龟;低于30摄氏度时,孵出的就是雄性海龟。然而,全球变暖加剧正在让海龟界变成“女儿国”,所以调节沙坑温度、人工干预海龟性别是目前海龟保护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海龟为产卵挖的坑深达60厘米。每窝海龟蛋通常100多只,间隔半个月又生一窝”,周晓军谈到,刚出生的幼龟非常柔软脆弱,一只海鸟甚至一只小螃蟹都能要命。野外孵化的幼龟,存活率只有1‰。为了提高幼龟存活率,保护区开始探索室内孵化、野化训练等人工干预技术,人工养殖的小海龟成活率则可达到90%。

  据统计,从1985年保护区成立至今,累计保护野生海龟上岸产卵超过8万枚,孵出小龟近7万只。不管是人工繁殖,还是海龟出生后养育,这里的“护龟人”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由于非法捕捞、海洋污染、栖息地破坏等原因,海龟正面临灭绝的风险,世界上七种已知海龟大都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濒危和极度濒危物种。“海龟喜欢捕食水母,视力不好的海龟误食海洋中的塑料袋,因无法分解代谢,无法排泄而致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小力为海龟作贡献,从不乱丢弃垃圾做起。”周晓军在此呼吁。

  海龟是热带动物,惠州地处亚热带,冬天的气温对海龟来说不够舒适。“海龟也会感冒,像人一样流鼻涕,也需要吃药治疗。”周晓军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冷知识”。对此,保护区在海龟救护中心设立了5000平方米的大棚养殖区,内部温暖舒适,人工繁殖的海龟和救助的海龟都在这里饲养。

  大棚养殖区是游客止步的区域。记者一进入大棚就觉得暖和了不少,还能闻到浓浓的海腥味,映入眼帘的是数十格方形池子,里面养着品种不一、体型各异的海龟。

  看到保育员过来,几只绿海龟颇有灵性地凑到了池边。周晓军说:“海龟通人性,能认得喂养它的人。”

  海龟吃什么?据介绍,幼年绿海龟比较偏向肉食。保育员会将鱿鱼和鸡蛋煮熟后捣碎了喂给刚出生的小海龟,稍大一点的海龟主要食用技术团队研发的由鱼肉为主要成分的饲料。而成年后的绿海龟则改为素食,以海草和藻类为食,从而导致大量色素在它们体内积累,脂肪呈绿色,因此得名。

  玳瑁是海龟家族中最负盛名的美丽代表,有着褐色和深黄色相间的叠瓦状斑斓花纹,嘴呈鹰嘴样。记者播撒了一把饲料,玳瑁海龟优哉游哉地张口品尝,不争不抢。

  2017年,保护区首次成功攻克绿海龟全人工繁育技术,诞生了我国第一只全人工繁育的绿海龟宝宝。同时研发出人工繁育生境营造及调控、繁殖诱导等技术,选育并储备亲龟超过100只,在养海龟约4000余只,为海龟放流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守株待兔”式的被动保护到“主动出击”式的大规模放流,我国海龟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保育员需要定期为救护的海龟检查身体、换药换水,并为海龟洗澡,清除它们背甲上的海藻或青苔,这有利于绿海龟快速康复和成长。

  保护区还设立了海龟科普长廊、海龟驯养中心,公众可以了解海龟与海洋环境方面的知识。在驯养中心内的海龟馆,游客可以隔着玻璃近距离观赏海龟。

  进入馆内,犹如在海洋里浮潜,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惊呼海龟们的庞大身形。水族箱模拟了海洋生态环境,周晓军介绍到,“为保障海龟们健康成长,里面的海水几天更换一次。”

  海龟在水族箱里游弋,有的向我们迎面俯冲游来,有的玩叠罗汉,有的互相追逐……大海龟们憨态可掬,上演的动作引得游客纷纷拍照打卡。

  近年来,通过宣传人们保护海洋动物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受访游客表示在这里不仅能零距离接触这些可爱的海龟朋友,还学习到了海龟的种类、分布和成长历程等丰富的知识,更加意识到不能随意在海边扔垃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周晓军补充到,公众如遇到受伤或搁浅的海龟,应第一时间拨打110,由公安部门联系有关部门对海龟进行救助,“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海龟保护的工作。”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杨政芳 黄楠 高燕萍

  摄像/剪辑:张瑞霖

  校对:陈学德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