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诺奖得主在大湾区怎么“搞事业”?

2023-10-12 14:33 来源:南方+ 刘汉能 李秀婷 等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克劳迪娅•戈尔丁。至此,2023年诺贝尔奖全部揭晓。

  同一天,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伯纳德·L·费林加带来了一场讲座,并揭牌了以他命名的“费林加诺贝尔奖创新实验室”。

  诺贝尔奖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奖项之一,诺奖得主也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像费林加这样的诺奖得主,有不少人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搞事业”。

  一边是顶级科学奖的获得者,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一边是充满创新活力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吸聚着全球高水平人才。两者碰撞,擦出了什么火花?

  既担任名誉教授,更合作开展研究

  邀请诺奖得主来校开讲座并聘为荣誉教授,是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与诺奖最易实现的一种“结缘”。

  在人文社科领域,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勒·克莱齐奥受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荣誉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是暨南大学讲座教授,2016年还获聘该校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

  在理工医科领域,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伯纳德•L•费林加被聘为华南师范大学名誉教授;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受聘成为深圳大学医学部特聘教授。

  诺奖得主与粤港澳大湾区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1993年至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一直担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至今已有30年。杨振宁几乎全过程见证了东莞理工的发展,还频频出现在开学典礼上,与学生分享学习、科研经验和人生感悟。

2012年,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庆祝建校20周年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官网)

2012年,杨振宁在东莞理工学院庆祝建校20周年大会上作主题发言(来源:东莞理工学院官网)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受聘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他接受了中山大学派遣的多名研究人员前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学习并参加AMS装置研制、调试、数据处理等工作,为中山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近年来,诺奖得主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不少高校与诺奖得主共建实验室、研究院,开展实质性的科学合作。这些实验室、研究院所,往往都是以诺奖得主的名字命名。

  早在2016年,国内首个诺奖得主命名的研究机构——格拉布斯研究院在深圳落地,由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伯特·格拉布斯合作建立,格拉布斯担任研究院荣誉院长。

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合作建立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南方科技大学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合作建立的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同年,澳门科技大学与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埃尔文·内尔共建“埃尔文·内尔博士生物物理与中医药研究室”。在此基础上,4年后,埃尔文•内尔博士生物物理与创新药物实验室成立。

  深圳大学的诺奖级实验室——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于2019年成立,并在大鹏新区成立转化中心,围绕消化疾病的临床需求开展研究,实现消化疾病的精准、高效诊疗。

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大鹏中心(来源:网络)

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大鹏中心(来源:网络)

  在诺奖得主领衔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成立了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等3个研究院。2018年,该校还开设了“诺贝尔班”,为优秀本科生配备包括诺尔贝奖得主在内的世界一流导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揭牌仪式(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揭牌仪式(来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

  “引进这些诺奖得主,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带来的研究团队,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把研究成果辐射到教学上。”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说,研究院的成立,“不是我们特地去引进诺奖获得者,而是他们已经在校工作,有了一段时间的科研合作,时机成熟,自然而然地建立研究院”。

  同样与诺奖得主合作成立实验室的高校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至今,深圳已挂牌成立13家诺贝尔奖(图灵奖)科学家实验室。

  “共建实验室,双方会达成协议,权责更加明确,这是值得鼓励的做法。”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说,诺奖得主带着项目、课题进入实验室,更有助于提高大湾区高校的科技水平,也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合作最“热门”

  在引进诺奖得主开展的研究合作中,哪些学科领域最“热门”?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研发领域,是大湾区高校与诺奖得主开展合作的最高频领域。

  代表案例即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诺奖得主合作设立的3个研究院,都属于生物医药范畴,研究方向分别涉及计算结构生物学、生物医药技术基础、癌症和传染性疾病诊治的精准医疗等领域。

  不难理解,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领域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自然成为大湾区高校竞相“逐鹿”的“赛道”。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聚集的重要区域,产业基础完备,实力领先。广东在“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打造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即是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代表。

  借助诺贝尔得主“加盟”,这些研究院所的科创水平往往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

  2011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朱尔斯・霍夫曼因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而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2013年,广州医科大学与法国合作共建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由霍夫曼担任名誉所长,领衔从果蝇到人的天然免疫调控等方向的研究。

诺奖得主霍夫曼在广医霍夫曼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做汇报(来源:广医霍夫曼研究所官网)

诺奖得主霍夫曼在广医霍夫曼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做汇报(来源:广医霍夫曼研究所官网)

  近年来,该研究所取得了不少亮眼的成果,在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广州医科大学免疫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显然这与免疫研究所的成绩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有不少其他领域的诺奖得主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合作开展研究。

  2016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赫克曼与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合作,在四川绵竹开展了留守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调查,研究父母教育缺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赫克曼不仅担任项目的顾问,亲身参与到调查问卷的设计当中,他的博士还曾两次随课题团队赴绵竹16所学校,历时数月积累了近万份一手数据。

  2022年2月,团队合作形成的论文正式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PNAS,论述了关于儿童非认知能力科学测量方式的研究成果。

  大湾区对诺奖得主的吸引力在哪?

  为了吸引诺奖得主“凤栖梧桐”,广东不少地市放出了各种“大招”。

  今年9月,东莞将特级人才的购房补贴从原来的250万提高到了1000万,引发了社会关注。其中,特级人才的标准就包含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深圳在2018年就公布了《深圳市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组建管理办法(试行)》,引进仍活跃在科研一线的诺奖科学家,组建相关实验室,提供最高一亿元的科研资助。

  大湾区对这些顶级科学家的吸引力绝非只有“真金白银”。

  “大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卢晓中认为,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具有天然的区域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大批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

  近年来,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科学项目不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大湾区对海内外顶尖科学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诺奖得主也看到了大湾区的发展潜力。“中国创业者也好、外国的创业者也罢,珠三角都是他们创业的一方沃土。”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曾这样评价道。

  高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力军,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集中交汇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将如何更进一步加强与诺奖得主的合作?

  卢晓中建议,大湾区高校尤其是广东高校要在与诺奖得主的合作中,交流探讨教学、科研理念,进一步探索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诺奖得主。

  南方+记者 刘汉能 李秀婷 见习记者 吴雅楠

编辑:陈榕   责任编辑:杨格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