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南方网 > 新闻 > 广东精选

白海豚误入广州内河6天:亟待救助,却难寻踪迹

2023-11-11 21:01 来源:南方+ 杨琼 欧阳胜勇 徐勉 等

  11月10日下午,在广州金沙洲大桥下寻找中华白海豚的市民再一次发现,中华白海豚似乎又“消失”了。

  如果人们接连数天发现的中华白海豚是同一头个体,那么,这头中华白海豚目前已在淡水区域停留将近6天时间,而中华白海豚在淡水环境下一般只能存活10天左右。因此,在城市河道内发现其踪迹时,这并不意味着一种幸运或惊喜,对于中华白海豚而言,更是意味着危险。

  误入内河的危险

  如今,距离人们11月在广州河道内看到中华白海豚已过去6天。

  第一天是在6日下午,珠江大桥西侧的水域;接着是在7日,中华白海豚在增埗河河涌内逗留了大半天时间;继而是8日,人们在与增埗河交汇的石井河河道发现了中华白海豚;9日傍晚至10日下午,人们在金沙洲大桥附近水域发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随后,似乎又难寻其踪迹了。

  不少市民关注着出现在河道的中华白海豚的最新情况,从一开始的惊奇到担心。有爱好动物的市民专门来到石井河边寻找中华白海豚,她说:“现在白海豚又不见踪迹了,希望它能自己平安回到珠江口。”但不少市民对此并不持乐观态度,中华白海豚所出现的河道距离入海口较远,人们对出现在河道的中华白海豚的生命安全表示担忧。

  中华白海豚并不是来广州“做客”,而是误入。

  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希曾指出,这应该是一头老年个体。陈希表示,对于海豚出现在河道的原因,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条中华白海豚在追逐鱼群的过程中游进河道;二是可能中华白海豚身体情况不好,因为某些疾病的原因导致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遭到损坏,从而造成海豚无法判断方向。

  据悉,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海、广西北海、福建厦门附近海域。中华白海豚属于“近岸型”海豚,主要栖息于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咸水中。

  若长时间受困于内河,中华白海豚会因为不适应淡水环境而出现皮肤感染,进而影响内脏器官的正常工作。当白海豚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会非常紧张,极大地消耗着体力,导致抵抗力下降,会进一步加剧其感染和受伤的风险。

  9日至10日,在中华白海豚出现的金沙洲大桥下的江域,停泊着数量较大的游艇,不时还有大的货船经过,这对中华白海豚的游动甚至安全造成影响。

  追踪之难、救助之急

  对于中华白海豚误入淡水区域,有网友呼吁,应当完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白海豚误入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救助。

  抢救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一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常用的人为引导,二是捕获放归大海。连续数日,多个职能部门对误入广州河道的中华白海豚进行追踪、监测:比如,在10日,市民在金沙洲大桥总会看到渔政船跟随着中华白海豚,在渔政船的不远处,有时能看到中华白海豚浮出江面的瞬间。

  更早之前,7日至8日,中华白海豚现身于增埗河和石井河段。有专家在7日晚观测该中华白海豚的情况时表示,“虽然其游到比较浅的河道,但它在水下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换气频率不高,说明目前它的活力相对较好,情况相对比较正常。”

  8日,有关职能部门曾尝试利用该段水域水浅以及退潮等有利条件,引导白海豚游至水浅区域并实施救助。当天下午,在河岸边,救助人员已准备好渔网等设备。现场有渔政船用引导的方式试图让海豚往水浅的区域游去。一直到当天晚上7时,中华白海豚仍未游至计划的捕捞救援水域。因天色暗下来,抓捕救援海豚的工作当天难以继续开展。

  但在9日上午,中华白海豚又消失在石井河和增埗河段的河道。直到9日傍晚,才有市民再次在白云区儿童公园岸边拍到白海豚浮出江面的身影。这片江域宽度近千米,金沙洲大桥便在此处,东边是罗冲围、同德围,西北边是金沙洲,西南边则是佛山南海区黄岐。

  相较于前两天中华白海豚所出现的增埗河、石井河,金沙洲大桥下的江面更加宽阔、水势很深,还位于2条珠江支流的交汇点——一边是流向罗冲围方向,一边是流向佛山黄岐和荔湾坦尾方向的珠江西航道。

  仍在追踪白海豚的动向,呼吁市民报料

  在10日中午12时至下午2时左右,记者目击到,中华白海豚在该片江域的活动范围至少有2公里,中华白海豚也曾数次来到金沙洲大桥下的珠江支流交汇的水域地带。一艘渔政船则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跟随着这头中华白海豚。

  而在当日下午4时左右,退潮的时候,数艘渔政船往罗冲围方向驶去。多路记者在金沙洲大桥下、罗冲围处观望许久,也未能再次发现中华白海豚的身影。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中华白海豚又不见了踪迹。

  目前,有关职能部门仍在追踪中华白海豚的动向,但市民的报料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

  对此,陈希解释道,该白海豚潜水时间长,渔政船在其身后跟着的时候,中华白海豚有可能从船底或者旁边快速游走。一旦再次发现中华白海豚的位置,有关职能部门会根据实际的水深浅等情况,在保证人和动物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救援。还有专家指出,引导中华白海豚的难度非常大,特别是活动区域不固定的白海豚,加之内河河道比较复杂,支流较多。

  如何及时救助误入河道的中华白海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是追踪海豚踪迹之难,另一方面是在河道展开救援之难——人们很难掌握准确的位置,若要在珠江水域对中华白海豚进行安全地捕捞救助工作更是难以开展。在救护过程中,救护人员所采取的措施都需尽力减少对它的伤害。

  多名专家和专业救助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过往对误入内河的中华白海豚的救助情况来看,救助成功率不高。

  记者梳理发现,广东曾有多次白海豚误入河道的事件发生。2015年10月,一条中华白海豚出现在广州荔湾芳村码头附近的珠江水域。2017年2月1日,误入江门台山内河多日的一头中华白海豚老年个体虽经救援,但仍于10日晚去世。2019年8月,江门台山端芬镇内河发现中华白海豚,在经过多日救护后未能成功返回大海,最终死亡。2022年9月,在广州流溪河白云段,一条中华白海豚也现身内河。

  【文字】南方+记者 杨琼 欧阳胜勇 徐勉

  【摄影】南方+记者 董天健 梁钜聪 石磊 钟志辉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