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李润芳 实习生/张倩)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海洋牧场等十个领域的金融支持做出具体安排,强调全力保障重点领域金融需求,充分发挥金融资源要素保障作用,全力推动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落实到县镇村。
在加大对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方面,《方案》提出要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鼓励采用银团贷款、联合授信、投贷联动等方式进行项目融资,有效满足县域交通、供水、能源、物流、防灾减灾等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强化对功能型国有企业金融支持,为县域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空间开发等提供合适融资渠道。
在强化产业有序转移资金保障方面,《方案》提出做好对广东省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和产业转移项目的金融服务,为广东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基金项目提供配套融资。鼓励珠三角地区银行机构对本地产业转出项目给予贷款授信,或联合转入地银行机构通过联合授信、银团贷款、系统内分支行合作,对产业转移项目共同提供信贷支持。
在加大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资源投入方面,《方案》提出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建设,为县域各类园区平台定制综合授信、专项融资、资金结算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提供特色化、高保障的县域园区“一揽子”保险服务。加快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积极开展订单、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业务,加强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金融支持。
在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专属金融服务方面,《方案》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在沿海14个地市、45个县(市、区)设立海洋金融“蓝色网点”、海洋牧场金融服务中心,建立健全覆盖海洋种苗、装备制造、饲料、养殖、加工、物流等全链条的信贷保险产品体系,积极参与开发“蓝色”碳汇相关金融产品。探索创新海洋牧场领域“共保”服务模式,提升长期稳定的风险分担能力。
在强化支持乡镇发展的金融服务方面,《方案》提出强化对乡镇居民养老、托育、休闲等公益性活动的保险等金融服务,推动各地为老年人群开展意外伤害综合保险统保,提升乡镇老年人参保覆盖率,积极发展投保门槛较低、核保简单、价格实惠的普惠型养老、医疗人身保险产品。推动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实现基层移动支付应用乡镇全覆盖。
在创新支持乡村建设的金融服务方面,《方案》提出探索加强对农村厕所革命、农房改造、农村“赤膊房”美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为承接乡村建设小型工程项目的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定制小额贷款,推广美丽乡村贷、农房风貌贷等产品,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在强化粮食、重要农产品保供和种业振兴的金融支持方面,《方案》明确要持续加大粮食重点领域信贷投入,加大对种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将油茶保险纳入省级财政补贴险种,在所有产粮大县推广水稻完全成本保险,支持有条件地区积极开办种猪、水产育苗以及蔬菜、油料、特色水果制种保险,纳入地方政策性特色险种予以补贴。
在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金融服务模式方面,《方案》鼓励银行机构在承贷主体、贷款利率、贷款期限上给予差异化倾斜支持,主动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国家级试点项目,探索高标准农田经营权质押贷款模式,研究优化项目收益优先用于支付项目费用和偿还项目贷款的路径措施。
在支持农民稳定增收致富方面,《方案》鼓励银行机构开发针对进城务工新市民、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信贷产品,投放“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贷款支持农民技能培训,为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农村创业创收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在创新支持绿美生态县域建设的金融服务方面,《方案》提出加大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复制推广力度,开展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林权、公益林补偿收益权、碳汇预期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推动与碳排放强度、碳减排量等涉碳指标挂钩的转型金融产品在更大范围、更多场景落地,积极探索碳汇价值保险、城市景观林保险、古树名木救助综合保险、林木种苗保险等特色险种。
《方案》还指出,要培育县域地区有效金融需求、建立“项目清单+政府部门+协会”模式、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加强数据汇聚共享和数字化支撑、完善农村资产抵质押配套机制、优化县镇村信用生态环境,为金融支持落地提供配套措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