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岸,碧波万顷的海面上,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硕大的钢管桩依次深扎海底。未来,黄茅海跨海通道将沿着这些管桩所搭建起来的钢栈桥,直达天际。
今年6月初,全长约31公里的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开工,它与港珠澳大桥、西部沿海高速共同构成“香港—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将珠江口的核心影响力向西岸延伸。
此时,距离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刚好三周年。3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加速,发展日新月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从全局高度为大湾区发展擘画蓝图;广东发布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各地各领域的细化举措层出不穷……愿景清晰可见,建设稳步推进。
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南沙大桥相继通车,深中通道全面开建,世界级机场群改扩建升级,港口群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内联外通的快速交通网络越织越密。
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不断实现“零”突破,各地创新创业平台纷纷涌现,金融互联互融助力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受国际疫情影响的全球贸易阴云笼罩下,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活力更加彰显。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广东对内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对外加快与海峡西岸、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对接融汇支撑区。
在波澜壮阔中国梦的宏大叙事里,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其中的闪亮篇章!
互联互通 筑未来发展脊梁
6月的南方炎夏,骄阳似火。
同样火热的还有大项目建设现场。6月30日上午,广湛高铁、梅龙铁路全线开工动员会分别在湛江、梅州举行,广东离“市市通350高铁”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就在两天前,6月28日,广清城际南延线工程也启动建设,意味着清远纳入广州30分钟经济圈。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铁网络交织成网,促进人流物流无缝衔接。
“在高速交通网络带动下,把当地资源和优势连接到整个区域发展大盘中,相融相促,实现区域经济高效循环。”广铁集团党校副教授金一兵表示。
如果说快速交通网络带来的是区域间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等“超级工程”背后,则是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配置版图的重塑。
6月28日11时30分,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迈入“穿洋过江”施工新阶段,工程建成后,将惠及大湾区5000多万人口,并为香港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要有长远发展后劲,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必不可少。
6月29日,西气东输二线的天然气从西气东输清溪清管站源源不断地进入了深圳LNG外输管道,标志着西气东输深圳LNG外输管道项目顺利进气投产,奠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天然气互联互通的格局。
41.9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也为大湾区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在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一台台风机正在紧张安装中。按照规划,到2020年底前广东要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以上。
“海上风电是粤港澳大湾区可再生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领域。”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裴爱国说。
以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构建内联外通、高效衔接的基础设施网络,撑起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深化改革 注入发展新动能
刚落幕的“云”广交会上,格兰仕搭载自主芯片的智能微波炉、位于顺德的工业4.0示范基地在直播中亮相,向全球客商展示了大湾区企业的全产业链实力。
疫情冲击全球贸易,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逆境中彰显韧性。
格兰仕前4月在北美市场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约20%,美的一季度海外订单同比增长超25%,TCL平板电脑一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78.2%……“云广交”上湾区新力量崛起,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面对复杂局势,改革创新从未停歇。
4月,横琴发出首张港澳建筑企业进入内地经营许可的《营业执照》,中国建筑工程(澳门)有限公司“领证上岗”。“这极大促进了企业深耕大湾区市场的信心。”该公司副总经理钟斌说。
6月底,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便利化。
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5年多来,不断推进与港澳经济民生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其中超1/3的土地面积规划建设了专门的粤港澳合作园区和居民社区,对港澳金融、法律、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开放实现一系列“零”的突破。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为大湾区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最近,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接连宣布,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与华南师范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全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成立于2018年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在多个新材料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三项工作入选中科院2019年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
出台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的若干规定,实现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过1亿元;国家超算广州中心服务港澳用户近200家,中国散裂中子源、广东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粤科汇)对港澳开放共享……
粤港澳三地创新资源加快集聚,推动大湾区在更深层次上拥抱科技创新,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联动发展 拓全面开放格局
与海南自由贸易港遥相呼应,背后是泛珠三角区域的广阔腹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呼之欲出。
强化珠三角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速成型。
广州以新担当新作为焕发城市新活力,总投资达500亿元的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落户南沙,立志培育世界一流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深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指引》,加速推进七大重点平台建设,发挥“双区”效应。
为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我省相继在先进制造、信息网络、新材料、再生医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启动建设三批共10家省实验室,并采取“核心+网络”建设模式,既突出珠三角、又兼顾粤东西北。其背后正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科技资源均衡优化配置的重要布局。
巴斯夫广东新型一体化基地项目启动建设、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云开工”、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云签约”、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云投产”……重大石化项目相继布局广东沿海,串起一条加速崛起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带。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区域联动发展走向深化。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印发,海南省政府代表团考察交流首站来到广东,商谈粤琼两省深化合作事项。“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集中地,可为海南自贸港提供支撑和加速的作用。”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说。
继去年出台《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后,广西又制定2020年“湾企入桂”工作方案,提出建链、补链、强链重点发展九大产业集群,全面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八大产业及深度融入大湾区六大产业。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5月9日,华南地区首趟行邮包裹专列从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基地启程;5月19日,“穗满俄”中欧班列首列进口货物回程班列抵达广州;6月20日,广州首列国际邮包——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发运……越发频密的班次、更加丰富的货物种类,昭示着粤港澳大湾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向往来不断深化。
潮涌南海风帆起。这里曾见证国家民族的百年沉浮,未来也定将记录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盛世华章。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刘倩 昌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