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郑慧梓)7月1日一早,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外,等待入馆参观的观众已经在入口处排起了队。
馆内,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档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手写稿等珍贵史料文物,正向驻足观看的市民讲述百年前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历史。
如今,距离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改扩建竣工开馆已经过去一年。
2021年6月20日,改扩建后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开放,以更大的场馆面积、更丰富的展陈内容、更先进的数字科技展陈方式,展示中共三大波澜壮阔的辉煌历史。
一年来,约30万人次走进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场馆累计接待参观团体约5000批次,讲解2000多批次。线上线下共开展活动331场,其中线下活动298场,参与人数29.93万人次;线上活动20场,参与人数4291.64万人次,巡展13场,参与人数25.88万人次。
“红色场馆有着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谢莹认为,“对于市民来说,他们可以在这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广州城市历史。”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退休干部陈玉环见证了场馆从落成到改扩建的全过程,“2006年落成的时候,纪念馆的面积很小,改扩建后展厅面积多了一倍,增加了文物和史料,纪念馆不断升级进步,文博事业也在朝前发展。”
场馆和展陈服务升级完善,红色精神以此为阵地,代代相传。
每次走进纪念馆,中共三大代表阮啸仙的孙子阮钦彤总要在爷爷的照片前驻足,“我爷爷的生命很短暂,牺牲的时候只有37岁,但他活得精彩。虽然除了两封家书,他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但是他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们的家人,鼓舞着我们的后代。”
东山培正小学学生薛钦如和张梓荷在纪念馆内参加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点燃理想之光”青少年研学活动,担任志愿者讲解员。在不断向观众介绍展品的过程中,她们同样一遍又一遍地重温那段红色历史。
在薛钦如看来,“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和深具标识性的城市文化符号”。
“担任志愿者讲解员介绍展品,不仅让观众们更加铭记这段历史,我也在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张梓荷说,“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宣传革命故事及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争当新时代好少年。”
“如今,纪念馆已经成为省市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作为红色旅游案例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瑜梅说。
她表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州重要的革命史迹点,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功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