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三点,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持续提升健康素养,着力增进全民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参加了发布会,并介绍了广东省中医院“持续提升健康素养 着力增进全民健康”相关经验做法。
记者:请问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工作中,公立医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如何激励医务人员投入到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中?怎么样促进卫生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谢谢。
张忠德:
作为公立医院,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倡导健康新理念、培育健康新文化、引领健康新生活,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传播体系,在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中发挥“龙头”作用,引导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和平时工作中向患者、向公众宣讲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职责。
第一,搭平台、建机制,营造健康传播新气象。医院党委坚持以国家战略为尺,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传播平台,强化激励机制,适度奖励先进,激励引导医务人员在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工作中积极作为、发挥作用。
第二,建队伍、拓阵地,打造健康传播新矩阵。发挥名医名家优势,组建专业队伍,发出权威声音;整合学科专科资源,构建“医院—专科—专家”三级自媒体科普平台,提升健康科普的传播力、影响力。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组成的健康科普传播队伍,去年一年开展健康科普直播475期,受益人超过1300万人次。
第三,强特色、塑品牌,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公立医院要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健康促进品牌,培育健康新文化,促进卫生健康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广东省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与特色,我们策划了《二十四节气中医养生歌曲》《小儿健康100问》等短视频,开设了《每日一膳》《德叔医古》等专栏,启动“生活中的中医智慧”健康促进行动,把中医健康养生的理念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面去。谢谢。
记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过程当中,中医药文化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谢谢。
张忠德:
中医药文化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蕴藏着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强身健体的智慧。广东省中医院致力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独特作用,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有以下几个方面做法。
一是坚持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我们牵头成立“岐黄护苗 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二是坚持健康守护让“老人”幸福。我们联合民政部门探索打造中医药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范式,引导优质中医资源融入到养老服务。
三是坚持健康促进向“基层”覆盖。我们推广覆盖“省-市-县-镇-村”的中医药“防-治-康”方案,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乡镇卫生院重大疾病的筛查能力、乡村卫生服务站常见病的认知能力。
运用中医药指导养生保健,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顺应自然。把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作为维护健康的基本素养和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地域、季节、节气和时间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和情绪,比如说现在是芒种节气,人体心气升发,暑重湿重,这个时候要注重心的养护,还要注意清暑、祛湿、润脾。
二是动静结合。我们要找到劳逸结合的平衡点,动静有度,在运动、工作、休息之间找到平衡,或者快速恢复平衡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生活的需要,保持身心和谐健康。
三是要平调脏腑。我们知道,脏腑讲究“和”与“平”,我们可以通过精神养护、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以及一些非药物疗法,或者适度用一些辅助的药物疗法,使我们的脏腑能够调和,保持机体阴阳气血平和,达到“五脏和而不病”的状态。谢谢。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