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金融机构重回广东县域市场,县镇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

2024-03-29 08:16 来源:南方日报

农行广东省分行驻韶关翁源官渡镇的金融助理为当地农民销售红薯拓宽思路。受访者供图

农行广东省分行驻韶关翁源官渡镇的金融助理为当地农民销售红薯拓宽思路。受访者供图

  “可以查存款、兑换外币、办理定期等金融业务,还可以查询公积金、社保,申请高龄老人津贴,实在太方便了。”3月10日上午,清远中行首家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点在连州市连州镇龙咀村村委揭幕。当天一早,村委门口就挤满了前来办理金融业务的村民。

  金融服务点开到村里折射的是金融机构加速从“县”出发,瞄准“镇”能量,重新踏上“返乡”路带来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金融机构收缩战线大幅度撤离县域市场。而今,在“百千万工程”牵引下,广东的金融机构重修县域金融“水利工程”,掀起了加速“返乡”的热潮。广东形成层次分明、优势互补、专业专注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引动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振兴田间阡陌。

  机构掀起“返乡”热

  3月正值春耕好时节,在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惠州亚维浓生态园的农业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目前正是育秧的时候,我们既要购置春耕物资,又要完善大棚设备。”亚维浓生态园负责人为一年的收成盘算着新计划,却也为资金发愁。

  恰如及时雨,春节一过就入村的农行春耕服务团队解了他的愁。“不用到现场申请,就获得农行78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贷,可以大干一场了。”亚维浓生态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行广东分行向来是县域的金融主力军。近年来,该行已形成市市有专营机构、县县有专人专班、镇镇有金融助理、村村有惠农服务点的全覆盖综合服务体系。今年,该行更计划进一步加码。“在‘千人驻镇’的基础上,我们将增派百名干部到市、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交流挂职。”农行广东分行行长王大军表示,要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县镇村。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县域以下地区,国有大行逐渐撤并,各类金融机构网点及人员逐渐精简,资本市场基本没有、资金市场不繁荣,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难寻身影。

  如今,在南粤大地的县域走街串巷的不再只是“农”字头的金融机构。“下乡”几乎成为金融机构的新潮流。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头号工程”,让广袤的县镇村成为拼经济的主战场,金融机构也从中看到了新机遇。

  “农业产业走向企业化、标准化。特别是现代产业园建立起来后,产业贷款、交易结算等都大有可为。”与粤北的一名基层支行行长交谈,可以真切感受到“百千万工程”正给县域金融市场带来蓬勃生机。

  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获悉,当前广东各金融机构已成立209个专项工作小组、设立275个专业服务部门,县镇村基础金融服务100%全覆盖。

  重修县域金融“水利工程”

  “建行真的要到镇里来,要做农业吗?”3年前,建行江门台山支行客户经理李嘉琳走访客户过程时经常会被这样问。但现在建行已经成为广东县域市场的重要力量——2023年以来,该行涉农贷款已累计投放2200亿元,其中86个重点县域贷款增幅达20%。

  3月22日,建行广东省分行宣布进一步加大对县域金融市场的支持力度。“我们制定了45项县域乡村工作举措。”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张伟煜透露,将发挥优势资源重点支持86个富县、134个强镇和56个特色优势产业,从提升县镇村金融供给适配性、服务重点领域金融需求、强化配套保障和完善工作机制等四个方面打造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在退出县域市场多年、在县域以下区域缺少物理网点布局的客观条件约束下,下沉之路怎么走、如何找准服务的切入点,成为关键考题。

  “‘陌生’是客户和员工的共同感受。如何找回彼此的连接点,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家国有大行市级分行行长曾向记者表示,一开始很多同事对下乡营销感到抗拒,甚至不知道如何和村民沟通。

  挑战在方方面面都存在,甚至于车辆配备这样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困难。县域太大,各基层支行车辆配备有限,业务无法开展。上述行长告诉记者,金融机构重回县域市场,不仅需要从机构、产品到人员进行改造,更需要制度和资源保障,重构金融“活水”流入县、镇、村的“水利工程”。

  在机构内部,一场场内定制度、外强联系的组织变革悄然开启。如中行广东省分行出台县域金融行动方案,从体制机制、业务指引、产品服务、渠道建设、流程管控等方面提出具体方案,全面把握县域区域业务机遇;农行广东省分行建立了驻镇金融助理制度,向地方派驻了1000多名金融助理,为镇级政府提供金融政策解读和业务支持;工行广东分行启动了“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兴农联盟”,同时还深化科技赋能,开辟乡村线上服务新通道;省农信联社结合农村“户户通”信用体系建设,向各村选派了近万名金融特派员;中国人寿启动了镇级综合金融服务示范点工作,拟建立200个一门式办理、一站式综合全能服务平台。

  在全省的层面上,广东各部门、各级政府也充分发挥省直财政、国资力量,调动各类金融资源共同下沉。

  推动多支产业基金设立支持“百千万工程”,如恒健控股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设立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重点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项目;粤财控股与人保集团合作,设立产业有序转移基金,总规模120亿元,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和产业转移项目落地。

  建立“国家—省—市”等多级风险分担机制,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向县域下沉。截至2023年12月末,粤财担保在国担基金项下开展的支小支农融资担保业务,累计在57个县域中心城区落地规模超过96亿元、1.3万户次。

  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平台助农扶农作用,省农担公司在全省27个农业重点县设立县级办事处,切实扎根农业农村,深耕乡村金融服务市场。

  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开展光伏、风能等绿色能源租赁业务累计余额超900亿元。

  金融创新百花齐放

  “现在,银行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来了。”回忆起银行上门办理业务时的情景,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村民陈育生连连竖起大拇指。

  县域金融的春江水暖,企业感受最为明显。“以往,农业公司缺乏抵押物,很难获得大额贷款,发展起来总有点束手束脚的。”英德市嘉雁农业公司负责人温经理说,随着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对英德红茶等特色客群提高了信用贷款额度,英德市124家红茶企业获得超7300万元的授信,“金融活水将助力英德红茶闯出一番新天地”。

  不同于基础设施完善、已经建设好分工门类齐全金融服务的城市金融,县域、乡村地域分割明显,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参差不齐,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这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县域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一方面,珠三角和粤东西北不同县域之间的差异较大;另一方面,即使同属同一地级市,各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人口数量、村集体资产总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

  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各家银行都在找准服务目标、差异化经营上下足功夫。如依托不同地域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服务,从“荔枝贷”“南药贷”“陈皮贷”“金鲳鱼贷”“脆肉鲩养殖贷”“真猪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到“麻竹笋担”“红茶担”“蔬果担”“绿色农业担”“文旅产业担”“连樟担”等担保产品,还有“金柚险”“砂糖桔险”“鲍鱼险”等从“保价格、保收入到保全生产链条”的400多个特色农险产品,广袤的南粤大地正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阵地。

  不断下沉的金融服务,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了澎湃的金融动能。截至2023年末,全省122个县(市、区)贷款余额10.86万亿元;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22.8%;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政策性农房保险在全国率先实现100%覆盖。

  记者从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获悉,今年广东还将进一步强化县域强化金融人才培养。该局将推动银行保险基层机构与镇村两级干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等基层组织联动,培养一批熟悉“三农”的金融顾问、金融助理、金融联络员、金融志愿者等普惠金融服务队伍,走村入户进企摸查金融需求,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对镇村(社区)和涉农市场主体的覆盖面。

  南方日报记者 陈颖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李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