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在法国里昂闭幕。中国代表团再次登上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榜榜首,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赛场上大放异彩。
广东是我国最早参与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的省份之一。赛场上,广东技能小将拼技能、比脑力、秀绝活;赛场外,关于技能人才的“出圈记”不断上演。在世赛摘金夺银的“喧嚣”之后,世赛给广东以及国内其他城市人才培养留下的诸多启示,值得思考。
中国代表团在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再获佳绩。主办方供图
鼓舞:让更多技能人才被“看到”
时间回到1999年。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与香港共同举办的第一届穗港学生技能比赛为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打开了新思路。这项比赛是国内较早参照世赛模式、利用先进行业技术和标准来运作的规范化职业技能竞赛,也是穗港澳蓉青年技能大赛的前身。
“广东能较早接触到世赛与其开放包容、开拓创新的湾区基因密不可分。”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看来,在敢为人先的广东,技能人才工作诸多举措勇开先河,而世赛正是其技能人才培养的助推器。
自参加世赛以来,广东累计获得35金、16银、14铜和26个优胜奖。技能改变命运的故事在世界舞台上演:通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每个普通人都“能”!
2015年巴西圣保罗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手第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20岁的张志坤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也带“火”了家乡学子报考技工院校的热情。在张志坤回到家乡县城宣讲后,当年当地便有约400个学生报名技校。无独有偶,今年10月17日上午,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周芹妃回到母校——阳江技师学院、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参加“九月传奇,技能成就梦想”先进事迹报告会,场面一度火爆。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周芹妃。主办方供图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带着技能的“镀金”,众多新来者“入局”,技工院校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成为社会风尚。
随之而来的是,技能之“花”在南粤大地“竞”相绽放。近年来,广东打造了以世赛为引领,国赛为龙头,省赛为主体,行业企业、院校及地市职业技能竞赛为基础的多级赛事“练兵场”。在世赛的光环下,“上技校、学技能”从无奈之举已逐渐成为一种主动选择。技能人才也逐渐打破固有标签,在科研、创业等多个舞台大放异彩。
架桥:让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更适配
世界技能大赛既是世界技能健将同台切磋的最高舞台,也是反映全球技能进步趋势的窗口。2013年,黄鑫以人社部技术保障团专家的身份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赛场上,世界最先进的职业标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赛选手跟工人、跟企业从业者是没有区别的。”
在这种先进性下,世赛成了广东技工院校研究产业发展动向的长镜头。“世赛为技能人才培养链接产业发展需求搭建了桥梁。”全国人大代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表示,以前技工院校培养标准和企业用工标准无法有效衔接,而世赛技术标准远高于企业标准,以世赛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甚至为企业提质增效。
赛场内外,世赛在广东技工院校激起“千层浪”,最直接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图景下的“专业”之变。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该校成功将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等项目的世赛标准转化应用到10个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研发了一套将世赛标准转化为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技术路径,指导全国技工院校103个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
“技工院校创立的初衷是为企业生产培养后备人才。将世赛上产业最新的发展需求直接链接到技能人才培养当中,这对企业、学校、老师、个人都是多方共赢。”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摘金夺银为原始驱动力,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将“世赛标准”迅速融入技能人才培育的过程,为后续的产教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激荡起一个个足以影响产业发展的涟漪。
变化:呼唤更多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世赛,正在重新定义“技时代”。
“世赛要求一个人要同时具备多个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这也与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刚需相吻合。”据黄鑫介绍,电子技术项目选手需要干电路设计、电路调试、电路装配、嵌入式系统编程、电路故障查找与维修等五个岗位的活。
与世赛结缘十余年来,黄鑫在技能人才培养上逐渐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与技工院校探索搭建金字塔形的人才培养模式。金字塔的每一层都会对应行业相应岗位,学校针对每一层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而塔尖则是既会硬件又会软件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另一边,广东技工院校在屡获荣誉的同时也意识到,将技能大赛选手精英化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惠及更多技能学子,应当成为当下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一个世界冠军的背后应该站着成千上万的、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叶军峰认为,世界技能大赛带来的不单是世界第一的金牌光环,更重要的是带来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和技能人才培养手段,去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从而推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该校通过大力开展领航计划、启航计划、社会化培训等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把世赛标准转化成日常教材,为广东乃至全国输送高技能人才。
技能含“金”量增多,带来人才“质”的提升。广东省职业技能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世赛将国际先进的技能标准转化为本土的人才培训标准,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能教育存在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这是世界很多国家遇到的共同问题,也是世界技能组织的长远目标。
世赛“标高”推动学校“一头热”逐渐转变为校企“两头甜”:全省技工院校与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800多家大型企业深入产学融合,每年向社会各界输送毕业生超17万人,实现招生、就业两头旺。
机遇:传递更多中国声音
从“旁观者”到“领跑者”,中国的“世赛征途”走向何方?这是一个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共同回答的问题。
当地时间9月15日晚,作为下一届,即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举办地的中国接过世界技能大赛会旗,技能的火种从罗讷河、索恩河的交汇之地传递到黄浦江、苏州河畔,世界技能大赛正式进入“中国时间”“上海时段”。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前夕,中国代表团前往法国里昂国际学校进行“一校一队”友好交流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国与世界如何更好“双向奔赴”?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国家专家组组长雷鸣认为,要坚定文化自信,善于和勇于提出东方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更加积极地与西方进行沟通交流,在更多元的对话之中,真正实现“美美与共”。
“要把我们的经验优势转换成整个行业和技术上的优势,转化成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黄鑫近日获选为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首席专家,是首位成为该项目首席专家的亚洲人。在他看来,把更多中国标准、中国经验传递到世赛,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一花独放不是春,在“美美与共、相互成就”中,“一技之长,能动天下”也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吴依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