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2024-03-07 08:05 来源:南方日报 李秀婷 廖钰娴 等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图为日新月异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梁钜聪 摄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图为日新月异的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梁钜聪 摄

  编者按:每年全国两会,总有一些关键词频频出现在大会各类报告、建议提案和会场热议中,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讨论的焦点,也反映着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开设“热词圆桌”专栏,聚焦今年全国两会上的高频热议词,邀请代表委员进行对话交流。

  本期热词:新质生产力

  圆桌嘉宾

  高 文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

  王桂林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市科技局局长

  唐冬生 全国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副主席、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也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自2023年9月首次被提出,在2024年全国两会成为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最为关注的高频词。广东代表委员建议,要从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等方面着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发展新动能

  南方日报:对于“新质生产力”,您是如何理解的?

  唐冬生: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科技创新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高效能指生产效率提升,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效能的大提升;高质量就是高质量发展。

  高文:新质生产力,新在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核心要义是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向新的质态跃升。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为产业解决问题,包括立足现实解决“卡脖子”问题,也要提前谋划布局,解决未来产业里可能出现的、阻碍产业畅顺发展的问题。

  王桂林: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其中最根本的是实现“从0到1”突破的颠覆性技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缺大产业、大企业,但缺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必须向新质生产力要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一批能够突破“低端锁定”、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甚至实现技术反向输出的世界一流企业,方能实现从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向科技强国、经济强国、制造强国的转变。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有差距

  南方日报:目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要突破哪些制约?

  王桂林: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以及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科技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的过程,要由市场出题,让科技界答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需求方和供给方有效连接。

  在广州,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最近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全面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机制。

  唐冬生:我比较关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新型工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来看,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够,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原始创新动力缺乏。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总体不高,数字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仍比较缺乏。

  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有不小差距,特别是高端芯片、精密装备、基础材料、工业软件等领域,需要持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此外,未来产业前期投资大、时间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布局规划还不够清晰。

  高文:人工智能将是未来一个世纪的核心技术。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超级大国之一。但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高端关键部件、高精度传感器等方面基础薄弱,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算力资源短缺,高水平人才不足。

  从2018年起,我们在深圳建设鹏城实验室,围绕宽带通信、新型网络、网络智能三大主攻方向,集聚了由院士专家、杰出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等组成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切实肩负起国家科技创新和服务“双区”战略的重任。

  着重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您有哪些建议?

  高文:面对新一轮人工智能变革浪潮,要持续完善我国人工智能规划和政策体系,加强通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夯实基础软硬件生态底层基础。同时,也要加强数据、算力等资源的汇聚及共享,加强人工智能风险预判和治理体系建设,强化人工智能在服务企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我拟提交多份与人工智能产业相关的建议。其中就建议要加快培育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引导支持国内产业做大做强,并建议成立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唐冬生: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要精准布局,立足本地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着重打造一批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未来产业集群,如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等产业。针对传统产业,要集中有限的产业资金,加强整合,打造少数几个传统产业链集群。

  科技创新,优先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生态,引导创新型企业的生产数据与国内产业链融合,进一步优化数字所有权和使用权流转,通过大数据赋能创造市场需求。此外,要集中力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产业链提供丰富的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

  王桂林: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打通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路径。一是加快完善创业者到企业主再到企业家的成长链条,培育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险的创业人才,孕育一批科技成果转化践行者;二是完善企业育成链,培育一批研发投入高、产品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高科技企业,提升科技成果吸纳能力;三是完善成果转化链,建设一批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技术转移人才,搭建一批成果转化数字平台,实现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的高效匹配。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廖钰娴 钟哲 汪祥波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于艳彬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