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春来早。2月4日立春节气,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走在绿荫道上。春风拂绿,碧波涟漪,野鸭、鸳鸯在湖面戏水觅食,画眉在木棉树上婉转歌唱,举着相机的市民,尽情记录着春天的热闹。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冰岛虞美人花海吸引游人驻足留影。
海珠湖畔的美人蕉。
2月2日,在世界湿地日中国主会场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18处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下称“海珠湿地”)、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在列。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美好栖息地,更是显著改善了超大城市的人居环境。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植被繁茂,飞鸟蹁跹而舞,在车水马龙的广州城市中心,一片湿地维系着城市与自然的平衡。步入广州海珠湿地,黑翅长脚鹬嬉戏打闹、北红尾鸲萌趣可爱、白眉鸭成群结队……生机盎然的湿地生态景象映入眼帘。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春季时灰椋鸟在枝头上停留。梁钜聪 摄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只鸬鹚闯入了鹭鸟岛苍鹭们的领地内展翅拍翼。
广州海珠湿地是中国超大城市中心规模最大的城央湿地,出则繁华,入则自然。地处超大城市中轴线上,却通过极具岭南特色的垛基果林生态系统创造大片城央绿色空间。
每年3月前后,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石榴岗河沿岸3.2公里的宫粉紫荆花绚丽绽放。
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雁来栖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海珠区穗花幼儿园的十多位小萌娃进入湿地公园认草识花。
通过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广州海珠湿地总结出一套城央湿地修复模式与技术,突破了城央湿地鸟类栖息地构建的技术瓶颈,让湿地鸟类种群不断壮大,生物多样性取得显著提升。
招潮蟹在湿润的土壤内活动。
广东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一只变色树蜥在树干上爬行。
在广州海珠湿地发现的昆虫新物种“海珠斯萤叶甲”(实验室显微镜拍摄的标本照)。
如今,这片占地1100公顷的“巨无霸”城央湿地,不仅成为多样生物的美好栖息地,更是显著改善了超大城市的人居环境,使广州在城市快速扩张中保留了珍贵的生态空间。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晚霞美如画。
深圳湾东北部,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沿着海岸线浩荡生长。在这片复杂的生态系统里,藏着一个奇妙共处的生物大家庭。招潮蟹探出脑袋横行,挥舞着大螯彼此问候;大弹涂鱼默默地展开背鳍,跳起属于它的舞步;滩涂地上,千姿百态的鸟类呆萌觅食;海水漫过,五光十色的贝螺虫藻争相亮相……
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每年都有大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前来栖息。 南方+ 龙达洋 拍摄
据统计,2022年全球有6162只黑脸琵鹭,深圳湾有369只,约占全球总量的6%,是全球第三大黑脸琵鹭栖息地。
红树林的根系十分发达。图为表面根。
弹涂鱼在觅食。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是全国唯一处在城市腹地、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与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隔水相望,共同组成了后海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户外课堂搬进了湿地保护区,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动物,接触大自然,加深对湿地的了解,激发保护湿地的自主意识。
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数以万计的候鸟提供越冬地和驿站。
陆地之上,水行之处,谓之湿地。从古至今,湿地犹如一幅幅温婉细腻的诗意画卷,铺陈在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之中。作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广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不断推动广东湿地保护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湿地保护“广东样板”。
深圳学生走进广东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湿地保护理念。
木榄。
开花期的秋茄。
截至目前,广东省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已扩大至6处,越来越多的守护力量正行动起来,为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筑起一道防线。
海芒果。
红树植物树皮中的单宁遇空气后氧化变红色。
拍摄: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朱洪波 梁钜聪 符超军
文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张迪 邵一弘
设计: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谭唯 潘洁
编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龙达洋
校对:曾慧雯 杨远云
通讯员: 谢惠强 胡柳柳 鹿向荣 白剑秋
审核:张由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