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一国两制”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牢记嘱托谱新篇

2022-07-01 07:44 来源:南方日报 李凤祥 唐子湉 曾美玲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维港两岸,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飘扬,街头喜庆气氛浓郁热烈。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抵达香港,出席将于7月1日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指引着我们推进“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拉开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序幕。

  五年来,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发布以来,大湾区建设日新月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碧海变通途,广深港高铁将香港与国家高铁网串联,“跨境理财通”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港澳居民在湾区内地城市生活更加便利……广东举全省之力,携手港澳推动总书记、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回顾这五年工作,最令人兴奋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感慨万分。“未来五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期待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信心满满。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粤港澳将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推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加快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1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

  伶仃洋千帆竞渡,珠江水奔流不息。

  历经千万年冲积,塑造出今日粤港澳海陆格局,这里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有良田鱼塘、深湾大港,自古以来物阜民丰、商贸昌荣,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善弈者谋势,善治者谋全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中央先后于2019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2020年发布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1年出台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方案,不久前又印发了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

  念兹在兹,殷殷重托。一年一个重大利好,总书记的高瞻远瞩与战略擘画,镌刻在大湾区建设的每一步、每一程。

  “粤港澳大湾区”连续6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各部委密集出台支持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等多项重要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有条不紊、积极稳妥推进大湾区建设。

  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广东持续激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澎湃动能。

  “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铭记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2017年增8家,广东高新技术企业超6万家,比2017年净增2万多家。

  “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感恩总书记的深切期望,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综合改革试点40条首批授权事项全部落地,56项重点任务中已有45项取得重大进展,5方面47条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迎来巨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要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落实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粤港澳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衔接”,“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大湾区成为港澳居民生活就业、追逐梦想的最佳舞台,魅力湾区释放澎湃活力。

  牢记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横琴、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蹄疾步稳。

  “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行动指南,横琴合作区建设稳健起步,管理机构揭牌运作,一批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注册澳资企业近两年增长2倍,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发展成效初显。

  “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化总书记的期望为发展动力,前海合作区建设开局良好,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坚持1/3以上土地面向港企出让,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深港合作渐入佳境。

  “粤港澳大湾区要围绕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努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南沙举行,总书记专门致贺信。如今南沙迎来新的重大政策利好,力争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站在新起点,开创新未来。当前,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把握重大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即将开启新的绚丽篇章。

  2 笃行不怠再攀高峰

  在中国夜景卫星图上,体现经济活跃度的灯光带,在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愈发璀璨,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蓬勃的活力。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为粤港澳深化合作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在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看来,香港的未来在于继续善用“一国两制”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带动经济再攀高峰。

  粤港澳大湾区所具有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独特制度安排,一方面可让三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另一方面要素流动也带来更多可能性。

  一批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三地协同发展不断迎来新机遇。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香港步入“高铁新时代”。一桥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将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缩短至30分钟。6月28日,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顺利合龙,标志着这项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吹响冲刺号角。

  构建高标准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更深层次上加速大湾区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三地市场一体化水平。

  目前,大湾区内地已在建筑工程、医疗、教育等8个重点领域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的认可或作出便利安排。澳门单牌车便利入出横琴政策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横琴口岸旅检区域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内地与港澳实施“跨境一锁”计划,陆路跨境货物通关效率提升。

  金融等服务业有序开放,“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成功落地。“粤港澳居民的‘钱袋子’有了更多投资选择”,恒生中国副行长秦宜说。

  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大湾区正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建设提速,东莞中国散裂中子源等一批科技领域的“国之重器”加快建设。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省市科研项目财政资金跨境拨付超3亿元。

  “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转化”的科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形成,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等创新型企业持续涌现。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等7个产业集群迈过万亿元大关。

  重大合作平台布局落子,加快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深圳前海,碧波映广厦。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一批创新成果在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范围得到复制推广。

  珠海横琴,青山绕明珠。随着横琴合作区建设全面展开,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顺利落户,“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启动建设。

  广州南沙,海路壮波澜。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三个区块的先行启动区建设热火朝天,广州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粤港澳大湾区引擎强劲、动能澎湃。

  3  激扬梦想携手同行

  增进民生福祉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粤港澳大湾区为青年圆梦提供广阔舞台。

  大湾区内地城市定向港澳招录公务员、开放事业单位向港澳招聘人才等创新举措推出,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香港青年黄钊逸如今的身份是广州市南沙区投资促进局的一名招商专员,他说:“在与港澳企业对接时,我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南沙落地生根。我在这里找到了发光发热的机会。”

  同时,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活跃在大湾区的创新创业沃土上。

  怀着“让随身物品智能化”的梦想,香港青年郭玮强创办了随身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深圳前海青年梦工场,“从办公场地到人才公寓,再到法务、税务辅导,都让我可以在大湾区安心创业”。

  如今,广东已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过23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达3400余人。

  粤港澳三地着力推进民生合作,港澳居民来粤生活发展更加便利,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

  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香港受访者愿意移居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比例逐年递升,2019年是52%,2022年已达到72%。

  “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大湾区一年多以来,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受益患者也越来越多。今年5月,香港居民戴先生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进行手术,植入通过“港澳药械通”引进的心血管新械——可吸收抗菌封套,手术非常顺利。

  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在广州工作的香港居民区锦雄,属于并符合广州紧缺人才标准,这两年他所缴个税超过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都获得了当地政府补贴,获得感满满。

  “湾区社保通”政策的落地,澳门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申请办理珠海社保业务。截至2021年底,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达27.92万人次。

  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深化。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教育部批准设立,将于今年9月迎来首批新生。

  共同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3个空气监控站点分布粤港澳三地,携手打造同一片蓝天下的美丽湾区。

  维多利亚港畔,西九文化区,状似金色方鼎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于7月2日向公众开放。5年前,正是在总书记亲自关怀、亲自见证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签署合作协议。“这是祖国送给香港的一份厚礼。”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说。

  关键时刻守望相助,加速人心相通,粤港澳三地画出更大同心圆。

  面对疫情,粤港澳联防联控,齐心协力渡难关。尤其今年初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香港,来自广东的391名内地援港医疗队队员奔赴一线,全力协助香港抗击疫情。多条供港物资新通道开辟,进一步保障香港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广东众多企业参与援建实验室,帮助香港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逐浪大湾区,激扬青春梦。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正在加速崛起!

  南方日报记者 李凤祥 唐子湉 曾美玲

编辑:何敏辉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