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通道”,来自不同领域的6名省人大代表集中亮相,围绕大科学装置建设和运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热点话题,分享履职故事,建言献策、共话发展。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
打好“大科学装置牌”
打造创新型科普基地
“我们将打好‘大科学装置牌’,依托实验站打造创新型科普基地。”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李小男分享了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下一阶段的建设规划。
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是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我们与广东共建,主要考虑区域创新能力、物理研究需求以及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李小男表示,广东的科创氛围浓厚,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大,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较集中区域。
“江门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李小男介绍,江门周边已建成有两座核电站——阳江和台山核电站,核反应发电同时提供了丰富的中微子,且测量距离理想,为实验提供了一流科学条件。
“大科学装置在基础研究中发挥着旗舰作用。”李小男表示,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从设计到建造等多个领域在国际都处于先进水平,为破解科技难题、探索宇宙奥秘提供强有力的科研平台。同时,中微子实验装置的建成将拓宽粤港澳大湾区大科学装置的布局,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大科学装置不仅是科研设施,也是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有效载体。”李小男说,接下来将与江门市一起打好“大科学装置牌”,依托实验站共同打造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创新型科普基地。
省人大代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
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
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省人大代表、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化雪荟分享了对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观察和思考。“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平台,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乘势而上。”她介绍,广东全省拥有93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占据了广东高等教育的“半边江山”,10年间为社会输送近800万技能人才。
现场,化雪荟分享了一个例子:佛职院一位2017届优秀毕业生用5年时间就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这是广东职业教育适应时代之需、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缩影。”她说。
当前,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新质职教人才成为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化雪荟介绍,佛职院一名就职于佛山某新能源电池制造企业的毕业生,带领团队完成车间将近10万个传感器与智能制造系统的链接,推动企业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由80%提升到85%。
在化雪荟看来,“职教出海”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她介绍,佛山是黄飞鸿和叶问的故乡,佛职院联合77所兄弟院校及“出海”企业打造的国际职业教育公共品牌“功夫工坊”,将佛山功夫“师徒传承、久久为功、精益求精”的精神与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内涵相融合,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职教友人、中资企业输出中国职业教育的技术和标准,探索“职教出海”新模式,推动产教同行、教随产出。
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
让群众体验“零距离”
优质医疗服务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离老百姓‘病有所医’‘病有良医’的健康梦完全实现还有一定距离。”省人大代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弩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话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张弩首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肿瘤患者,希望从茂名高州赶赴广州就诊,却因交通、住宿、陪护成本高而感到为难。于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利用5G网络远程指导手术,在广州根据实景展示线上指导,由高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当地线下主刀,双方“隔空”联合完成一场复杂的手术。
“患者足不出县,就享受到高水平专家的服务,基层医生也在指导中得到提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定向扩容和下沉。”张弩建议,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更加精准地把优质医疗资源定点投放到基层,让更多老百姓“零距离”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去年底,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张弩认为,随着AI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铺开,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将迎来飞跃,群众也将体验到更丰富、更便捷、更精准的“零距离”优质医疗服务。
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
针对未来产业
进行前瞻布局
“我们是一家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企业,也是广东先进制造业高速发展的一个例子。”省人大代表、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之涵在“代表通道”上分享了自己的创业故事。如今,该公司布局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成功切入成长空间广阔、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的新赛道。
汪之涵表示,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广东优良的产业生态息息相关。“广东布局了培育上游材料设备、中游设计制造、下游封测应用的产业链集群。面对日趋完善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我们这些从事技术创新的同行更加有信心,一定能在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新突破。”他说。
半导体产业既属于高端制造业,又是众多高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汪之涵建议,加强对半导体制造业的金融支持,通过多种金融手段,对具备技术领先优势、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半导体制造企业给予更多支持。
汪之涵还建议,要发挥下游应用的带动作用,针对机器人、飞行汽车等未来产业进行相关芯片技术的前瞻布局,在发展初期导入国产芯片共同研发。“还要发挥大湾区优势聚集人才,建议鼓励企业在香港、澳门以及横琴、河套设立国际研发中心,吸引国际半导体高端人才。”他说。
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
持续深化科技赋能
加速乡村产业振兴
省人大代表、韶关乐昌市云岩镇秉珍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支部书记廖石秀讲述了她投身石漠化治理、发展油茶产业的心路历程。
在为荒山“织绿衣”的18年里,廖石秀意识到,振兴一个产业,可以带活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县的经济。
过去,云岩镇石漠化情况严重,成为阻碍当地村民增收的瓶颈。后来,廖石秀在参加人大代表视察、调研活动中,和韶关学院、华电电科院等科研团队建立了联系。专家们给出了“光伏+油茶+林下经济”的解决方案。为此,廖石秀给部分油茶林装上了光伏板。
“同一片天空下的林地,有无太阳能板集雨装置,对比鲜明。光伏板下再没有死树,这也让我看到了以科技为引领,助力农业增产增收的新路径。”廖石秀表示,经过前期分析和经济测算,单一油茶种植每亩每年产值约3000元,如今加上光伏与林下经济,每亩年产值已达1.7万至1.9万元。
“在‘百千万工程’这个大棋盘里,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而发展产业的目的之一是带动就业。”廖石秀说。近年来,她融资建起一家年产200吨的油茶加工厂,每年提供工作岗位60多个。同时,她还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民投身油茶产业。
廖石秀希望,未来能够带动更多乡亲加入油茶产业发展队伍,在乡村热土上尽己所能、继续发光发热。
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勇:
以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创新
省人大代表、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微电”)董事长陈志勇分享了他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上的思考与体会。
2016年,陈志勇在海外参展时感受到少数外国参展商对中国研制的锂电池存在一些偏见。自那时起,他便毅然决定:要致力于研发安全性能更加可靠的锂电池。
于是,陈志勇带领团队全力攻克行业痛点,最终研发出微电独特的三点式结构专利技术。他介绍,该技术的安全设计能够在电池遭遇过热、短路等极端情况时,迅速启动多重防护机制。凭借这一技术,微电打入了全球消费电子巨头的供应链。
陈志勇感佩于微电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诸多支持。他回忆,微电成立之初资金有限,但场地、设备、研发投入等各方面都急需大量资金。当时,恰逢广东省政府有专利技术抵押贷款的政策扶持,微电由此抵押贷款了2000万元。“借助抵押贷款资金,我们完成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他说。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陈志勇深知,若想在行业立足并长远发展,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核心在于招揽顶尖人才。因此,他带队招揽人才,建立了一支以博士、硕士为主的核心研发团队。
“未来,我们将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创新成果回馈社会,为推动能源变革贡献力量。”陈志勇说。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钱明雅 宾红霞 曾艳春 马瑞婕 戴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