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正值暑假,广东多个科普场所成为青少年的研学好去处。近年来,广东创新推动公益性与市场化科普产业协调发展,组织“馆校结合”科普育人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科普活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液体里加上纯净水,竟然能够发光。在广州市黄埔区,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2岁的小朋友正在体验一项关于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的科学实验,了解光学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但科学普及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让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周凡是这里的“明星讲解员”,她特意设计了趣味问答环节,让前沿科学更加贴近生活。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广州开展科普活动的特色亮点,比如黄埔区就构建了特色科普活力圈。
“大众化”“接地气”的科技资源,也在主动走进粤东西北地区。这几天,“中国流动科技馆”广东省巡展来到云浮市云城区,其中“太空探索”主题特别吸引眼球,观众可以接触到星空望远镜、观天利器、寻找火星窗口等科技展品,亲身体验各种神奇的现象。
在过去,资金难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科技馆建设的关键因素。如何“花小钱,办大事”?河源市紫金县转变思路,以“新建”变“改建”,通过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对场馆进行简易的修缮,采用先用后付的方式提供有关展品。如今,这个山区县新增了以电磁、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科学为主题的县级科技馆。
目前,广东已建有综合科技场馆38家、校园科学馆131所,基本实现粤东西北地区县全面覆盖。对于未建设科技馆的城市和地区,组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实现“科普大篷车”活动镇街级全覆盖。
大力推动公益性科普之余,广东还通过组建科普集团,引领市场化科普产业协同发展。前不久,广东粤科普集团正式揭牌,将着力打造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高地、科普成果转化高地、科普人才聚集高地、科普产业发展高地、科普场馆运营高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科普产业基地10家、培育科普产业领军企业50家,推动科普产业规模和水平全国领先。
多措并举下,全省各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8%,比2020年的12.79%增长了16%,为“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广东将坚持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完善科普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全省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支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动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