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
今年现场会首次采用了“交叉调研+集中开会”的方式。前几天,多位省领导分别带队前往粤东粤西粤北以及珠三角15个地市交叉调研。
会上,惠州、汕尾、清远分别做了综合汇报,来自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共16位代表围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建设等五个方面做了专题汇报。为何他们作为代表发言?他们都说了什么?各地如何更好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做法?粤评君对此进行梳理。
如何缩小区域差距?
关键在于抓住产业这个根本
县域强不强,根本在产业。
从会场发言来看,各地各部门强调因地制宜,抓住产业这个根本,更好实现强县富民。
惠州市把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作为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最有力抓手。惠州市委书记刘吉表示:“要努力建设全省县镇村现代化样板。今年以来,引领区在建项目161宗、新签约项目102宗,合计总投资约600亿元,区域内13个镇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分别增长19.6%和20.6%。”
因海而兴的汕尾市奋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发展海上风电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锻强海洋牧场新支柱产业。“我们引进新一轮海上风电项目19个、投资额超500亿元。”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说,以“飞海开发”“拿海即开工”等机制,建成中广核“风渔融合”平台、引进全省首个中外合作陆基三文鱼养殖基地等标志性项目。
清远同样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文旅,夯实‘百千万工程’产业支撑。”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介绍,在绿色工业方面,“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打造大湾区产业转移主战场首选地。同时,“清远长隆项目”带动千亿级农文康旅产业。
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县域振兴是关键。
会上,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艾学峰透露,通过持续深入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粤东粤西粤北县域承接珠三角制造业转移项目超过300个,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同时,抓新型帮扶协作,推动珠三角6市向被帮扶市累计拨付帮扶协作专项资金95.52亿元,12个市级产业转移合作园今年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亿元。
如今,产业发展已有力提升城乡综合实力。
肇庆四会市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9亿元,今年入选了“全国百强县”榜单,培育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是其高质量发展的“秘诀”之一。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在四会齐头并进。
有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四会市委书记翁卓辉说:“广东省(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四会大沙市管起步区平均每4天引进1个项目。”
揭阳市惠来县通过发展绿色石化、海洋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政企“早餐会”等18条措施,服务保障项目选址、用地、建设到投产运营全周期。“我们打造‘来了就是惠来人、惠来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持续壮大县域经济,2023年绿色石化和海洋产业两大集群完成产值2170亿元。”惠来县委书记魏洁林说。
如何提升获得感?
千方百计提升县镇村承载力
提升县镇村承载力,也是此次会上多位发言代表的重点话题。
“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各地围绕人居环境这一任务,“扮靓”家园、提升群众获得感,美丽圩镇建设是其中重要内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勇介绍了抓美丽圩镇建设的思路:以301个典型镇、65个中心镇试点为示范推进。
具体而言,针对风貌问题,探索建立“首席设计师+技术指引”的风貌设计服务模式,打造一批“岭南味、乡土气、时尚感、未来范”的个性化场景,示范主街、美丽河道等串珠成链,成为圩镇亮丽的风景线。
位于广东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梅州市平远县在破解省际边界农房风貌问题上,探索了新模式,平远县委书记周小勇结合实践做了分享:制定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等文件,细化基底面积、色彩等风貌管控要素,结合红色、古色文化塑造农房特色风貌;同时,构建“政企合作、借势赋能”的联建共创机制,逐步打造出省际边界农房风貌展示窗口。
“尊重镇村建筑肌理,充分发挥艺术砌砖、灰塑等本土工艺和本地工匠作用,提升乡村颜值。”开平市委书记余中华分享了依托风貌提升,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经验。目前,正在编制“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成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大联盟。接下来,开平将申报世界级旅游景区,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提升承载力的另一关键是公共服务。
“振兴县域高中,舞好县域教育龙头。”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林如鹏说,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县中提升计划并加大经费投入,近两年安排资金2.24亿元支持县中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县中办学条件改善,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教师和生源流失得到遏制。
在医疗方面,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利群介绍,全省基本实现医疗卫生“县强、镇活、村稳”,人民群众头痛脑热在镇村解决、常见病多发病在市县解决。同时,通过采取“组团式”“结对子”“紧密型”“一对一”等方式,市县级公立医院全覆盖帮扶。
谈到公共服务提质给群众带来的获得感,茂名高州市的做法和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两年多来,县城新增进城农村人口7万,城镇化率提升5.08%。
这是如何做到的?茂名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州市委书记王土瑞介绍,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加快向县城集聚,两年来,城区新建、扩建中小学校12所、公办幼儿园7所,新增学位2万个;同时,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全省县级领先,县域内住院率96.7%。
如何激发发展活力?
纵深做好各领域改革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正为缩小城乡差距打通堵点。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激活盘活土地资源的关键一招。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介绍了这项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
“小田变大田”成效显现,整治后田成方、渠相连,整治区域基本解决撂荒问题,例如:从化万亩良田项目新增耕地约1000亩,流转土地约7000亩,带动周边8个村集体年收入均增加15万元以上,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约25%。
“实践证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激活乡村产业用地要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胡建斌表示,力争到2027年,涉及500个乡镇(街道)、覆盖5000个村(社区),形成长效稳定的整治实施模式。
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深入推进综改试点,87条改革创新举措获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显现。
深圳全方位深层次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连续四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同时,纵深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另外,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
佛山南海区也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会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介绍,南海区把土地及城市改革作为关键抓手。其中,首推“三券”制度,以“地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通过“房券”进行实物补偿,用“绿券”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目前,南海连续两年供应产业用地超6000亩、招商引资突破千亿。
“我们还创新开展股权投资、派驻职业经理人,目前,南海拥有‘亿元村居’46个,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近600亿元。”顾耀辉说。
如何凝聚各界合力?
新型帮扶开花结果
“百千万工程”的推进需要广泛参与,凝聚合力。近两年来,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新型帮扶协作开花结果。
广州扛起省会城市担当,扎实开展横向帮扶工作,对口帮扶梅州、湛江、清远、肇庆,帮扶协作的县、镇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67个“反向飞地”的落地,则让企业以“协作地区成本”拥有“大湾区服务”、共享大湾区及海外市场。
在“百千万工程”考评中,共有6个广州帮扶的县市区获评优秀,另有广梅、广清产业园在省产业园区考核中获评优秀。
提升县城聚人聚商聚产能力,要突出公共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均衡性。自“双百行动”开展以来,南方医科大学专家的足迹从韶关仁化、梅州五华逐步扩展至韶关曲江、清远英德、茂名高州、江门鹤山等地。该校党委书记张玉润介绍,通过构建“高水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县域共同体”帮扶协作机制,推动9所附属医院与县域医院合作共建,着力打造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标杆。
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地跨广州、惠州2市4县(区),承担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花园等四大战略定位,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开展规划工作。
“坚持以世界标准、开放视野,高水平规划设计,精心塑造‘山水与城乡交融,传统与未来共振’的岭南特色景观风貌。”该院副院长吕晓蓓介绍,要让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成为代表中国、媲美欧美、令人向往的胜地,成为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齐心协力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绘制在岭南大地上。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离不开企业市场主体的深度参与。
“我们立足地方所需、央企所能,助力清远、揭阳、阳江3个市14个乡镇建设,实施助力项目43个,项目总投资金额6.5亿元。”中交四航局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惠明表示,聚焦“点上出新品”,打造邦山村龙江山地公园等一批品质工程;聚焦“线上出新彩”,完成了上百公里的道路提升和河道整治修复;聚焦“面上出新貌”,实施的清远龙塘镇美丽圩镇、惠来隆江新城美食街更加宜居宜游。
采写:南方+记者 黄进 张子俊 邵一弘 陈薇 李赫 黄叙浩
统筹: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