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珠海宣布启动“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斥资百万元奖励创新人才或团队项目,向外界释放珠海求贤若渴、尊重创新的信号。
珠海市。(摄影:吴长赋)
重奖人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92年珠海的一幕:迟斌元等科技人员获得的奖励包括汽车、住房、巨额奖金……珠海科技重奖就像一颗“精神原子弹”,使珠海释放强大磁力,吸引了全国科技人才纷至沓来。
“宣布奖金金额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欢呼声、掌声久久不停。”原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卓家伦曾参与筹备珠海首届科技重奖颁奖大会,见证了珠海科技重奖的诞生、发展、完善、变革全过程,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仍激动不已。他说:“科技重奖功载史册,关键是它为珠海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诠释了珠海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珠海科技重奖开先河
“珠海首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并非偶然。”卓家伦说,上世纪70年代后,许多国家科技发展势头迅猛,要实现“弯道超车”就必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从科研机构走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但他们所获的报酬与实际贡献仍不相称。“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科技进步激励机制,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1988年,珠海提出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同年,卓家伦来到珠海工作,开始参与珠海科技重奖的筹备工作。
1991年3月,时任珠海市委书记、市长梁广大在出席广东两会时第一次向外界透露,珠海准备给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奖励轿车、住房,并责成市科委“围绕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特区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个目标,尽快制订出科技重奖的办法来。
当年3月9日,珠海首届“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会”落地,引起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首届大会有5个项目获奖,其中特等奖3个、一等奖1个、四等奖1个。当迟斌元、沈定兴、徐庆中接过获奖证书、汽车房子的钥匙时,珠海可谓是万众瞩目,获奖者们万千荣耀集于一身。
当年收到千余封海内外信函
极少数科技人员凭科技劳动一夜间成为百万富翁,这是中国科技奖历史上空前的一次。首届科技重奖大会举行后,全国掀起对知识价值、科技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大讨论。
令卓家伦印象深刻的是,颁奖不久后,一名上海科技人员给他写信说,当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议论最多的议题就是珠海科技重奖。与此同时,珠海由一个科技人员奇缺的边陲小镇,成为海内外科技人才的向往之地,奠定了创新之城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当年珠海就引进科技型企业28家,总投资6亿元;收到1000多封海内外信函,其中500多封来自海外留学生。珠海出洋招兵买马,振臂一呼揽回130多名海外学子。
另据统计,在实施科技重奖后3年内,共有23000名科技人员、800多名海外留学人员要求到珠海,5000多人次携400多项科技成果来珠海洽谈合作,吸引投资8亿多元。这为当时珠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
面对雪花般飞来的信件和科技项目,珠海迅速成立了一个新机构——珠海科学技术协作中心,专人接洽欲落户珠海的海内外大批科技人员、科技成果和资金。全国各地也纷纷派人前来珠海学习取经,很多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相关重奖措施。
卓家伦告诉记者,从1992年至2003年,珠海市共颁出9次百万科技重奖,有31个科技项目的突出贡献者获得重奖;18位科技人员开上市政府奖励的奥迪小汽车,23套住宅落在首席获奖者的名下;奖金最高曾达657万元,首席获奖者得328万元。获奖人员所在企业包括亚仿、金山、远光、优特、丽珠等,现在都已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行业“领头羊”,也成为珠海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推进器”。
形成创新长效体制机制
“只是重奖还远远不够。”卓家伦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重奖只是在短时间内给科技工作者一个荣誉、给予一定奖励,以此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但很难形成长期效应。为此,在科技重奖之后,珠海便开始着手制定政策体系,希望能持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让先进的技术成果能够在珠海不断涌现,进一步完善发展科学技术的环境。
1999年7月,珠海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在全国率先出台《珠海市技术入股与提成条例》,首次将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法规,建立和完善了技术成果入股提成的激励机制。
2013年,珠海实施全国首部人才开发地方性法规——《珠海经济特区人才开发促进条例》,为珠海引进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2016年,《珠海经济特区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实施,在“技术入股”基础上,增加包括研发技能、管理才能等在内的“人力资本入股”。
2018年实施的《关于实施“珠海英才计划”加快集聚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由16条举措组成的珠海人才新政含金量高、保障力足、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再度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个个引才纳才新政为珠海强化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注入强劲动能。2019年,全市656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企总数2212家,拥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406家。全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量均达到34家,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639家。全市累计有省领军人才14名、省级创新创业团队6个,市级院士工作站达到13家。在全国28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珠海首次跻身十强,位列第十名。这张亮眼的科技创新“成绩单”,让卓家伦倍感欣慰。
退休后,卓家伦依然心系珠海科技发展,先后担任珠海市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名誉会长。采访中,提起今年新鲜出炉的“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他认为如今珠海科技重奖虽不再有当年的轰动效应,科技奖项评奖办法、标准、规定也在变,但其内核依然延续着珠海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良好风尚,“珠海人一直都没有停止实践探索的脚步”。
(作者单位:珠海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