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如何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广东7市党委政法委亮出“金点子”|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⑨

2023-04-22 09:02 来源:南方网 黄小殷 李润芳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专题报道↑)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专题报道↑)

  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⑨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政法委和省委工作部署,省委政法委联合南方网、南方+、粤学习客户端推出《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系列报道,聚焦“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充分展示各地各单位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法治广东。

  如何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中心提档升级?如何全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如何深化“五治”融合?4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委政法委在汕尾召开全省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现场会。会上,广州、深圳、汕尾、东莞、江门、茂名、清远7市党委政法委分享了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全省建设和发展新时代广东“枫桥经验”工作提供有益思路。

  广州: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中心提档升级

  近年来,广州市紧盯末端治理,以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为牵引,扎实推进“综治中心+综合网格+最小应急单元+智能化”建设,打造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综合网格为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社会治理基础工作体系。目前,广州已建成四级综治中心2992个,有效维护了基层平安稳定。

  ——强化“三个引领”,扎稳综治中心提档升级的“根子”。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广州市推进综治中心提档升级行动方案》,纳入市、区委政法委书记和镇街书记牵头的“书记项目”强力推进。实行示范引领,点面结合,发挥5个省示范镇街和2个省市挂钩联系点建设的带动作用。强化标准引领,规范运行,制定综治中心建设与运行指引等“三张清单”和等级评定管理等“三套标准”。

  ——突出“四项建设”,厚筑基础平台持续发展的“底子”。规范建设“一厅五室”,综治中心设立群众接待大厅和矛盾纠纷调处室、“粤心安”心理服务室等五室。开发视觉识别系统,提高辨识度和权威度,为群众上门办事提供服务指引和便利。整合基层综治力量,加强力量动态调配,推动党组织覆盖各个综治中心,实施对入驻人员的统一管理。建设信息化系统,为高效管理、实战应用提供智慧支撑。

  ——抓实“五项机制”,做实基层治理赋能增效的“里子”。抓实实体运作机制,全面落实镇街综治中心与综合治理委员会一体化运作。健全矛盾联调机制,综治中心对接联动综合网格、人民调解组织、议事协商平台等。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对各类风险隐患定期分析研判、及时化解。创新群防共治机制,将广州最小应急单元、“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纳入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序列。实行等级响应机制,健全平战快速转换衔接的指挥链条。

  深圳:坚持“三个引领” 全力防范化解矛盾风险

  近年来,深圳市坚持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三个引领”,统筹推动各类风险矛盾防范化解。

  ——坚持法治引领,推动矛盾风险防范在先。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注重科学立法,丰富法治供给,让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聚焦民生领域针对性立法,出台全国首部平安建设条例、社会建设条例、社会信用条例。聚焦新兴领域前瞻性立法,出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聚焦矛盾化解专门性立法,出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

  ——坚持制度引领,推动矛盾风险化解在早。创新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线上打造区、街镇、社区三级24小时“书记在线”,开通矛盾纠纷多发频发领域“局长信箱”,实行接诉即办。创新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做实“三调联动”,构建78家司法所、106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100个行政调解组织横到边、纵到底的大调解网络。做强诉源治理,推动设立诉调对接中心,提供咨询、公证、司法确认等“全链条”服务。做优法治服务,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打造国际商事仲裁高地。创新群众权益保障机制,依托高质量检察建议机制,为防止行政侵权筑起“防火墙”。

  ——坚持规范引领,推动矛盾风险处置在小。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防范化解风险,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对诉求合理的依法解决到位,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规定程序按时办理。对诉求无理的教育疏导到位,重点加强对投资失败、生活失意、心理失衡、关系失和等人群的动态排查和思想教育。对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到位,对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依法查处。

  汕尾:深化“五治”融合  打造善美基层

  近年来,汕尾市创新构建横向为“镇、村、组”三级、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运行机制的“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智治支撑作用,并不断探索强化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基础的实践新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一是全面形成四级书记同抓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重构重塑镇村组三级治理架构,筑牢基层治理阵地。三是建立健全五级治理指挥体系,切实构建起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指挥体系。

  ——强化智治支撑,激发基层治理动力创新开发含有善美民情、善美网格、善美村居三个子系统的“民情地图”,实现基层“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优、自治好”。

  ——强化法治保障,增强基层治理定力一是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以“小切口”立法解决治理大问题。二是以法治护航高品质生活,重大敏感案事件、制毒案件、枪响案件“零发生”。三是以法治护航高效能治理,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个、省级40个。

  ——强化德治教化,提升基层治理内力一是筑牢宣传主阵地,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村史馆”建设等,汕尾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传播时代善文化,积极开展“善美好人”选树宣传礼遇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三是培育文明新风尚,推进城乡移风易俗,深化文明创建。

  ——强化自治基础,释放基层治理活力一是拓宽基层议事渠道,成立村民议事委员会,探索议事新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二是推进基层多元治理,推动汕尾3336个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三是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推进“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示范创建。

  东莞:构建千万人口社会治理共同体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共建共治共享价值理念,初步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社会治理共同体,有效将千万人口服务管理压力转化为社会治理广泛参与优势。

  ——突出党建引领共建,凝聚“人人有责”共识。以党建引领基层组织投身社会建设,参与服务管理。东莞市村(社区)党组织全部落实班子成员兼任群团组织负责人;各行业党组织落实管行业与稳定一岗双责;创新开展异地商会积分制管理,在33个镇街(园区)成立平安建设促进会。辖区各基层组织积极担负起社会治理主体责任,链接起社会资源力量,促进市域社区治理水平有效提升。

  ——突出自治促进共治,激发“人人尽责”活力。开发人口潜力,最大范围推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壮大“东莞义警”队伍,总数达32.3万人;开发“智网人人拍”小程序,2021年来累计接收群众反映问题20万条;统筹打造市调解协会、“莞邑调解”、诉调对接“1+2+3”等平台机制;2022年开展群众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等协商活动近1.3万场,各类社会治理平台机制得到健全,拓宽了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

  ——突出服务支撑共享,保障人人享有成果。扎实服务民生,社会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着力打造新时期德治教化东莞模式,开展平安文化宣教活动3.5万场,创建平安企业2500家、平安出租屋1.2万栋,为群众安全意识加分。开设东莞市“知音莞家”心理关爱服务热线,实现596个村(社区)“莞爱心灵”粤心安社会心理服务室全覆盖,以专业的疏导服务守护群众心灵健康。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民生大莞家”服务品牌项目,解决群众10.3万宗“小急难”问题,加强纾难解困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彰显了特大城市的温度。

  江门:全面深化“粤平安”云平台应用

  近年来,江门市扎实开展“粤平安”试点和全面推广工作,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效能提升,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江门市刑事治安警情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下降。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推动平台应用“落地生根”。抓机遇、定目标。江门市委抢抓全省综合试点机遇,以“书记工程”的力度高标准推进“粤平安”平台落地应用。抓统筹、聚合力。成立由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江门市“粤平安”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政法委、信访、政数部门共同牵头推进。抓保障、促落实。印发“粤平安”平台推广任务清单,分解16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

  ——夯实基础、全面支撑,推动平台应用“茁壮成长”。建强“粤平安”线下阵地。创新“综治中心+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机制,高标准完成73个镇(街道)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现与“信访超市”一体化运行。组建“粤平安”支撑队伍,健全“粤平安”配套机制。推行“基层发令、部门执行”“马上办”“提速办”等机制,职能部门下基层送服务5530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难题9618件次。

  ——开拓创新、赋能增效,推动平台应用“开花结果”。汇聚数据资源。依托“粤平安”平台,汇聚12345平台数据,110非警务数据,精准捕捉风险“弱信号”。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公安“五大要素”系统与“粤平安”系统联动对接,成功处置各类风险要素线索270条。开展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入格、社区矫正对象走访入格等多项试点。强化服务功能。聚焦群众需求,加强特殊人群困难群体网格化服务管理。通过“粤平安”平台统筹卫健、民政等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形成“基层网格+职能部门”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茂名:“平安大走访”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近年来,茂名市在全市开展“平安大走访”活动,推动“隐患提前感知、矛盾就地化解”,组织全市县级机关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2457人定期到村居走访,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问题不出村。

  ——党委提级统筹,稳固治理“压舱石”。“一把手”部署推动。印发“平安大走访”指导意见,在常委会听取镇(街)基层治理和平安大走访工作。“一体化”协调落实。由各级党委平安办统筹1904个村(居)的走访工作,每周一研判、每月一通报。“一条链”压实责任。将“平安大走访”作为市委督查内容,市委共开展督办34次。

  ——凝聚各方合力,打造直联“主力军”。强化线下摸排。茂名市组建“1+1+N”走访工作队,由区(市)副科级以上干部为组长,网格员、志愿者等为成员,每周固定一天作为村(居)走访日。同时,延伸线上摸排,建立“线上有群组、线下有名单”工作体系。

  ——建立闭环机制,做实矛调“绣花功”。一公示,提前在村(居)公示走访时间、地点、领导干部等事项。二登记,如实记录核实群众反映情况。三办理,做到“接诉即办”,简单问题就地解决,复杂问题落实“一事一策一包案一专班”办法处理,并建立与12345平台对接机制。四反馈,落实“一案一回访”,根据事项复杂程度划分7天、1个月内反馈及二次回访。

  ——强化跟踪问效,激发治理“活力源”。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问题,建立“乡间检察”“一村(居)一警”“好心五老乡贤”等矛盾调解专家库。在“好心网格”系统嵌入“平安大走访”模块,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由群众评价。同时,由纪检、组织、政法等单位组成随访组,加强对走访干部的履职考核。

  清远:建强“小网格” 筑牢“大平安”

  近年来,清远市通过大力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以下简称“两化”“两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截至目前,清远划分网格6913个,网格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打造“红色领航”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成立由各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把“两化”“两员”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发挥市级“统”的功能,并将其纳入市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市委专项督导和平安清远建设定向考评。

  ——坚持制度先行,全面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制定《进一步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机制》《清远市基层网格员奖惩办法》等文件,以清单化明确网格员、信息员工作任务和方法。同时,起草全省首个网格化工作地方法规,目前该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批通过,将于今年6月1日实施。

  ——坚持资源整合,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整合网格,在全省首创探索林长制、河长制、综治(执法)网格“三网合一”机制,并将17个部门33项工作排查任务纳入网格化管理。整合队伍,建立专职、专业、兼职网格员相结合的网格员队伍,并将交通员、护林员、社工等力量合理合规整合至综合网格。整合系统,率先以佛冈县汤塘镇为试点推广使用“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系统,目前清远市开通“粤平安”账号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实战实训,在实践中检验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打好抗洪应急处突“阻击战”、基层矛盾化解“持久战”。如在2022年抗洪抢险中,每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落实了网格化群策群防员和挂点领导,出色完成安全隐患排查、群众安全转移任务。

  策划/采写:黄小殷 李润芳

  设计:武君丽

  通讯员:粤政宣

编辑:陈海敏   责任编辑:林涛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