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让毒品信息“开口说话”,广东检察发布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

2024-06-26 15:07 来源:南方网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高质效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典型案例,涉及追诉漏犯漏罪、追缴涉毒资产、未成年人涉毒、新型毒品犯罪、自洗钱犯罪、寄递毒品、制造毒品等领域。

  案例一:深挖毒赃流转路径依法追诉洗钱犯罪

  2020年9月13日至2022年9月10日,陈某南单独或指使梁某辉、吴某坚在肇庆市四会市、佛山市三水区贩卖毒品,后被公安机关抓获。

  案发期间,陈某南为逃避司法机关追查,以及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的来源及性质,长期使用陈某琛实名认证的微信账号沟通毒品交易事宜及收取毒资,使用陈某琛、严某妹、吴某铿与吴某坚的微信收款码收取毒资,指示梁某辉将共同贩毒所得的部分毒资转化为现金。梁某辉、吴某铿、陈某琛、严某妹明知是毒品犯罪所得,仍按照陈某南指示收取、转移。

  在案件办理中,佛山市三水区人民检察院注重对涉案聊天记录等电子数据的审查,锁定漏犯梁某辉,并查实其涉嫌协助陈某南贩卖毒品的事实。引导公安机关扩线侦查,成功追加100余宗遗漏罪行。深挖毒资毒赃流转路径,对于贩毒人员利用他人资金支付结算账户收取毒资、套现等逃避侦查的行为认定为自洗钱犯罪。注重毒品犯罪“打财断血”工作,引导侦查机关收集涉案财物证据,溯源查明资产的来源,依法认定并追缴涉毒资产,向法院提出涉案财物处置意见。

  最终,陈某南因犯贩卖毒品罪、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十五万元、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剥夺政治权利五年。其他被告人也因贩卖毒品罪、洗钱罪获刑。

  案例二:准确认定新型毒品犯罪综合治理未成年人涉毒问题

  2023年10月6日至2023年10月8日期间,刘某永多次贩卖含毒品依托咪酯烟弹给杨某茵(未满18周岁)、韦某健和李某宇。刘某永还分别于2023年10月7日和2023年10月8日容留杨某茵、杨某娟(均未满18周岁)在其位于广东省高州市某镇某公寓的出租屋内吸食含毒品依托咪酯电子烟。

  自2023年10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健委正式将依托咪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检察机关及时依法提前介入,积极引导侦查取证,明确刘某永贩卖及吸食的物品均为毒品依托咪酯,为后续准确处理提供坚实证据基础。

  针对该案“含依托咪酯电子烟”向未成年人渗透的问题,检察机关多次与公安机关、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会商,同步开展未成年人涉毒问题专项排查,深入推进法治宣传,实现办理一件、治理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最终,刘某永因犯贩卖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案件三:活用技侦证据破除贩毒认罪僵局

  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宋某健先后三次驾车搭载宋某平前往汕尾陆丰市甲子镇向蔡某展购买“冰毒”。其后,宋某平向宋某健、张某等人贩卖所购毒品,宋某健向范某贩卖“冰毒”。

  针对蔡某展和宋某健两人否认参与毒品犯罪的辩解,清远市佛冈县人民检察院依托技术侦查、涉案电子数据,对“毒品运向”“毒资流向”“人员轨迹”三要素合并审查,辅之以讯问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促使其认罪。

  检察机关通过梳理微信交易记录、通话清单等电子数据,结合毒品交易案件具备的“单向交易”“毒资呈整数倍数增长”等突出特点,补强证据后追加认定3宗贩卖毒品犯罪事实,全链条打击毒品犯罪。

  针对宋某平对于为张某代购毒品而非向张某贩卖毒品的辩解,检察机关准确认定张某并未事先联系蔡某展购买毒品,亦无委托宋某平代其购买毒品的意思表示,宋某平的行为不属于代购,精准指控犯罪。

  最终,蔡某展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宋某平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宋某健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八万元。

  另外,检察机关通过提取检察业务系统近五年来涉毒品犯罪案件数据,形成含有贩购毒人员的交易账户、电话、姓名、绰号等关键信息的毒品信息库,与公安机关的吸毒人员信息库进行对比、关联,成功锁定涉毒犯罪线索13条,追捕贩毒人员7人。

  案例四:提前介入固证,挖出虚拟货币洗钱

  唐某于2022年3月4日通过境外聊天软件向一男子(化名“HC”)贩卖毒品大麻。唐某要求毒资必须通过虚拟货币支付,在确认“HC”已支付了毒资后,唐某将毒品放置在深圳市一餐馆的厕所马桶盖内。唐某在交付毒品并收到“HC”支付的毒资后,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所得财物的来源和性质,通过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收到的虚拟货币转换成人民币,再将该资金转入支付宝内,随后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软件和交易记录删除。

  2022年3月4日晚上,深圳市公安局坪山分局缴获贩卖的毒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检察院派驻检察官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提前介入案件,发现唐某可能存在掩饰、隐瞒贩毒所得的行为,引导侦查人员调取唐某与购毒人员的聊天记录、支付宝交易记录等证据,及时固定转换、转移毒资的书面证据。

  当前毒品犯罪呈现利用互联网小众软件、虚拟货币进行交易,企图逃避侦查的特点,犯罪分子利用聊天软件自动删除聊天记录的隐蔽性、虚拟货币的加密性进行毒品犯罪,给侦查取证工作带来较大障碍。

  该案办理过程中,唐某否认洗钱行为,辩解只是为了日常生活购物方便才将泰达币(虚拟货币)转换成人民币。承办检察官根据唐某的供述、与购毒人员的聊天记录、支付宝交易记录等证据发现,唐某具有使用虚拟货币向上家购买毒品、收到毒资后定期删除交易软件和更换手机等行为,结合其事前约定使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的行为,可以认定其具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主观故意。

  最终,唐某因犯贩卖毒品罪、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案例五:追捕漏犯,堵塞寄递毒品漏洞

  2016年11月份起,倪某杉通过陕西省某市精神病院的医生开取大量管制类二类精神药物“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后利用微信向100余人销售,并通过快递方式邮寄给客户。2021年4月份起,邝某雯通过网络联系其上家倪某杉购买“思诺思酒石酸唑吡坦片”,利用微博发布该药物图片吸引买家,随后通过快递的方式将药物邮寄给吸毒人员。

  审查逮捕阶段,邝某雯辩称自己因睡眠质量问题购买该药品,看到他人因失眠向其求助后才向他人销售、寄递药品。检察机关督促公安机关运用技术手段恢复邝某雯手机的电子数据并对异常联络进行筛查,最终锁定上家是倪某杉。

  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对上游犯罪调查取证,调取陕西当地精神病院医生证言、购买人员证言、倪某杉的开药记录、物流寄递信息等证据,综合倪某杉的职业背景、聊天记录、寄递方式、交易对象、交易数量和价格等证据进行分析论证,认为倪某杉作为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医药公司医学信息沟通代表,明知系处方药物以及精神药物受到严格管制、能够使人形成瘾癖,且远超合理的用药量,其仍然继续大量贩卖、运输牟利,可以认定其具有贩卖、运输毒品的主观故意。

  最终,邝某雯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倪某杉因犯贩卖、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三万元。

  针对该案精神药物流转方式的特点,检察机关深入辖区内物流企业、快递网点,深挖寄递安全共性问题和突出隐患,结合办理的相关案件及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的内容,向物流快递网点开展毒品预防宣传,及时堵塞寄递毒品漏洞。

  案例六:突破心理防线,追诉遗漏制毒行为和人员

  2016年2月,同案人黄某迎(已判决)雇请陈某亮为其制造“冰毒”,并冒用他人身份租赁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某小区某房。其间,陈某亮纠集孙某、陈某波、钟某创共同制毒。同年4月,黄某迎指使同案人租赁厂房,准备好制造毒品所需工具及材料,陈某亮、孙某、陈某波、钟某创等人按照分工制造“冰毒”。

  2016年7-8月,同案人蔡某亮(已判决)伙同他人在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远光村一闲置工场内制造“冰毒”。之后,蔡某亮联系钟某创帮忙销售其制造的“冰毒”。钟某创联系到购买毒品的下家陈某平交易,还联系到庄某雄的朋友“手机佬”成功交易“冰毒”100千克。蔡某亮等人在潮州市制造并贩卖后剩余的“冰毒”及制毒原料、工具被公安机关查获。

  2018年11月2日,陈某波、孙某、庄某雄、陈某亮、刘某秉、钟某创因制造毒品罪被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至有期徒刑十五年。钟某创等人上诉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深挖细查发现除本宗制毒事实外,钟某创等人在潮州贩卖毒品、在中山制造毒品的证据已达到起诉标准,犯罪行为未被起诉追究刑事责任,存在漏罪。

  一审开庭时,陈某亮在接受法庭讯问时虽然翻供,但通过法庭现场的法制教育及离开法庭再次接受讯问后,陈某亮当庭承认伙同钟某创等人在中山制造毒品的犯罪事实。在该案二审阶段,承办检察官在提审讯问六名被告人时,进行政策、法律、道德、亲情等方面教育。部分被告人作出有罪供述,孙某主动检举中山制造毒品犯罪中,尚有一名制毒师傅林某懋未归案。现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已对林某懋涉嫌制造毒品一案提起公诉。

  至此,中山制造毒品案件中的所有毒贩均已落网。最终,钟某创因犯贩卖、制造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庄某雄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其余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无期徒刑。

  什么是新型毒品

  罂粟、大麻、海洛因一般称为传统毒品,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称为新型毒品(合成毒品)。新型合成毒品名称、种类不断翻新,包括合成毒品、违禁药品等,有的被伪装成饼干、巧克力、饮料、电子烟等,具有伪装性、隐蔽性和迷惑性。

  新型毒品衍生犯罪危害大

  吸食新型毒品可以使人在短时间内精神兴奋、产生幻觉,同时对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造成损害,连续使用更会造成大脑神经细胞严重损伤甚至退变,导致机体的其他系统功能受到严重损伤。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的麻醉功效,进行抢劫、强奸等犯罪活动;还有的人吸食毒品后自控力下降,出现幻觉,驾驶机动车上路,甚至实施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行为,社会危害极大。

  “寄递成为毒品交易新手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寄递业发展,“互联网+物流寄递+线上支付”非接触式犯罪手段已成为贩运毒品的重要方式。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张菲菲

  通讯员 粤检宣

编辑:朱文婷   责任编辑:李婷   校对:陈学德

扫二维码分享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